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淳于三国》第六章 武学筑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淳于琼的一句请求,让本已很是吃惊的淳于家人们更是好奇,都瞪大研究看着淳于琼。

“你说说看,有什么请求?”淳于老爷子一年好奇地道。

淳于琼一脸认真地回答:“祖父,我想在学文的同时,也好好习武,所以请您帮我请一位优秀的习武师傅,您看口否?”

开玩笑,马上来临的乱世,我没有点防身的本领怎么行啊,最好是能请到王越、童渊,实在不行,也要次一点的高手好好教教保命的本领。

听了淳于琼的请求,大家更是好奇,毕竟这个时代受孔子的影响不小,孔子提出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包括了武术。

射就是指射箭,军事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就是指驾驭马车战车的技术,东汉末年,因为马鞍、马镫、马掌没有出现,所以一般人不能骑马,骑马者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故当时的御就是指驾驭马车战车,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随着马鞍、马镫、马掌的逐渐出现,御渐渐就变成了骑马作战。

君子六艺在宋代理学大行其道之前,一般的书生即使做不到文武双全,但是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不然在黄巾之乱时,大儒卢植如何能够引兵出战啊,没有点武术的本事,那些武将士兵会完全服气是不可能的。

“阿猪,习文的同时就要习武啊,你在家学习识字的同时,你父亲难道没有教你习武马,怎么你还要另请习武师傅呢?”淳于老爷子以一双不爽的眼神盯着淳于珂。淳于珂能做到大将军府长史,没有点拿得出手的武术肯定是不行的。

淳于琼看着淳于老爷子的眼神,马上解释道:“祖父,不是父亲没有教我,而是因为我马上要离开家,到外地去求学,父亲不能再在身边教我学文习武了,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不能丢啊,所以想请祖父给我另请一位高明的武师,教我习武,让孙儿长大后上马能为国开疆扩土,下马能治国安民!”

“好,好,好啊,我的好孙儿,就你这一番好志气,我也要想尽办法让你学得文武艺!”淳于老爷子十分高兴地道。

为什么说“想尽办法”,因为在古代,好的技巧都只能传儿不传女,更不要说外人,那就更不可能传了。而武术作为好的技巧之一,那必然也是只穿儿不传女的。更何况,要练好武艺,那必须要吃得饱、穿得暖的,试想让你饿着肚子,穿着单衣,在寒风中跑个一万米看看,不要了命啊,所以习武都是有钱人家的事情,在东汉末年就是世家大族的事情。所以,在世家大族里找一个好的武术师傅来教淳于琼那有多难,可想而知。

“谢谢祖父,孙儿一定会好好努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学好文武艺,请祖父放心!”淳于琼真心实意地向淳于老爷子感谢道。

“好一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有此乖孙儿,何愁我淳于家不兴旺,哈哈哈!”淳于老爷子高兴地哈哈大笑。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淳于家的大人们都在细细体会淳于琼说的这个谚语,无不对小淳于琼刮目相看。淳于家在座的无不是世家大族出生,当时的世家大族比二十一世纪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比起来,简直天壤之别。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对每一代子孙那可是要求严格,无论礼仪、品行、文化、武艺、行为、习惯,都是天天教导、日日要求,比起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要严格得太多太多,想要休息一下,真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那种苦楚,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再适合不过了。

“好了,大家下去吧,三日后我与阿猪启程!”开心的淳于琼老爷子手一挥,道。

大家忙起身,对着淳于老爷子一执礼,慢慢退出了上房东屋。

待得大家走出上房东屋,二婶陈氏满目羡慕滴摸了摸淳于琼的脑袋,回首笑着和薰氏打趣道:“大嫂,真羡慕你有两个好儿子,安儿在颍川书院求学,琼儿小小年纪就惊才艳艳,你教得好啊!”

三婶、四婶听了二婶的话,也是这个摸摸淳于琼的脑袋,那个捏捏淳于琼的脸蛋,嘴里说着恭喜的话。

没有那个母亲不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儿子的,尤其是荀氏还有点小显摆的毛病,自然是欢喜得不行了,只是连忙摆手,嘴里说着哪里哪里,可是脸上的骄傲表情却是显而易见的。,与妯娌说笑着不停。

