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之鸾凤和鸣》古代酿酒小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酿造方法论,酒可分为三大类,即自然发酵的果酒、榨汁酒和蒸馏酒。 w-w-w..cO-m。我国古代酿酒史,也正是按照这个顺序依次渐进。

自然发酵的果酒属于史前期。这涉及到酒的起源,前面已有“闲聊”,此处不再赘述。原始人类发现,含糖的野果经自然发酵,能变成一种可口的饮料,感到很神奇,于是就摹仿,就如法炮制,继而又有意识的加以利用,这便是自然发酵的果酒。这种酒由含有发酵性糖类的野果经酵母菌的分解作用而形成,叫做“单发酵酒”。它在我国酿酒史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有8000年之久。大汶口文化遗址和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滤酒缸、细颈壶等众多酒具,就是最好的证明。转载[@.]

自然发酵的果酒受季节限制很大。因此,到龙山文化时期,原始人类便开始试着采用谷物作为酿酒的原料。谷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不能直接发酵成酒,必须先经过糖化,然后再酿成酒。这种使淀粉糖化和酒化的过程相当复杂。它表明从野果酿酒到谷物酿酒,中间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用谷物酿酒,少不了将酒糟与酒液分离的工序,这个工序早先为“过滤”,后来逐渐为“榨汁”技术所取代,所以世人也称“榨汁酒”。榨汁技术的产生年代,难得明确的文字记载。它应该是自然发酵的果酒向谷物酿酒进化过程中的产物。**- .COM

进入奴隶社会后,榨汁技术已普遍使用。史料称,夏桀建造的酒池可以行船,池边的酒糟堆积如山,这便可以作为使用榨汁技术的佐证。因为如山的“糟”不是用“榨”而是靠“滤”,那是无法想象的。同时,夏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量随葬酒器,也反映了当时酿酒技术的进步。1974年,在河北平山县战国时代中山王墓里,出土了距近2200多年的“中山清酤”,是当今世界上发现最古老的酒之一。它装在两个铜壶中,打开盖时,仍可闻到酒香。经专家化验分析,它含有乙醇、脂肪、糖等十多种成分,这是当时酿酒技术高度发达的实物例证。

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用曲酿酒。利用曲来酿酒,可以使淀粉的糖化和酒化两个步骤结合起来同时进行,被称为“复式发酵法”。这是我国古代酿酒史上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直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欧洲人从我国酒曲中提制出一种毛霉,才在酒精工业上建立起淀粉发酵法。《礼记·月令》中记录了造酒的六个要素:“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也就是说,造酒用的谷物要成熟,投曲要及时,浸煮时要清洁,水质要好,器皿要用优良的陶器,火候要适宜。这是对古代酿酒技术的一种科学概括。

蒸馏酒也称“烧酒”。烧酒起始于何年,目前说法不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但这也只能是一家之言。1975年在河北青龙县出土了一套金代的黄铜蒸馏器(俗称烧酒锅);敦煌壁画中也有西夏时期的酿酒蒸馏图;《大宋提刑官》中的宋慈,曾在他的《洗冤录》中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拔其毒。”他所说的烧酒应该就是酒精度数很高的蒸馏酒,否则不足以消毒。这都能说明宋代人已经掌握了蒸馏酒的技术。因此,大多酒史专家普遍倾向:烧酒起始于宋朝,推广在元代。

进入明清以后,我国酒业空前鼎盛,制曲、酿技、规模、品类、理论总结等各个方面,均大大超越过历史上各代。且形成了南酒、北酒两大体系。南酒以江、浙、皖一带最为有名,北酒以京、冀、晋、鲁、豫、陕等产地为佳。酒的风味也更趋个性化。

()&.coM</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