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曲径通仙》第7章荒野迷路巧遇郎才,客栈闲酌偶逢异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回说到,李善安对李良说了取亲之事,李良听后只是沉默,过了许久方启齿说话,李良说道:“翠英妹妹对我有意,我亦对她有情,若娶了她,我是再高兴不过的,只是,如今我才十六,她才十五,二人都还小,还有两三年时间,方到谈婚论嫁的时间。这两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不能发生沧海桑田的变故,然万事万物皆有变数,尤其是人事方面,若两年之后,人事已非,岂不是既误了翠英妹妹的终生幸福,又耽了我们李家的名声?”

李善安知道儿子是个做事谨慎的人,说出的这番话,是经过仔细打量考虑的,也不无道理,于是便点头默许。李良又说道:“若是两年之后,我仍对翠英妹妹情意不改,她亦对我真心不变,且家道未变,人事皆如今日这般,我定将翠英妹妹取回家中!”

孔氏这时说道:“我儿长大了,这谈婚论嫁,本是大事,万万不可马虎,不能因一时意气便做决定,如今你有这番顾虑,说明你已经长大成人了。”

李善安说道:“嗯,那就这样定了。这婚事,就等两年之后再细作打算。”此后,一家三人又说了些琐事,在此不提。

话说张翠英因李善安要对李良说自己的终生大事,不好在旁,便出去四处走走。张翠英初来乍到,不熟悉村里的路,且路如织网,交错纵横,而景色又美,让人流连忘返。走着走着,直到正午,才有了归心,可此时她却发现,自己完全忘记了来时的路,想向人问路吧,偏偏四周又寂寂无人,正着急着,忽见远处走来一人。此人也就弱冠年龄,白衣飘然,手拿纸扇,脚踏芒鞋,神情自若,正欣赏着四处的景物,看到好景时,嘴上还不时念道:“好景,好景!”

张翠英正想向前去问问路,可转而一想,此人举止看似不像是本地人,万一又遇见个土匪,那岂不是要遭殃?一想到土匪,翠英便心有余悸。虽说此人举止文雅,不像是土匪,但知人口面不知心,这荒野山村,人烟稀少,若他想对自己非礼,定不会有人来救,还是躲开他为好。这样一想,张翠英便赶忙离去,可就在此时,那白衣少年却看到了翠英,他见一纤纤背影快速远去,以为是眼花,可揉揉眼睛,那女子的背影虽然走远了,却也还在,于是迅速赶上去。

翠英见那白衣少年跟了上来,心知不好,于是脚步愈加快,也不认前面是何路,慌忙向前行了去。白衣少年好不容易见个人,而且还是个芊芊女子,哪里会就此放弃,于是也加快脚步。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的路,可眼前却仍未见到炊烟,也未见到屋舍人家,翠英心里暗暗叫苦,知是走错路了,再看身后,那白衣少年仍在跟着自己,便觉得更加惊恐了,心想那少年定是对自己生了不轨之意,这才会一路跟来。如今在这荒郊野岭的,看来是躲不过他的了,不如一搏,往回走,假装没看见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这样想着,翠英便突然回头,微微低首往原来的路折回。

那白衣少年见翠英突然折回很是意外,再细一看,眼前这女子长得清新脱俗,仿若不食人间烟火,颦步低首间,已拨动了那少年的心弦。那少年正看得痴呆,此时翠英已走到了他面前,只有三五步的距离,那少年这才反应过来,刚想说话,翠英却似没有看见他,当他透明一般,直接走了过去,只留一阵淡淡芳香于少年鼻间。

那少年赶忙回身叫道:“姑娘,且慢!”翠英一心想着此人心怀不轨,只想迅速逃脱,哪里还会去理会他,于是脚步愈加急促了。

少年这时急了,赶忙跑到翠英前头,拦住翠英去路。翠英见跟踪她的人已到了眼前,便惊恐说道:“光天化日之下,你想做甚?!”

少年不知翠英为何会露出这副神情,心想问问,但拘于礼数,不好唐突询问,便先搁下,只作揖说道:“姑娘,我乃绍兴康府康梦然,因近日闲来无事,听闻天姥山附近山色绝佳,便独自来访,可如今走失了路,正苦于不知如何回去,却突然见到姑娘,于是想问问路,可刚赶上来,姑娘却急步远走,转而心想跟着姑娘走,定能走出荒野,可不曾想,姑娘如今走着走着,却又折返,莫不是姑娘也迷路了?”又说道:“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姑娘见谅。”其实康梦然是来寻仙的,这且是后话,他不说出来,只是觉得这个理由未免会让人信服,于是便找了个来游山玩水的借口。

翠英打量了几眼眼前的少年,见他说话不卑不亢,举止温文儒雅,像是书香子弟,又见他昂首挺胸,剑眉星目,正气昂然,不像是心怀不轨的人,于是当下放下心来,说道:“原来公子是迷路了,我还以为遇到淫贼了呢。”

那康梦然听翠英这么一说,这才知道山野中跟着一个女子有所冒犯,于是赶忙作揖道歉,翠英掩面一笑,当下原谅了他,又说道:“其实小女子也是初来此地不久,对这里的路也不甚熟悉,适才走到这里,皆因我也迷了路。”

