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谋天下》第048章:人事布局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48章:人事布局2

前任地委章书记所代表的章系,在地委会上的势力有增无减,虽然地委委会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但增加了一名地委副书记。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

许福生升任为古州地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后,古州地委目前有四位地委副书记,分别是行署专员钟信才、分管党群组织的副书记韦炎明、兼任纪委书记的副书记阮冠中,以及新任地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许福生。

加上地委书记汪胜天,目前书记办公会成员一共有五人,在地委会中占有差不多一半席位(地委委员共十一名)。虽然按规定书记办公会不是一级决策机构,不得决定重大问题,但现在正副书记达到五人情况下,书记办公会决定的事情实际上在地委会上基本是走走过常。有差不多一半地委委员同意的情况下,而且是地委的前五号人物,其他地委委员再强烈反对,这种情况很少。

也就是说现在古州地区的局势是谁撑握书记办公会,谁就撑握了地委会,也就是撑握了古州地区的最高权力。那三大派系谁撑握了书记办公会的绝对权力?当然是前任地委章书记所代表的章系!

分管党群组织部的副书记韦炎明、兼任纪委书记的副书记阮冠中、新任的地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许福生都是前任地委章书记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书记办公会五位成员,地委书记汪系一人,行署专员钟系一人,前任地委章书记占有三人,这是绝对的优势!

至从章系的许福生升任地委副书记后,古州官场有这样一种传闻,说前任章书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前任地委章书记虽然早在半年前就升任千湖省纪委书记,但在千里之外仍撑握古州地区局势!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整个古州官场知道更深层次原因的人不超过五人。第一人是精通纵横之术,并一手主导此次古州人事调整合纵连横手段的地委书记汪胜天;第二人是协助汪胜天将此纵横术执行并完成的新任古州地委委员兼古州市委书记王近强;第三人是一直让邓天迷雾重重的王玉莲王大小姐;第四人当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地委大秘邓天。不过与前面三人不同的是,邓天是靠自己分析出来的局势,而前面三人都是此次人事调整的参与之人。

当邓天分析出来此次人事调整的更深层次意义之后,对汪胜天更加佩服的更加五体投地。表面上前任地委章书记在五人书记办公会上占有三席,拥有绝对优势,实际上这是加速章系的分崩离析,快速瓦解!

本来至从前任地委章书记上调省里后,章系的两位副书记韦炎明和韦冠中,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都想成为章系在古州地区的领头羊。如今又增加一位章系的地委副书记,这让领头羊之争变得更加雾里看花迷雾重重,这正是汪胜天希望看到的结果,事实上这也是他一手主导的权谋。

汪胜天是纵横之术的大师级人物,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研究很深。三家分晋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事件,直接导致了由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过渡。二千多年后,汪胜天也导演了一出三家分晋的大戏,也就是三人分章。章系的三位副书记将会各自为政,将前任地委章书记留下的子弟兵拉拢在自己的帐篷之下,前任地委章书记将彻底地在古州地区失去影响力。

这真是一招妙棋,举手之间,让强大的章系灰飞烟灭,让强大的本土钟系损兵折将!上任半年后,汪胜天终于可以将步步后退阻力重重的劣势扳回到三分古州有其一的局势。邓天对汪书记的权谋之术除了佩服还是佩服,真是神人也,不过,汪胜天对目前的古州局势远没有邓天那么乐观。

汪胜天知道,这一招让章系的三位副书记没有多少话说,他们三位都可以自立门派了。但对于前任地委章书记,也就是现任省纪委书记章福临来说,吃了一个哑巴亏,汪胜天是彻底地得罪了章福临!

另外,行署专员钟信才所代表的钟系,这次是明面暗里都吃了亏,以钟信才的实力,蛰伏之后必然会强势反击。古州官场的局势在汪胜天扳回一局后变得更加惊险、刺激,更加惊心动魄!这也是为什么汪胜天将原本重建古州城的计划,暂时先束之高阁的原因,为的就是消化这次人事调整的利益,否则现在将‘重建古州城’方案抛出来,钟系必定强力反对,到时候通不过的可能性很大,将会让汪胜天骑虎难下。

但汪胜天的这一举动,让邓天很失望,原本邓天以为,汪书记应该趁胜追击。伟大领袖毛*主席不是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嘛,汪书记为何不趁此大胜机会将重建古州城提上议事日程,这个重建方案可是邓天的心血,也是他在古州官场的第一个大手笔!

汪胜天将‘古城重建方案’又看了一遍,这已经是第八遍了。今天是邓天将‘古城重建方案’交给汪胜天的第八天,也就是说汪胜天每天都要将‘古城重建方案’看一遍!这是邓天的心血,但何总不是他汪胜天的心血。三年前汪胜天由沔州县委书记升任古州地委副书记后,重建古州古城就是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能够帮古州人民重塑昔日古州的辉煌!重建古州古城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可是难上加难。

古州古城重建工程实在浩大,涉及到古州城区三分之二的地方。首先是财政问题,重建古城需要耗资整个古州地区三年的财政收入;其次是搬迁问题,居住在古城中心区的居民达到十多万人,需要全部搬离古城中心区,这可能引起民愤;第三政绩问题,重建古城是劳资伤民的事情,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三五年内没有任何经济效应和政绩效应。

不过重建古州古城将会对五年后甚至几十年后的古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这是功在后代,利在千秋的事!官家只在乎眼前的政绩,当然不会做这些吃亏不讨好的事;但政家不同,政家眼光长远,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在乎的是将来会更人民带来更多利益!这就是官家与政家的本质区别!

<!-- 作者有话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