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沅宝的幸福六零年代》第四章 小叔一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有机会再来一遍,对宋沅来说是非常感激的,她怎么还会去因为宋秀的两句话就远离了自己的父母呢?

宋铁牛和王翠玲也没想到宋沅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们还以为闺女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会有其他想法,会想不开,会钻牛角尖呢。

“好好,快吃饭,二嫂也留下来吃饭吧。”这是一向不怎么爱说话的宋铁牛。

王娟倒是拒绝了,这年头大家的粮食都 金贵,她可没那个脸皮留下来蹭饭吃。

“明天我去山上看看下的套子,要是有点野味拿回来给宝儿炖个汤水喝,看这孩子这两天都瘦了。”吃过饭,宋铁牛做在凳子上看着一双儿女的脸色说道。

王翠玲到是没有意见,自己男人心里有数,不会去那很深的山里;她也不会因为男人腿瘸了就看不起自己男人,毕竟宋沅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至少比村里不少人家都好过的好,这除了家里孩子少,和宋铁牛夫妻的能力是绕不开的。

宋沅也想起来上辈子自己爹是个和老猎人学过手艺的,只是在自己十岁的时候因为自己发高烧,宋铁牛夫妻着急忙慌的大半夜背着自己去县城看病,半路上从斜坡滚下去,宋铁牛护着她没受伤,自己的腿却是因为砸在大石头上断了骨头,又因为救治不及时,家里也没那么多钱去市里的医院看病,那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想到这里,宋沅忍不住往宋铁牛的双腿看去,又恨不得狠狠扇自己两个巴掌,自己这简直是白眼狼啊,这对夫妻待自己如何好啊;她记得宋铁牛瘸了腿后,原本就不待见自己的奶奶张红丫更是对自己非打即骂;那时候自己也是吓得要死,要不是宋铁牛夫妻护着,恐怕那时候奶奶就要把自己丢了吧。

一个是自己的亲儿子,一个是捡来的孙女,谁轻谁重大家都知道。

说起来,其实宋家并不是极品的亲戚,宋家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很不错,宋沅爷爷宋老栓解放前家境还不错,念过几年书,亲爹还支援过解放军打过小日本,就因为这宋家才没有因为宋老栓祖上的薄产被打成地主阶级批斗;宋老栓也是个能人,宋沅也是后来才知道宋老栓藏着不少好东西。

因为宋老栓父亲,宋沅祖爷爷的英雄事迹,在解放后,宋老栓成了板桥大队的大队长,宋沅大爷爷因为认字又娶了八辈子贫农的大奶奶,成为了板桥大队的会计;后来宋沅祖爷爷去世后,宋老栓顺利成为了板桥大队的大队长,同时会计也成了大爷爷家的大刚叔。

板桥大队算是比较大的生产大队了,下面有二十多个生产队;宋沅家所在的秀水村是第三生产队,而她大伯宋大牛则是第三生产队的队长。

可以说宋家在秀水村的日子还是不错的。

宋老栓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都成家生娃了,分家的时候因为宋老栓还算公平,又有几个叔伯在,几个儿子都没怎么吃亏,可能也就宋沅奶奶觉得自己小儿子吃亏了点。

宋沅爹娘当初分到的是八块钱,两幅碗筷,三十五斤粮食和一间茅草泥胚房;老房子给老大家,两个老人跟老大家住,以后哪个儿子要起房子了,其他兄弟都要帮忙,宋老栓也在另外三个儿子起房子的时候出了一部分钱。

宋铁牛虽然瘸了一条腿,很多田地里的活干不了,但是他下套子还是比较在行的,又有一手编制的手艺;那些竹编的箩筐啥的编的不比以前的手艺人差,一开始在宋沅大伯的帮助下,秀水村生产队的箩筐就由宋铁牛编制,三个小挎篮一点五个公分,三个大箩筐四个公分,一般宋铁牛一天在家编箩筐和竹篮的公分都有五六个公分。

这几年由于他手艺好,成分好,又是残疾人,加上宋老栓在板桥大队的身份,其他生产大队都问第三生产队要箩筐,这样宋铁牛每天光是编箩筐一年平均下来每天也有七八工分公分,不比队上其他人一天赚的少。

王翠玲又是个干活的好手,一天也有五六个工分可以赚,家里又只有两个孩子,还是懂事的孩子,两夫妻不让闺女去地里干活赚工分,但是家里的家务活宋沅全部包揽了,烧饭洗衣做饭养鸡哪一样都让王翠玲放心。

宋家几个妯娌其实也算好说话,二伯母王娟和宋沅家关系最好,大伯母算是个公平的大嫂,对几个弟妹都算不错,对宋沅也还可以;若不是张红丫实在过分了大伯母也不会摆脸色。

整个宋家宋沅最不喜欢的就是小叔宋石牛一家,包括小婶和她几个孩子宋沅没有一个喜欢的。

宋秀不想嫁给孟东城,要宋沅替嫁别人看来是宋秀看不上孟家,宋秀自己则说是害怕孟东城,又因是军嫂,难免辛苦。

宋家人也相信,但是宋沅知道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宋秀和同一个公社不同生产大队的小伙好上了。

那个小伙和宋秀同龄,因为上面四个姐姐一个哥哥,他作为家里的老幺,甚是得宠,几乎不用干活,人长得也是白白净净的,又有初中文凭,说是在镇上公社工作;宋秀和他不知怎么的就好上了,那小伙多会说话啊,哄的宋秀一心要嫁给他在城里生活,自然不肯要家里早些年给她说好的亲事。

宋沅小婶开始不同意,那孟家小子多好啊,军人啊,虽然难免危险,经历过战乱的人都知道战争的残酷,可是在这个时代解放军那说出去多光荣啊,又能吃国家的粮食,听说每个月还有不老少补贴,这要是成了自己女婿她儿子以后上学娶媳妇都不用担心了啊。

可是又舍不得城里女婿,原本想让二女儿宋秋替大女儿嫁过去的,谁知道宋秋也是个心气高的,自然不肯要大姐不要的亲事,又听说那孟家小子年纪都老大了,长得还三大五粗黑炭似得,当兵的部队还是老远的边疆,当时就不同意了。

这不,娘三的主意就打到宋沅这边来了,谁让和孟家的亲事是宋老栓爹在世时说好的呢;那孟东城爷爷当初在山上救过宋老栓爹,后来又救了宋沅小叔也就是宋秀的亲爹,既然说亲事肯定是要说宋秀了的,况且年纪也相仿,那时候孟家小子十岁,宋秀六岁,等宋秀十七八嫁过去刚好;两方也是这样默认的。

现在宋秀和宋秋都不肯嫁,宋老栓又是一口唾沫一口钉子的人,哪里肯解除这门亲事,说的难听点,别说那孟家小子在边疆当兵,就是残疾了瘫痪了,宋家也得有姑娘嫁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