康梦然淡然一笑,说道:“原来姑娘也迷路了,如若姑娘不嫌弃,我两一同折回原处,然后再一同寻找出路,这路上也可说说话,共赏风景,也就不觉得那么沉闷寂寥了。”

翠英说道:“这样甚好。”于是二人便一同往回走。

话说这康梦然是何人物?上面已提到,康梦然乃是绍兴康府的人物。要说康梦然,就不得不从这康府说起。

康府乃是绍兴一带有名的府邸,主人康卓铭,表字景之,曾是明末期间的举人,朝廷曾分配他到漳州做县官,然明末天下风云纵起,先有张献忠作乱,后有鞑子入关,而朝廷**昏庸,康卓铭见入世建功举步维艰,于是心生退意,便举家来到绍兴,经起布匹商务来。十几年一过,因康卓铭为人大方慷慨,忠厚诚信,一言九鼎,康家的布匹生意那是越做越火,供不应求,常有缺货情况出现。康卓铭一家由此鼎盛起来。然康家却有一缺憾,那便是子嗣无继,康卓铭不惑之年已过,身边虽有一妻四妾,然只育有五个女儿,却无一男丁。每每提及此事,卓铭无不叹息惆怅。久不得子,于是卓铭及其妻安氏便有了礼佛之心,望苍天体恤,赐以子嗣。康卓铭还在绍兴修建了一座寺庙,起名兴梓寺,寓意为“兴子嗣”,寺庙落成之后,其夫人安氏每日在此礼佛,诚心跪拜,卓铭除了公事之外,亦到此烧香拜佛。如此三年之后,一日夜里,孔氏梦见观音菩萨对她说:‘见汝如此诚心,赐汝一男丁。’,果然,次日叫大夫一把脉,大夫便大喜说道:“恭喜夫人贺喜夫人,夫人有了!”十个月之后,孔氏果然诞下一男丁,因怀胎时梦见观世音,于是便起名梦然,表字幻之。

康梦然出世后,康家上下,自是爱护得很,父母都对他百般依从,虽是溺爱过分,然他却未因此而成为纨绔子弟。梦然三岁便能识字,十岁已熟读《左传》、《春秋》、《诗经》等文,其天资远近闻名,梦然虽有天资,但却不因此而自傲,每每与人谈论学识,皆俯首虚心,这样一来,他更是让父母得意了,而远近之人,亦更对梦然倾慕佩服。及至弱冠之年,梦然便有考取功名之意,然他父亲却不肯,只因如今的天下被鞑子霸占了去,如若为鞑子办事,岂不是有辱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此时康熙帝方继位不多时,未曾推出“满汉一家亲”的圣令,朝中汉臣因势单力薄每每被满人欺辱,梦然也深知在如今在朝廷为官,就连自保亦是困难,更别说要有一番作为了。再经康卓铭如此一说,他便没有了考取功名的打算。既无考取功名的打算,家中的功课,也就怠慢了起来,又想到,苦读十年圣贤书,如今却一无用处,待到人死之时,如尘埃飘去,了无痕迹,岂不是白来人间一趟?转而又想到人世间种种美好,若能长生不死,逍遥人间,岂不快活?如此一想,康梦然便有了找寻长生不死的念头,只是不知何从找起,于是只能赋闲在家中。

一日上街,进去一间客栈,一个人喝着闷酒,忽然一个邋遢老头脚步颠斜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拳头般大小的葫芦问小二:“小二,打满这一葫芦酒需要多少银两?”小二见此人身上邋遢腐臭,不修边幅,便心生厌恶,很不待见地说道:“只需要十文钱便可,只恐怕你这身模样,连一文钱也拿不出来,我看你这糟老头,是来骗酒吃的吧?”

那老人也不生气,只从胸前掏出一锭银两来,说道:“谁说俺没有钱!将俺的葫芦打满酒,这一锭银子,就全给你了!”

那小二心想一小葫芦的酒,不过十文钱而已,如今他却给一锭银子,足足有十两,天下有这样的便宜,谁会不捡?于是赶忙收下银子,去给葫芦上酒。

梦然在一旁看着,起初只觉这是平常的市井小事,也不曾如何留意。待到那小二将足足一坛酒倒干了,那老人却笑着喊道:“倒呀,继续倒,还没满呢。”卓梦然这才惊觉起来,心想,此人必定非常之人。此时客栈里的众人也都将目光看向那老头和点小二。只见小二惊讶不已,而老头却哈哈大笑,得意之极。梦然平常不但爱结交文人墨客,还爱结交奇人异士,见了如此奇人,便心下打定主意,等老人的葫芦装满酒之后,便上前去交识。

可等了老半天,那小二还没把葫芦倒满,老人却还在叫喊这要他往葫芦里倒酒,这时那小二不愿再往葫芦里倒酒了,满脸尴尬地说:“老人家,您这葫芦里头装的是大海,再倒酒下去,我这生意就要折本了,还请老人家高抬贵手,小人是有眼不识泰山,饶了小人这一次吧。”

众人听小二如此说话,便都取笑了起来,小二更是尴尬,老人见小二已经倒了二十来坛子酒下去,而且都是上好的竹叶青,也就不再为难他了,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叫你往后还敢贪小便宜!”说完,收起葫芦,便往外走去。

待老人出了门,康梦然便赶忙结了酒账,跟了出去。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