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网游三国之征途》第十章 广宁县令:于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孺子可教。”

……

《征途》世界。

“喝,哈,喝……”

大约在相当于现实时间上午八点的时候,会有一阵呼喝声从不远处向广宁城传来。

此时,广宁县的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如果你想知道“这声音是从哪儿传来,又是什么人传来”,只需向城中的任意一位成人打听即可。在询问过后,那人必会骄傲地告诉你:“这是咱广宁县的县兵,这声音是他们在城外兵营训练所传来……”

其实,广宁县的县兵也只是近几年才产生。准确的说,是在前任县令于诤上任后,由他亲自建立。

虽说大汉律法允许“各县县令在当地百姓的帮助,可以自行组建一支人数不超过律法规定最大限度的县兵,只需事后向朝廷上交一笔钱和报备即可”,但是……

没错,就是但是。

但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由于幽州地处边境,资源贫乏,再加上和异族接壤,无论是人数,还是富饶程度都比不上中原繁华之地。再加上朝廷的昏庸和不作为,导致异族连连进犯,好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选择了离开。而广宁县处在上谷郡诸县之中和异族最接近的地方,可以说是“深受其害”啊,简直就是贫困地区中的“贫困地区”。

这样的条件导致了:在大汉县制中属于“中县”的广宁县,常住人口甚至不足万人,其中妇女儿童和老人占了大多数。

所以,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很少有人愿意到广宁县做县令。即使偶尔有一两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世家公子,在任上不出两月也就跑路了。

在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常年空缺和地方百姓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广宁县的人们始终处在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之中。

这种现象直到于诤成为广宁县令才有所改善。

虽说于诤成为广宁县令有“走后门”的嫌疑,但必须要承认:于诤无论在政务还是军事方面,都有卓越的才能,并且他还很有魄力。

在通过自己老师的“路子”成为广宁县令之后,于诤在走马上任的同时也就将于家迁到广宁城里。

该说一脉单传还是很便利吗?变卖了一些家当,又安排一些仆人留下看守祖地,于诤的搬迁就算完成了。

而且搬迁后所带来的好处也很显而易见:在得知新任县令是世家中人,甚至还将自己的家族迁到广宁城来,这让原先有些麻木的广宁县百姓眼中多了许多光彩,“或许,新来的县令真的能够给这个死寂的城市带来一丝生机。”

至于于诤口中的“于家”究竟有多大:广宁城的百姓并不关心。之前的广宁城连个稍微富裕的商人都不曾拥有,更别说世家了。

哪怕这个世家真正意义上来说也只有于诤一家三口,也能够广宁城的人们带来些许希望了。

而于诤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在于诤上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广宁城近几年积压的政务和案件全都解决。

虽然有广宁县“城小事件少”的缘故,但也和于诤的个人能力脱不了干系。

于诤做的还不止如此。

如果说“处理事务”让人看到了一个出众而又正直的县令。

那么,于诤做的另一件事则让他得到广宁县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感激;有夸张者,甚至称其为自己的“再生父母”。

那于诤到底做了什么事呢?!

原来,在于诤来到广宁县后,他向当地百姓推行了一种新式的耕种方法。

不过,这个推行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起初的时候,大多数百姓对这种新式耕种方法表示怀疑:他们担心这种方法会失败,不愿意用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去尝试。

但百姓的怀疑并未打消于诤的积极性。

于诤首先花费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带着手下挨家挨户地劝说;然后又身体力行,亲自下地耕种为百姓做示范。终于,至少有七成的百姓选择相信于诤:这段时间,这位“新县令”的所作所为他们全都看在眼里,“新县令”的心中有他们,他们也愿意自己的“安生立命”之本陪“新县令”赌一个未来。

最终他们赌赢了:广宁县迎来一个“大丰收”。

或许,这个所谓的“大丰收”根本不被中原的富饶之地放在眼里;甚至,一些寻常之地在风调雨顺的条件下也比这个要强……

可无论怎么说,这次的粮食收获的确是广宁县十几年来最好的一次:“它”的出现,虽不能达到让所有人都摆脱“吃糠咽菜”的程度,但是却能让大多数人在保证温饱的前提下,追求更多的东西,比如,酒……

当然,于诤能够成功,离不开他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条件:建起了广宁县的县兵。

某位伟人说得好啊,“枪杆子里出政权”。

于诤最初来到广宁县时,还打算好好考察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可他在广宁城住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就遇到了针对广宁城的三次袭击:两次是盗贼,一次是异族。

虽然最后那些人不是被剿灭、就是被打跑了,可这也让于诤彻底放弃了原先的打算:对于几次袭击,广宁城的百姓们没有恐惧,没有惊慌,更多的是神情麻木、无悲无喜……

为何会这样?!

于诤很心痛:百姓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表情,说明他们对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他们已经把袭击、破坏、苦难……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于诤在心中怒吼:不能再这样下去,我要改变他们,我要唤醒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于诤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考虑了几天之后,于诤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为广宁县的百姓,建立一个“保护墙”。

此“保护墙”并非常规的“保护墙”,而是心灵的“保护墙”。

于诤很清楚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因为广宁县的偏僻和贫瘠,朝廷一般是不会管这里百姓的死活,任其自生自灭。而百姓们由于长时间没有人保护,心中也就放弃了对生活的期盼。

只要能为百姓们的心灵建立起一层“保护墙”,让百姓们能体会到被保护的感觉,让百姓们产生安全感,这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但是这层“保护墙”,却不是于诤和他手下所能担当:哪怕他们能够保护广宁县的百姓。

于诤心里明白:自己看似在广宁城中扎下了根,可自己从始至终只是将广宁县当成一个跳板,将来总会离开,甚至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如果仅凭自己护着广宁县的百姓,那定如“镜花水月”般,终有破灭之时…….

思虑许久,于诤终于想到了一个能彻底解决“广宁城”根源问题的办法:

“我决定了,我要招募县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