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书吧周末会》第6节 比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周末会的规则,周六晚上十点,心阅书吧网站公布了周日上午十点的主讲人信息:

扶桑,男,职业编剧,爱好自驾游和摄影,爱看纪录片和电影,讲述标题《愿你成为我笔下的主角》;

倾杯,男,全国著名作家,出版过文集、诗集、小说集,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上千篇,开有醉美酒吧,心悦美文网的铁杆笔友,讲述标题《酒友与美食》;

兴而,女,公司文员,曾是心悦美文网的写手,讲述标题《勿忘我》。

这信息直接让我傻眼,我和那两位主讲人不是一个量级啊!这运气好背啊,怎么跟这种专业级的文人成了一组!人家在台上一坐,那气势就把我压制得黯然失色。他们在前面讲完后,听众恐怕会直接散场,完全忽视我的存在。

我正想借故改期,又把阿q精神发扬了一下——怕什么呢?我是女生,他们是男人,我比她们年轻,和他们没可比性!

我再次看了看这两位的标题,人家谈的是别人,我还沉迷于自己,总这么小家子气,真让我生气!早知他们的标题是这样,我定会对标题重新编辑,但它准点公布出来,没有修改机会了。

我得挽救自己,把刚才写好的稿子推翻重写,以小见大,让我的故事主旨有所提升。而且,明天绝不能看着稿子去讲,我得拿出公司文员的水平来。我的公司可是响当当的上市公司之子公司,我的作文也曾获过省级大奖之三等奖,我还有一些爱好你们并不知道,我只是没拿出来炫耀罢了。

我有了点儿底气,开始重新梳理思绪,为下笔后一气呵成做铺垫。在这梳理阶段,我有个习惯,不是散步就是做家务,不是洗头就是浏览网站。于是我浏览起了眼前的书吧网站,那些有关无关的网站有时会带来灵感,何况我将要讲述与书吧有关的故事。

心阅书吧网站制作得简约而精致,上面能查找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书籍,它的网络注册和借阅方式与图书馆的网站有些相似。从上面的分类和书籍目录上看,只能说,我读过的书真是沧海一粟,真的有种越读越觉得无知和渺小。那么多作者穷其一生,把思想用书籍保存下来,哪怕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能与后来的读者进行交流对话……

我没有再往下想,害怕进入一种旋向黑洞的梦境状态,那是件特别恐怖的事。

我从书吧网站的一个链接跳转到心悦美文网,我曾经在这里写过文章,那是因为在论坛上看到了这个纯文学网站的链接,出于好奇就来到这里。

我在这个网站发布的第一篇杂文就被网站加精推荐了,这激发了我写网文的兴趣。我连续一个月都在这里写,后面的文章却没有再进入推荐。当时网站人气并不高,没有推荐,我的文章点击量少得难以启齿。我受了打击,心一冷,离开了这家网站,甚至把它给遗忘了。

没想到,不过四五年时间,这个心悦网已蜕变成如此专业和热闹的纯文学网站,这风格与书吧的气质是如此吻合。

我不由对网站和书吧的这个安茗越大大心生敬意,有这样的人为众人创造着一个唯美的世界,那是精神上的世外桃园,真了不起!这样的大大,不只是物质上的贵族,还是精神上的贵族。

而我这些年,又做了些什么?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似乎虚度了光阴。如果说我用这几年换来了教训,让我今后能过得充实一些,那也不算虚度吧!

网站首页就有篇推荐文章《警惕手机误青春》,作者显示为“倾杯”。这不是明天那位主讲人吗?先了解一下。

我读了读倾杯写的这篇杂文,怎么说呢,典型的议论文总分总式结构,大意就是呼吁年轻人不要当低头族,不要碎片化阅读,不要边走边读造成安全事故之类,还很牵强地引用了一些名人名言教育年轻人要争朝夕多读书什么的。全篇看不出有什么新观点、新结构、新风格,怎么就被推荐了?我深深地怀疑这位全国著名作家的水平,也怀疑网站编辑的欣赏水平。

这篇文章很败兴,我可不是文人相轻,我读的一些高中生作文也比这个写得有趣。我回到心阅书吧网站,查看报名参加明天周末会的听众。目前已有六人报名,有位听众是萧引城,在另五个花样别出的昵称面前,他这个实名尤其显眼。

凭我的直觉,萧引城是个喜欢在网上公开实名的人。

我对网上用实名的人自带好感,这样的人通常率真,不会刻意隐藏什么,不是光明磊落的人,那就是特别自信的人。

我在网上不到万不得已,比如在工作群里之类,绝不会用实名,昵称都会随着心情和环境不断变化。我也不清楚,我这么单纯的人,为什么会把昵称变来换去?可能是我一直没有找到那个中意的昵称,也可能是害怕别人把我看得太清楚。不过我是女生,这样不容易被骗子看透,比较安全。

网上搜索“萧引城”,哈,他就这么简单粗鲁地暴露了出来!

此人让我暗中震惊。有关他的个人简介几乎没有,但是他所剪辑的视频作品却多达五六十个,从视频封面和名称来看,是我欣赏的那类。我只选了一部最感兴趣的《线装书》短视频欣赏,通常一部作品能看出作者的大体风格,一孔窥全豹是有道理的。

我的天,这部不到十分钟的短片把线装书考究的手工流程艺术化地展示了出来,那镜头感、故事感、绘画感,统统是央视纪录片的效果,仅是时间短了些。镜头随着工人的口述内容切换流畅,故事也就讲述得自然而然,没有别扭感。我甚至怀疑该片剪辑不是出自他之手,特意定格了主创人员的名单细看。这一看不要紧,不但剪辑是他,连拍摄也是他!这么好的片子,仅仅放在专业的网站上,并不公映出来,我为它惋惜。

这么一个懂艺术的人,怎么在“古筝”上犯了低级错误?我很是不解。看在他有如此特长、有如此多的作品面子上,我原谅了他的这个错误。人总是有所长,也有所短嘛,我不能苛求一个精通剪辑和拍摄的人,同时去精通音乐。

闲着也是闲着,再搜索“扶桑”。我感兴趣的信息是:扶桑,35岁,大学文化,曾任b市电视台制片人,现是a市电视台特约编剧,供稿过c、d、e电视台。参与拍摄网络剧、微电影、情景喜剧已超过10部(集)。擅长喜剧,悬疑,高智商争斗,主旋律剧情写作。

扶桑名下涉及到很多剧本名字,但我一部都没听说过,也没看过。我想看看他的作品,网上搜索,只见剧本名称和故事简介,不见那些剧。

以此类推,搜索“倾杯”。原来他是62岁的老年人了,难怪写的文章老掉牙,我原谅了推荐文章的编辑,老人优先嘛,不推荐让其情何以堪?

让我吃惊的是倾杯的收搜结果相当多,大多是他写的文章,不只是发布在心悦网上的,还有发布在各大纯文学网站、文学论坛、知名博客网站上的!仔细一看,同一篇文章,他会发布在各大网站,精力可谓充沛!遗憾的是,权威博客网站上,没有一篇被推荐和加精。

还有一些与倾杯有关的简讯,能看出他经常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在本市算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人吧。

我的心情莫名地放松下来,没有开始那么瞧不起自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