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沅有芷·第一卷》第15章 二十、伐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崇仪使、领平州刺史、知雄州事贺令图,臣岳州刺史贺怀浦,臣文思使薛继昭有本要奏!”紫宸殿上,三名朝臣手执象笏,出列上奏。

那贺怀浦乃是前朝孝惠皇后的兄长,贺令图乃是贺怀浦之子。当年孝惠皇后福薄,在□□皇帝登基两年前便去世了。□□皇帝惋惜,自此对贺家人不薄,将贺怀浦封了官职,又将贺令图放在晋王赵光义左右做事。谁想到后来赵光义即位做了皇帝,贺令图仕途更是一路看涨。贺家人自此,再不提和□□皇帝的姻亲关系,只是紧随了当今皇上,加官进爵,好不风光。即便是新任的权知开封府事、陈王赵元僖也极力拉拢贺家。贺家人见东宫的楚王多受冷落,陈王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便顺水推舟,迅速和陈王打成一片。

皇帝点了点头,王继恩宣道:“准奏——”

贺令图朗声道:“臣请皇上北伐契丹,收回燕云十六州,拓大宋之疆域,建千秋万载之功业!”

朝堂上一片躁动。皇帝微微一笑,说道:“崇仪使继续说来。”

贺令图道:“自唐亡以来,中原各路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历经五代十国之乱,生灵为之涂炭。我□□皇帝顺天应人,建立大宋基业,平荆南、征后蜀、伐南汉、灭南唐,收拾大半河山。而吾皇登基以来,吴越、闽南闻风丧胆、纳土归降,继而挥师北上、径取北汉。天下从此复归一统。然北方燕蓟之地,自后晋石敬瑭认贼作父、跪地称儿,以一己之私,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于契丹,至今几乎五十年。今契丹主耶律贤新逝,幼子即位,国事悉决于其母萧太后。权臣韩德让因受萧太后宠幸,为非作歹,肆意妄为,朝野上下,多有非议。所以臣以为,趁其乱,举兵马攻之,乃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一统大业的最好时机。”

皇帝点点头,道:“崇仪使所言甚是。诸位大臣都有什么看法?”

赵惟宪往旁边的寿王身边一凑,低声说道:“这几位将领说的,多半是皇上自己的意思。他们常年边郡驻防,照例现在还不到入朝奏事的时间,却被皇上召回来。皇上可能也想问问边境状况,但是伐辽才是重点。”

寿王点了点头。众臣中本来有赞同的,有反对的。反对的本来想站出来劝谏,却见皇帝都表了态,便踌躇不前了。

一阵议论纷纷,陈王却率先站出来,说道:“儿臣完全赞同崇仪使之言。燕云十六州地处太行山,地势险峻,东西一千余里,乃中原之天然屏障。然,此天然屏障却握在契丹人手中。我开封城,虽居天下之要会,然地势开阔,防维为难,无险可守。倘若发生战事,极为被动。不若趁此良机,一举北上,完成历代君王皆不能完成之大业。父皇从此文治武功双全,汗青之上,当与我朝□□皇帝以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并列!”

皇帝大悦,一拍龙椅,大声道:“说得好,说得好!赵卿,曹卿。你们俩一个是同平章事(宰相),一个是枢密使(官名,负责统帅全国军政),你们怎么看?”

赵普站出来,说道:“老臣以为,燕云十六州迟早得有一战。晚战不如早战。倘若契丹国内政果如崇仪使所言,确实是北伐好时机。但是燕蓟之地,向来易守难攻。中原历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倘若起兵,须得准备得当,不可贸然轻进。”

枢密使曹彬乃一员虎将,随两朝皇帝征战多年,性格豪爽,脾气暴躁,大声说道:“臣一百个赞成。契丹贼盘踞北方,蔑视我中原久矣。管他国主死没死、乱不乱,只管提了兵杀将过去,收了燕云十六州,顺便把契丹国也灭了!”

皇帝抚掌,哈哈一笑,然后嚯地站起来,朗声说道:“曹卿一向爽快!甚合朕意!唐朝李贺有诗说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太平兴国四年,朕挥师北伐,灭了北汉。趁着胜仗,便继续北上,想一举拿下燕云十六州,不想却在高梁河吃了败仗,仓促间朕甚至中了敌酋一箭。此后数年,休养生息,但是朕一日不敢忘此仇此恨。今敌酋阵脚自乱,乃天助我也。朕决定御驾亲征,一举收复失地。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这么一番慷慨陈词,主战派一时深受鼓舞,高呼“皇上英明”;本来打不定主意的,也跟着附和起来;剩下那些反对的,见皇帝如此,倒也面面相觑,没人敢站出来第一个劝谏。

眼见楚王终于忍不住,要站出来说话。却被赵元侃拉住,小声地说道:“大哥,皇上一向有北伐之心,这次恐怕是势在必得,千万不要唐突冲撞了。”

楚王摆摆手,说道无妨。赵元侃还要再劝,楚王已经站了出来,跪在堂前,整个紫宸殿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楚王朗声说道:“儿臣以为不可!”

朝堂一下子寂静下来,皇帝脸一沉,问道:“为何不可?”

