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唐盛世》7-进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完卫陵的讲述,这回轮到李恪震惊了!这是什么情况?好人有好报来的这么快的吗?虽然还不知道卫陵有几分先祖卫青的本事,但是身为武者的李恪能感受到卫陵的身手不弱,所以之前对他说话有些遮掩时才会那般好奇,今后建军正是用人之际,说不定卫陵还能派上大用。平静了一下心情,不过想起卫陵所说的遭遇,李恪气愤地拍了一下桌子怒道:“真是岂有此理!无法无天了!地方氏族起于百姓,如今竟不思造福百姓反而为祸乡里,欺男霸女,地方父母官反与之串通,包庇罪行,属实可恨!你放心,这件事情我会尽快查实上报父皇,若是如你所言必定严惩不贷,还你一个公道!不过你亦杀人在先,若是父皇问责,你认罪便是,想来父皇圣明,定是不会为难于你!”

“多谢殿下!”眼看着自己有洗刷冤屈的希望,卫陵很是激动。

“既然如此,此事我会尽快安排。今后你就暂且留在府上,省的被那崔家寻到闹出事端,他日事情明了便可回去晋州了!”事情还没有搞清楚,而且也不确定卫陵是否愿意效忠,所以李恪暂时也不急着收他,先看看他性格如何以及事态发展。

“是。全凭殿下吩咐!”现在卫陵没有别的办法,唯有靠李恪才能解决问题,所以只能点头道。

……

和卫陵聊了一会儿,厨房那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李恪叫上卫陵一起到偏房吃饭。

围坐在饭桌上,看着满桌子的饭菜,饿了两天的卫陵女儿怯生生的看了李恪一眼又看向了父亲,小小年纪的她也懂得大人没有开动自己不能先动,所以即使很是饥饿也不敢乱动,不然又要像之前街上那样给父亲惹了麻烦。

“呵呵。这丫头倒是懂事可爱,可唤作何名?”李恪看着卫陵女儿的样子笑着问道。

“小女唤作卫雨,雨儿赶紧见过吴王殿下!”

“见…见过,吴…吴王殿…下。”卫雨饿得有些无力,奶声奶气的向着李恪问候道。

“哈哈不必多礼,雨儿甚是可爱,不必客气,想必饿极了罢,快快吃饭便是!”

“多…多些殿下。”听到李恪的话卫雨很是开心,不过还是看了一眼卫陵,见卫陵点头之后,伸出小手抓起面前碗里的馒头啃了起来。

看着卫雨啃馒头的可爱模样,李恪笑了笑,不过从卫雨饿极了也没敢擅自动吃的,而且在自己同意后不忘道谢的情况上倒是可以看出卫陵对她的教育倒是很用心。也可以看出来卫陵此人应该是忠厚之人,多半受其家中传统的影响,这倒是件好事。

……

吃过饭后,李恪让人安顿好卫陵父女,又叫来一名亲信拿着他的亲笔书信去晋州调查情况,之前李恪已经问过卫陵,他们是晋州临汾人,所以李恪让亲信自己到临汾走一趟,顺便让晋州的刺史协助调查。虽然李恪也只是刺史,不过李恪安州刺史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封地,而且在贞观年间,作为皇帝的李世民还是很强势的,基本上所有事他都能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李世民三皇子的名头还是比较管用的,没有哪个地方混的官员的愿意去得罪一个皇子,当然那些名门世家会不会听就不得而知了。唐朝时候五姓七望的势力还是很大的。

忙完了卫陵的那些事情,李恪没有忘记正事。回到房间以后立刻着手画着练军基地所需要建的各种训练设施,对于一个现代特工来说,这些现代用于训练陆军和特种兵的各种器材简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不过由于条件限制,李恪最大的工作是对这些器材进行改造,需要适应唐朝的军队条件,所以一整个下午的时间,李恪都待在房间内思索改造方案。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内

李世民和传令来的一干大臣针对李恪上奏折的事情进行了一下午的商讨。事实上不止李世民,唐初的大臣们对于边境的一些小国也没有多少好感,所谓君辱臣死,当初李世民被逼签下“渭水之盟”,满朝大臣无不痛恨突厥,特别是武将们,当初更是痛哭流涕下跪恳求李世民出兵反击,可见唐初时候的民族荣誉感是何等之强,虽然如今罪魁祸首东突厥已经覆灭,但是本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想法,很多大臣还是一直都有着将一些不安分的边境小国敲打敲打的想法,倒不是每个人都想灭掉那些国家,毕竟天朝上国要有天朝上国的风度,华夏人民自古都是温和大度虚怀若谷,从来都不做霸权主义,要知道,即使唐朝到了万邦来朝的时期都从没有用武力压迫任何国家,或者说没有凭借着自己的强大随意攻打任何国家,真正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以即使面对李恪的想法,李世民和大臣们都考虑的更加全面,边关一定要肃清,不然天天一些小国的叛逆分子跑来劫掠的话实在是丢了天朝上国的面子。