淳于琼的父亲、二叔、三叔就要淡定得多,只是在一边慢慢走着,小声地谈论这淳于琼今天的表现。不过淳于珂脸上怎么看都有一点尴尬。

月明星稀,淳于琼住的第三进靠东边院落的左厢房里点着几盏油灯,每盏油灯灯光如蚕豆大小,光线比较昏暗,稍微比透过窗子照进来的月光要亮一点。

这个时候蜡烛还没有发明出来,油灯的油还是动物的油脂油,因为动物油脂油提炼的技术还不到位,所以,基本上油灯比较贵,只有世家大族、商贾富户才能用得起,一般的老百姓,在太阳下山后,唯一的活动就是上床睡觉。

淳于珂和荀氏背靠着窗跪坐在凉席上,淳于琼则跪坐在他们对面,淳于珂一副教训儿子的嘴脸,淳于琼一副挨骂得心安理得的面孔,荀氏则是一脸疼爱的盯着淳于琼。

“说说,你什么时候把论语背完的,我就没有看你在家看过几次书,整天指知道往外跑,疯得一天不着家?”淳于坤一口饮下面前的酒,询问道。

“回父亲,孩儿在外面玩耍的时候和一些小伙伴们比赛谁背诵得多,所以就慢慢的背诵完了《论语》,这个母亲知道的,每次出去玩,我总是要找母亲要几文钱或者一点吃食,就是背诵输了只能给赢的伙伴的。”淳于琼知道说在家学得,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就着父亲说他整天外出的话编起来理由来。淳于琼知道一是父亲不会去问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二是因为家中很多奴仆就住在村子附近里,于是乐善好施的淳于老爷子搬来这里后,就在兴农村办了个学堂,允许家里的奴仆和佃农将自己的小孩送到学堂求学,学堂里学的无外乎就是《论语》了,至于后世孩子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要千把年才会出现,当然不排除淳于琼让其提前出现的可能。三是,淳于琼相信疼爱他的母亲一定会帮他圆谎的。四是,小孩子的游戏往往更能帮助小孩子更快的学习和记住东西。

果不其然,荀氏连忙道:“阿猪确实经常从我这拿几文钱或一些吃食出去,我原来以为他是为了肚子饿了自己吃,原来是为了学问啊,现在总算明白了。以后我给阿猪多准备一些,让他学更多的东西。”

淳于坤看了荀氏一眼,有点怀疑,但是想想确实像那么回事,就没有子啊这个问题上追根问底了,换了个问题道:“那那首《咏鹅》是你自己写的?”

“父亲,你怎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啊,我不仅能写《咏鹅》,我还写过几首其他的诗歌,自己感觉不比《咏鹅》差啊!要不我读给你听。”淳于琼装作撒娇地对淳于坤道。

淳于坤一听淳于琼还有其他诗作,也不理会淳于琼的撒娇,喝了一杯酒,道:“快快道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淳于琼摇头晃脑的背着。

只见荀氏拿着毛笔随着淳于琼的背诵,在一块帛书上迅速的记录着。“这首诗诗名是什么?”待得淳于琼背完,荀氏抬头问道。

淳于琼不得不佩服荀氏书写的速度和质量,能紧跟着淳于琼的背诵速度,而且娟细的字还显得那么十分飘逸。

“诗名叫《小池》。”淳于琼回答道。

“下一首。”淳于坤一杯酒下肚,继续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淳于琼继续背诵。

“这首诗诗名为《春晓》。下一首诗名为《草》”不等荀氏开口问,淳于琼补充道。

荀氏抬头看了看淳于琼,满脸赞扬。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淳于琼继续背诵道。

“好了,你去睡觉吧,今天的几首诗一般般,我和你母亲还说会话!”淳于坤一摆手,道。

“是,孩儿告退,父亲母亲也早点安歇!”淳于琼一执礼,连忙站起来告退。淳于琼在内心里非常不屑父亲刚才打话:这些诗歌,哪一首不是流传千年的好诗,在你口中才说一般般,哼,想打击一下我也不用说诗不好啊。还好,可以去睡觉了,这跪坐真的要命啊,腿都快麻了。以后一定要搞个桌子椅子出来。

待得淳于琼退出房间,淳于坤马上拿起荀氏的记录看起来,边看边点头,道:“娘子,阿猪的诗很不错啊,这几首诗歌拿出去,一般的所谓的大家都比不上啊。我们一定要好好培养他,总有一天,阿猪会让我淳于家成为我大汉一流的世家的!”

“也不看看是谁生的!”荀氏接口道。心里想着:明天把这几首诗拿给阿猪几位叔嫂看看,不,我还要抄写一下给我那八个整天牛逼哄哄的兄弟看看!

左厢房里夫妻两人,一脸兴奋地研究着淳于琼的“大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