楚王徐徐说道:“既然我们视燕云十六州为要塞之地,契丹人又何尝不是?其中幽州几乎是契丹咽喉之所在,我们一旦发兵,对方必定举全国之力南面迎战。契丹人一向骁勇善战,又有太行山作为天然屏障,我们却地势平坦,无险可据,必须以十倍的兵力攻之,方有胜算。兵多费广,势须要广备糇粮。倘若粮草不足,又久攻不下,便危险万分了。是以中原历来北伐的次数不少,却每次都无功而返。

“况且,契丹国主虽然去世,儿臣却听说摄政的萧太后颇有才干,已经掌控宫廷,外又有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辅佐,政局并不动荡。至于萧太后与韩德让之私,契丹民俗如此,其国人并无非议。

“儿臣以为,京师乃天下之根本,父皇以万乘之尊,宜恭守宗庙,示敌人以闲暇。暗中练兵储粮,待契丹果真内乱起来,无南顾,那时再派一员上将,径直攻过去。大业可成矣!”

话音刚落,便有给事中、参知政事李至站出来声援道:“臣以为楚王殿下所言甚是!北伐之事最好从长计议!”

这样,反对北伐的大臣们才三三两两站出来附议。赵惟宪悄悄抬头,见皇帝脸色难看。楚王却直挺挺地跪着,脸色丝毫不变。赵惟宪于是叹了口气,和赵元侃一起站出来,表示支持楚王。

主战的陈王、曹彬、贺令图、贺怀浦、薛继昭,以及李符、赵镕、杨守一等人,却毫不留情批评楚王怯战。双方一时热烈地争论起来,紫宸殿上沸反盈天。

皇帝一拍龙椅,勃然大怒道:“无险可据,便以兵戈为据!兵多费广,便广备糇粮!敌国无内乱,便发兵攻之,使之混乱!秦始皇当年灭六国,也没婆婆妈妈,等六国都内乱了才发兵!我大宋二十余年间几乎荡平天下,曲曲燕云十六州,能奈我何?”

群臣这才低下头,再不敢言语。

皇帝命道:“朕意已决!崇仪使、贺刺史、文思使,你三人即刻返回边陲,加紧练兵,侦查敌情。边境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汇报。陈王、曹卿,你们可派人赴河北诸州,招募乡民,加紧练好了补充兵员。此外,户部速速清点粮仓,筹集粮草辎重。礼部与司天监查查历书,选一个出征吉日。待万事俱备,便是朕北伐之日!”

大家各自领了命去。正要退朝,皇帝突然往下面一扫,却没有看见枢密副使柴禹锡的影子,于是向左右问道:“枢密副使柴禹锡可是没来上早朝?朕本来还欲留下他问问北伐计策。”

枢密都承旨杨守一奏道:“启禀皇上,柴大人告假了。今日凌晨,柴家突然出现了状况。柴大人的长子,离,离奇上吊了。不过,似乎是有人蓄意谋杀。”

皇帝一惊,问道:“柴卿的长子?蓄意谋杀?可是户部仓部司员外郎柴宗序?”

杨守一点头称是。皇帝皱了眉头,心中隐隐不悦。柴宗序小小一个员外郎,便是死了,也并没有什么惋惜的。可是自己刚刚决定北伐,粮草的筹备乃重中之重。这片刻功夫便折了一员管仓库的大将,他隐隐觉得不祥。

于是命道:“陈王,你代朕抚恤柴禹锡。这案子出在京城,是你的管辖地,朕要你速速查清案情。倘若真是自尽,厚葬之。倘若是有人谋害,务必速速缉拿凶手。莫误了北伐大事。”

陈王领命。

皇帝想了想,又道:“陈王尚有募兵重担。大理寺办案经验颇丰,可派出个人协助陈王办案。”

大理寺卿赵元侃、少卿赵惟宪齐齐上前领命。

“好一个俏丫鬟!”赵惟宪笑道。

他见宋沅早上还穿着华美的石榴红色百褶裙、绣花直领对襟褙子,俨然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这会却被戴妈妈梳了一个垂挂髻,换了一身碧色短袄、鹅黄色裙子,活脱脱变成了一个小丫鬟。第一眼愣是没认出来,第二眼却觉得好笑。

宋沅瞪着眼睛给赵惟宪换上了一身常服,在他脑门后面装腔作势地砸了两下,心里咒骂道:“少得意忘形!哪天你落到姑姑我的手里,不把你打扮成小厮才怪!”

“走吧。随我去办一个案子。昨晚上追你的柴宗序半夜里死了。”

“什么?”宋沅吃了一惊,“可不是我杀的!”

“当然,你昨晚服侍了我一夜。自然不是你杀的。”

“那你自去办你的案子。拉我去做什么?”

“当然有用处,你是柴宗序四前一天见到的人之一。一会路上就详细给我讲讲你跟那三个衙内之间发生了什么。”

“我不去!”宋沅的眼睛滴溜滴溜地转起来,不知道又盘算起什么。

赵惟宪笑了笑,说道:“放心吧。那几个衙内欺负一个小道姑自然是毫无顾忌。可如果是我赵某人的丫鬟,哪个动上一根毫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