关灯
护眼
字体:
《学医笔录》第二话:回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最终还是决定回一次故乡。

陈景家乡是个水果之乡,盛产杨桃,黄皮,香蕉,荔枝,芒果,石榴……

陈景最馋的就是荔枝,到了收获的季节,满山都是红色的点缀,亲戚们戴上遮阳帽,在谈笑间,把成筐筐的荔枝送下来。

现在还不是收获的季节,车子路过汪大夫的荔枝地时,他的种植园已经杂草丛生,看来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过了。

下车后,,来到中学路口斜坡上不到百步街角开的药店。这是父亲以前开的药店。也就是这次他们回来要卖掉的老屋。

姐姐转动钥匙的时候,隔壁水果摊主老大妈稳住老式的摇椅,摘下厚厚的老花镜,她叫道:“大妹子,你是陈老板的闺女?”

“老师?”姐姐绕进柜台张开双臂,先拥而泣。

陈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站在柜台外面。

“陈景,你还记得吗?这位是我们的小学数学老师啊。”

陈景看着眼前这位泪眼婆娑,矮瘦的老人。感到陌生,礼貌的说了一声:“老师好。”

“你一定就是小调皮蛋——陈景吧,都长这么大了!”她问陈景:“在读什么?”

“……”他不知道如何启齿。

“学医呢!”姐姐帮腔。

老师看着陈景,笑而不语:“学医好啊,汪大夫常常提起你,他说你是一个做大夫的料。”

陈景脑内浮现了当年的葬礼。

“汪大夫,他现在怎么样了?”

老师低头不语。

陈景家的药店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药店,也是唯一的药店,然而,昔日的影子只剩下药柜抽屉,铜冲子,小铜称,还有不会再报时的摆钟,跟快要散架的摇椅,墙上挂了好几块大匾,这都是亲友或病家送给亲的,儿时见过的物品都在原处,只是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有些走样,

中药药柜后有直上二楼的楼梯。

姐姐这次回来就是为了把药店这个房子转手出去。

屋子勾起了陈景们很多回忆,姐姐打开玻璃柜里面积满了灰尘,还留着一些旧硬币,旧邮票,姐姐从底下抽出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在药店门口往里面拍的照片。

“你看,这照片至少有十四年了吧!最前面的就是你,那时候你就是一个长得天使面孔的小恶魔。”

“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坏。”

“还记得吗?家里当时只有一把摇椅,你为了抢这个座位不惜去抓了一条蛇来吓我。”

“那也应该你要检讨,草花蛇本来就是随处处可见,你连这个都怕?”

姐姐不服。她看着手上的照片。

“你看,这个时候汪大夫也在。”姐姐指着照片角落上的人。

“是啊!汪王太太和她的儿子也在。”

陈景和姐姐对视,因为各怀心事气氛显得尴尬。

“其实这次回来也就是签一下房子的合同,事情很快就会办完,我们这一走可能就没什么机会再回来了,你不如趁机去看一下汪大夫吧!”

姐姐正好说中了陈景的心事。

对啊,已经有11年没见了,即使有11年没有回来,汪大夫家的路陈景都还记得,每次陈景飞快的骑着车,去汪大夫家的时候,都路过大马路,穿过大斜坡,走进小捷径,从坡度很高的山腰往下走下去,便是汪大夫的家,只是这一路的景色已经不比从前。

陈景敲开了汪大夫家的大门,他们家还是那种老式的瓦房,高门槛,里面是双开木门,外面是活动是带雕花的铁闸,一只眼睛在门缝后面眨巴着,好像透过另外一个世界在看着陈景。

“汪大夫在吗?”