经过一整个下午的讨论,所有的参议大臣全部同意了李恪的想法,这点刚好和李世民不谋而合。至于李世民有没有想着在废除刺史前给自己儿子谋求另外的出路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李世民当即对李恪所提之事直接盖棺定论,批完奏折后直接传令让使者加急送回,另外李世民还特意得从长安守军抽调八百人,禁卫军抽调两百人一同赶往安州,一方面考虑可能如果时间太短,练兵效果不太理想,现在有了一些老兵加入算是给李恪增加一些战斗力,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要保障李恪的安全,毕竟就算不得宠那也是他老李的儿子啊!自己儿子的安全保障肯定也要花点心思的。这些事情李世民也不准备在朝堂上细说了,现在基本上主事的大臣都在这里了,大家已经一致确定了这件事,没必要再费周折,到时候知道的人多又要争论不休,明天上朝直接宣布就行!可以看得出来贞观时期当政的李世民还是很强势的。

……

就在李世民给李恪调来一千精兵时候,李恪这边校场改造已经到了第三天了,校场主体上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李恪将昨天花了一下午画的古代版训练设施图纸也交给了主事人,抓紧建造的话预计三天内就能全部完了。事实上,李恪最早有想过生产一批水泥,将房屋和一些器材用水泥去建造,可是在问清吴王府的余钱以后李恪默默地放弃了这种想法,先不说改用水泥需要多浪费时间,但但是生产这么多的水泥的资金都是一个大问题,没办法啊!地主家已经没有余钱了!现在还有很多项目需要钱,看来在化肥和纺织方面还没能收益之前只能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了。

嘱咐完了校场事宜之后,李恪回到吴王府。

现在所有事情都已经开始进入了正轨,需要李恪去忙的事情少了很多。不过李恪也不想这么闲着,思索了一下,李恪叫来下人吩咐他们去找人收一些琉璃和酒,然后找能工巧匠将琉璃打造成细长的中空管子,具体的李恪画下图纸交给了下人,并且要求不论如何一定要打造的足够细,另外还要去找人做一些中空的细针,用铁制即可,不过倒是没有具体要求,只能打到多细算多细吧。古代的工艺水平就这样,过于苛刻的要求也没办法做出来,只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发挥了。至于酒的话,李恪让人之间送到后院,叫上了几名亲信自己动手加工。

其实李恪主要就是想做一些酒精和输血的工具,因为在古代军中,因受伤感染和失血过多而死亡的人比起直接战死在沙场上的人多得多。每年因受伤感染的人几乎要占死亡人数一半以上,医疗条件差的古代这样的事例几乎数不胜数,只多不少。而且古代粮食缺乏,酿酒都需要官府批示,酒就显得格外珍贵了,也没人会去想到蒸馏酒精去消毒伤口。

等到下人买来了一批酒以后,李恪找来亲信,简单的做了一个蒸馏装置,然后教他们进行酒精蒸馏,大致配出了一批用于消毒的酒精,然后就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了亲信,让他们尽力多蒸馏一些消毒酒精。并且嘱咐他们一定不能喝蒸馏后的酒精,这可是会死人的。古代可是没有得洗胃的,一旦不小心喝了那估计只有嗝屁的下场了。

搞定了酒精的工作,李恪刚回到大厅中时恰好碰见在此等待的王刚。

这次王刚回来,是给李恪带来了好消息的,现在城外的化肥工坊已经开始正常运转了,第一批化肥已经开始在生产了,而且王刚还按照李恪的要求将加工化肥的步骤分开,数批工人分工生产。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流水线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保密效果,不同人加工不同部分,防止个别人被收买泄密。基本上现在只有几个主事的人才知道完整的化肥加工方法和材料。同时,这第一批化肥最快的话两天内就可以完成了。

听完王刚的汇报,李恪大喜,这是这几天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他立即下令,让王刚把生产好的第一批化肥交给佃农,这第一批化肥要用到自己的田里才行!其实,就算把化肥生产出来以后,李恪想把化肥卖给百姓也不确定会不会有人相信,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可没见过化肥!也不知道化肥有没有用,要是没用也没什么,万一把小麦弄死了,那乐子就大了,没了收成没办法交税,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去。所以目前没有推广化肥的办法,只能先等着自己的田里出了成绩以后,靠事实说话了。不过即使目前没办法卖出去,生产也不能停下来,今后一旦人们发现化肥的用处以后肯定会产生大批量的需求,现在就要事先做好准备了。

不过李恪最近确实没有多少钱了,想要继续生产化肥的话,李恪只能先去找一批地主忽悠他们买一批化肥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永远都是最赚的,所以李恪不担心那些地主不买账,相信还是会有人有眼光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