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郑成功新传》第二拾九章 招揽人才(二)三)35第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营帐身着便衣的郑成功为地盘也为人才而烦恼之时,身处厦门的卢若腾却是正在烦恼着要不要去依附郑成功。

卢若腾字闲之,号牧洲。福建同安县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后来官至浙江布政使左参议,驻宁波,兴利除弊,遣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1645年,南明隆武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驻温州,巡抚浙东温、处、宁、台四州;后加兵部尚书。

六月,清兵进逼温州,卢若腾死守平阳,背中三箭,幸被水师营救,退往福州。隆武兵败被杀,他闻讯跳水自杀,被人救起;死不了的卢若腾听闻鲁监国移驾厦门后亲征闽北,各地义军纷纷响应,使得福建反清形势一片大好。他便设法来到厦门,准备继续自己匡扶大明的理想。

卢若腾抱着满腔热血来,但是去到厦门后,鲁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让他大失所望。鲁监国有雄心,敢于涉险去前线反清,但可惜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福建浙江纷纷响应起兵反清,在1647年底,收复的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的实际情况是:攻克建宁府的义军是郧西王朱常湖带领的;攻克福安、福宁县的是原隆武朝大学士刘中藻带领的;攻克兴化府的义军是原隆武朝大学士朱继祚带领的。这三支闽浙抗清主要兵马没有一支是鲁监国能调动的。

闽浙各地的义军名义上都尊奉鲁监国,但实际上是自成一系,鲁监国真正能指挥的只有张名振、张煌言所率领的两三千兵马,而且那些兵马的粮饷、文武官员的俸禄皆是由郑彩、郑联两兄弟提供的。鲁监国一开始就受制于他们两兄弟。郑彩、郑联对鲁监国任命的官员随意打骂侮辱,鲁监国都只能敢怒不敢言。

闽浙各方反清势力没有同心合作,趁这个大好形势光复福建浙江,反而彼此相互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让满清得以喘息,有时间调动有限兵力去防守、乃至于出击攻打反清义军。

看到这种情景,卢若腾对鲁监国的前景非常不看好。在厦门逗留了几个月,他就想着离开去广西永历帝那边去看看。虽然卢若腾对永历帝的前景也很不看好,但他毕竟算是现在大明的正统,身为忠臣的卢若腾心里已经准备好了,大不了一死殉国。

卢若腾抱着死志收拾行李准备去广西时,却相继听到郑成功的消息。关于郑成功,卢若腾只是对他有些印象,那只限于他是那个叛臣郑芝龙的长子,以及年前的誓师反清。

之前卢若腾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去投靠郑成功,一来是郑成功年纪太小,二来是郑成功毕竟是郑芝龙的儿子,做父亲的都投靠满清了,做儿子的又有多少反清的决心呢,怕是一看到形势不好,立马就投降了吧!

直到郑成功在困难的局面下仍能聚众练军,连着出击攻打海登、泉州,纳了抗清的“投名状”。这才让卢若腾认同郑成功抗清的决心,并开始审视郑成功。

依附叔父,不是问题!兵微将寡,不是问题!屡战屡败,不是问题!

在仔细去搜集郑成功的经历后,卢若腾发现郑成功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是个心xìng非常坚韧之人。

古往今来,但凡心xìng坚韧之辈,rì后都必能成就一凡大业。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趁郑成功现在势弱去投靠,必能获得重用。自己也不用再像厦门郑彩这边,闲人一个,有能力都无法施展。卢若腾思虑良久,最终决定去安平依附郑成功。依附,却不是投靠。卢若腾需要亲眼去看看郑成功到底值不值得自己卖命。

卢家虽然是大户人家,但卢若腾为官却是清廉,积蓄不多,因此赶赴安平,也只是带着一仆从,一护卫就上路了。

出厦门进入同安,即是清军的统治范围。卢若腾为避免麻烦,一路皆避开大道,只走小路,夜晚在村庄借宿。

这rì中午刚走到大乡镇所属的一个小村庄,八月天,rì头毒辣,卢若腾三人就向一户农家讨要些井水解解渴。

水井旁,卢若腾从老仆接过湿手巾插把汗时,那护卫却是把剑出鞘jǐng惕着。

卢若腾抬头看去,村口正走来两人。那两人四十岁左右,青布长衣,戴四方平定巾,本是平常文人着装,只是他们手中都带着一把剑,让护卫不敢掉以轻心。

那两人也看到了卢若腾,见那护卫把剑jǐng惕着自己,他们远远便高喊道:“三位请勿误会,我等二人只是路过此处,想讨些水解解渴。路上不太平,故才带剑防身。如果三位不放心,我自当解下佩剑,独自上前。装满水壶即走,还望各位行个方便。”

卢若腾远远瞧着那喊话的人,身形有点熟悉,只是想不起是谁,听到他言辞着装似个文人。卢若腾心中有些好感,便说道:“不敢,我们等也是路过此处,向农家讨些水解渴。既然兄台口渴,自然可让那位台兄一同前来。”

那人看卢若腾也有些熟悉,只是不敢确定。听到卢若腾说两人同上前,那人且有些犹豫,这个时节,好人坏人,谁能分得清。也许这刻还是良人,下一刻即成为歹徒强盗了。为安全起见,那人拱手道:“多谢兄台好意,只是我等正要赶路,不便久留,装满水即走。”

卢若腾拱手道:“既然如此,兄台可前来。”说完,卢如腾为了能消除对方的误会,他准备带着随从顶着烈rì就上路了。

那人上前几步,看清卢若腾的面容时,却喊道:“敢问可是闲之兄!”

卢若腾听到有人喊自己的表字,立即回身望去,正走前的那人,卢若腾却是熟悉,同榜进士叶翼云。

叶翼云,字敬甫,厦门莲坂侯乡人,吴江知县擢吏部主事,故事狱钥掌于县丞,多有贤名。更重要的是叶翼云和自己是崇祯十三年明经科的同榜进士,虽然中进士后,叶翼云没有机遇,只能委身于县衙。自己却是一路升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人任官地方相继甚远,多年没有相见,才会有些生疏,没有立即认出。

不过大明一直有着同榜进士互相帮助,好在朝廷上立足的传统。因此两人虽久没见面,却也时常有书信往来,现在见面自然有一番感慨。

既然是好友,自然不必再疑心。同叶翼云作伴的另一个人也走上前了,经叶翼云介绍。卢若腾知道和叶翼云同伴的是福建龙海陈鼎,字重器,崇祯十四年进士。相互见面一番,卢若腾问道,“敬莆兄、重器兄去往何处。”

崇祯十三年同榜进士当中可是有很多甘心做满清走狗的,比如那个黄锡衮。叶翼云知道卢若腾在隆武时一心抵抗清军,但不知道他现在是何想法。叶翼云谨慎地说话留三分,道:“我跟重器兄正准备去往**拜访一位友人。”

去**拜访朋友,需要走小道,而且是走水头这条路?卢若腾疑惑道,把眼揪看叶翼云的后脑。虽然他们皆是带着四方平定巾,但仍可见后脖上的挽髻,并不是满清那令人恶心的金钱鼠尾发型。

也是,如果两人若是归降满清,就不需要再带着明式头巾了,而且也不用跑山路去**了。卢若腾笑着将自己的头巾摘下,一个标准的明朝发型。

看到卢若腾的发型,叶翼云和陈鼎相视一笑,也随之解下自己的头巾。互相观看,皆大笑。卢若腾笑道:“看来两位要去的地方跟我要去的是同一个地方,如此正好大家有个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