对方没有回应,迟疑了半刻,传来了滑动门闩的声音,大门打开。

他7岁时,便时常在这门前仰望。

陈景还记得,过去他活泼好动,父母对他都很头疼,看到陈景的学习成绩也是摇头不止,他父亲是跟着爷爷学习的医术,经营着小药店,他的确擅长辨症风寒风热外伤跌打等小病,也能言善辩,大多是经验之谈,真的要让他说出其中的大道理,他自己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陈景的镇上有一个汪大夫,他是个老中医,退休下来,一直在老家海边的小屋休养着。平时遇到什么疑难杂症,人们多数都会想起这位汪大夫,

他这个大夫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他最出名的就是治疗脑震荡。那些大医院没能治断根的脑震荡,在汪大夫的中药调理下总能有见效。久而久之,便有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人。

汪大夫问症后开了药方,病人在父亲的药店捡了药,总会是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过去也出过一件事故,病人吃了汪大夫的药不见好转反而出现心悸,盗汗。

家属闹上门,汪大夫拿过药渣一看,不对劲,后来才知道,家属在外面药房捡药,捡药的小伙子因为缺某一味药,而自作主张换成别的。南沙参,北沙参。虽然名字相似,功效却大不同。

所以汪大夫开方子都会叮嘱病人在陈老板捡药,陈老板药材齐全,也经过汪大夫甄别。

汪大夫家里住的偏远,父亲便把陈景唤来,让陈景骑着车去请来汪大夫。这一次又来了一对从县城驾车来的老夫妇。

“这夫妇看起来很有钱,老爸,你赚不少吧。”每次都是父亲定价,汪大夫是从不收诊治费的。

“臭小子,你懂什么?在这里捡药可他们在城里便宜的多。”

“我是不懂,我只知道平时你一副药就几块钱,今天,你可是收了别人三百。”

“臭小子,治大病的药能跟煲汤的药材相比吗?”眼看父亲要过来打小景,陈景连忙跑到汪大夫的身后避难。

“汪大夫,别忘了出诊费。”小景说。

“正要给呢,多事。”父亲说。

“不用了。”汪大夫看病是不收费用的,即使每一次,父亲都会把一半的钱给汪大夫,汪大夫从来不收,让父亲留着,好帮助那些没钱来卖药的人。

这一天,小景坐在小板凳前看电视,父亲看着他书包里的试卷,直摇头。

“小景,看你啊,多半是考不上大学了,整天就顾着瞎玩,你说你以后怎么办?”

陈景那时候才七岁,也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就开始这样早早担忧了,大概也是因为他们那一代只有真正学习好的人才能走出大山。

无论如何,他父亲直接下命令让陈景跟汪大夫学习医术,主要是希望陈景能沾一沾汪大夫的儒雅书生的气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陈景也不想老在家里听着父亲的唠叨,去汪大夫家还能有个借口到处溜达,便答应了

“这不是小景吗?怎么一大早就来了,是不是找老汪出诊啊!”汪夫人正在围栏前喂鸡。汪夫人是一位很有素养的贤妻良母,她是个70多岁的妇女,一半扎丸子头一半留的短发,一般的农村妇女没法比,她看起来十分的别致有精神头。早上在菜市场,除了买菜回来,她还会特地的买一些花,所以他们家的花瓶永远都是鲜活的花儿。

“是爸爸让我来的,他让我来拜师。”陈景把自行车放靠在围栏边,陈景说话就像来朋友家走走

“拜师?拜什么师。”汪夫人被这个7岁的小孩逗乐了。

“爸爸,说我聪明,让陈景跟汪大夫学习一下,长大了继承家业。”

汪夫人笑得更欢。陈景家的药店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小铺面,但是,当时在村子里那也是不小的资产。

这时,汪大夫从内屋出来,陈景见到汪大夫时,想直接进入拜师阶段,被汪大夫打断了。

“你想学医?!“汪大夫知道陈景性子倒不坏,就是贪玩的孩子。

“对啊,反正也没什么难的。”

“那你觉得中医是什么?”

“医术嘛,不就是个加减嘛!”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咽喉肿痛口咽干燥,父亲会加板蓝根,消肿散结加点连翘,泻火加点石膏,再加个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这样就可以拿来治个感冒什么的,再有区别,也不过是个加减问题。”

“你去哪学的。”

“药品包装上都有啊,父亲常常捡一样的药单。最搞笑的是,汪大夫你跟病人说再多理论还不如父亲随口一句清热解毒来得让人满意。”

汪大夫笑了。

“你知道吗?你父亲是对的!”

“?”

“你太聪明了,太聪明的人是学不好中医的。”

陈景的第一次拜师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