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嘉靖少年时发生的那场争议》第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到目前,嘉靖这边的事情虽然已经解决。 首发--无弹出广告<ww。ienG。com>不过,张璁与夏言之间的恶斗才刚刚开始。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夏言凭借着“敢为人先,不惧风险”的jīng神,在人生的仕途之上实现了一次大~跃~进。

不过,张璁大叔那边却认为这个叫夏言的,长得帅气又怎样,口才了得又怎样,无非就是个“偶像派”而已!任凭他怎样搞,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于是,两人便开始摩拳擦掌,等待机会。

没过多久,一个让他们直接开锅炒(吵)了起来的机会出现了。事情的发生,是由于最近(嘉靖九年七月)太常寺缺人,因此嘉靖下命内阁以及吏部推荐合适人选来填补寺卿(正三品)这一职位。

当消息传出以后,夏言便开始每天引颈期盼,希望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成为三品之列。可惜,他等到的消息是……。

七月十三rì(庚子)这天,由内阁首辅张璁以及吏部尚书方献夫推荐,右chūn坊右谕德彭泽为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卿。大家请注意,现在我说的这位彭泽,和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兵部尚书彭泽并非同一人。

如今,这位太常寺卿彭泽乃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与夏言同期。

而作为同期同学,彭泽平rì的德行是怎样,夏言是最清楚的。和三好生(形象好、能力好、品德好)夏言同学相比,三差生彭泽同学除了平rì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以外,过往还曾有过一些不良记录,如果当时不是有人保住他,估计他现在早已经回家种地去了。

所以,当夏言收到消息以后,他便当即借题发挥,公开谴责张璁以及方献夫,公然利用职权提拔“自己人”的行为,有违朝廷人事规章制度。

大家也知道,但凡被夏言瞄准的人一经被弹劾,几乎没有什么好下场。这回也不例外,经夏言牵头,他手下的那帮粉丝也顺势起哄,朝廷上下各路官员倾巢而出,以一窝蜂之势向“议礼派”狂轰。

九月十四rì(庚子),在接连遭到弹劾以后,吏部一哥方献夫顶不住了!于是,他决定向皇帝申请致仕,然后回家继续研究做大饼。(相传,广东名食西樵大饼是他发明的!)

而紧接着,内阁大学士桂萼也在第二年的正月二十rì(乙巳),以身体不适为理由向皇帝申请致仕。此时,“议礼派”已经四分尚谦,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出生在广东揭阳,正德十二年考取进士。其后任职行人司,负责递送文件工作。(也就是跑腿)

和他的另外两位同学相比,薛侃同学为人比较憨直,而且私下跟谁都谈得来。按理说,这样一个老好人是不应该出什么大问题的!

可惜的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往往就是这一类人最容易被利用,并且最终惹出麻烦来!

其实,所有事情的发生,一切都是源于薛侃的自卑心作祟。

由于薛侃同学的工作能力不佳,导致长期以来他的仕途都不见有任何起sè。结果,每次去参加同学聚会时,他总是羡慕身边的老同学。久而久之,他的内心也开始有了对比。

下面,咱们就拿夏言来跟他对比一下,咱们就会明白薛侃同学的内心到底有多郁闷!

正德十二年,他和夏言同时考上进士,并且一同被分派到行人司工作;而更巧合的是,他们同时在嘉靖三年因母亲去世,而各自回家守孝三年,直到嘉靖七年他们才回到京城。

然而,相同的起点,相同的遭遇,却没有出现一个相同的结果。

如今,夏言同学已经贵为翰林院学士掌院事。相比之下,薛侃还是蹲在行人司那里。因此时间一长,他也开始有了想法。

“既然,夏言同学能够通过上奏给皇帝提些小点子而声名鹊起,那我想我也应该可以吧!”

于是,他也开始拿起笔来跟着学。

“写什么好呢?”薛侃开始琢磨。

“既然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好,那么时下流行什么话题,那就写什么吧!”

因此,他决定拿皇帝大人的生育问题作为题材。经过一段时间,薛侃终于起草了一份奏疏,并且把它定名为《复旧典以光圣德疏》。

关于这封《复旧典以光圣德疏》,其内容主要讲述。

按照以往祖宗规定,但凡在分封皇室子弟到各地就藩时,都必须预留一人在京城。好让将来皇帝有事外出,京城这边也有个人能替皇帝代理政务。

然而,嘉靖皇帝到现在还没有儿子,万一将来出了什么意外,到时候国家怎么办?因此,为了国家的未来着想。薛侃提议,不如先从各地藩王当中挑选一位合适的人选入驻京城,然后立为皇储以作后备。

最后,他还在奏疏结尾强调,此事关系到皇家宗室大计,还望皇帝陛下能够慎重考虑他的建议!

奏疏写完以后,薛侃特意跑到老同学彭泽家,然后拿出这份新鲜出炉的奏疏给他看,希望这位老同学能够给自己一点建议。

“彭兄,您觉得怎样?”薛侃轻轻地问到。

此时,彭泽给出反应。

“嗯!不错,依我看来这份奏疏一定能够获得皇帝大人的认可。”

薛侃听完很兴奋。

然而,彭泽嘴巴说的这一套,却不是他心里面想的那一套。

众所周知,彭泽的后台老板是张璁。而为了帮助首辅大人铲除政敌(夏言),眼前的这封奏疏,或许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因此,彭泽突然心生一计。

须知,一直以来嘉靖皇dì dū在为自己的生育问题而烦恼。而薛侃这封奏疏,无疑触到他内心的痛处。所以,只要奏疏一旦呈上,届时嘉靖皇帝必定大发雷霆。

此外,薛侃与夏言私下的交情要好,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这样一来,便可以顺势把夏言给拖下水,说他和薛侃是同谋。到时候,便可以把夏言这颗眼中钉除掉。

至于薛侃同学,要怪只能怪你太单纯了!

对于彭泽这样的行为,大家没必要觉得意外。所谓“老乡、老乡,背后一枪”的小人行为对他来说,只是小菜一碟而已。只要能够讨好上级,区区十几年的“廉价友情”算不了什么!

于是,彭泽便跟薛侃说。

“我看不如这样,你先把奏疏另外抄录一份给我,等我拿给张首辅过目一下,看看他老人家的意见如何,等回来以后你再上疏。”

眼看有人给自己拉赞助,薛侃立即把奏疏另外Copy了一份给彭泽,然后开开心心的回家等消息。

等薛侃离开以后,彭泽随即把奏疏副本送到张璁那。当张璁听完彭泽所设定好的计划时,他老人家当即表示赞同。并且吩咐彭泽,让他回去告诉薛侃,此事关乎国家社稷大计,他会全力协助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