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官场小农》第三章 城市,我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家家户户的烟囱已经冒出了淡淡的白烟,此起彼伏的鸡鸣伴着偶尔豪迈的狗吠,农家晨起早,天还没亮,田地里已经有劳作的身影了。

准备了两天,梁满仓就要出发了。老梁已经把马车赶到大门口,他要亲自把梁满仓送到乡里去坐车。

梁满仓整理着那已经洗得发白的军挎,那把圆木把的杀猪刀早就撇得老远了。那个老梁极其重视的绿本本被包了一块绸布放在军挎的最底层,这户口本可是梁家在这小山村最可炫耀的资本。老妈把三十块钱也用手绢包好和户口本放在一起,再三嘱咐,要注意啊要注意。

梁满仓把县里发的奖状卷好立着『插』在包里,这东西是必须带着的,这可是最有力的证明啊,县『政府』那又圆又红的大印记可不是吹来的。

还有一样,梁满仓颇为得意的东西,被他和奖状卷在一起。为了办这个东西,梁满仓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那是一张证明信,梁满仓知道自己这初中毕业证虽然本本挺红,但是不吓唬人。他脑袋一转就想到了一条偷梁换柱的计策——

梁满仓学习不咋地,但是字写得却不一般。他到村长家要来一张稿纸,回到家放上桌子,把抹布洗了三遍,使劲擦干净桌子,斟酌许久写下了:

证明

梁满仓同学是云山县『政府』授予的“新时代好青年”是我校优秀学生。因为管理不善他的——毕业证丢失,现正在积极办理中。

特此证明!

湖东乡中学

1988年7月18日

写好这封证明信,梁满仓骑着大二八就直奔乡中学,在中学对面的小卖部,他买了一盒“凤舞”烟,然后才堆着笑脸走进校园。

学校里,学生刚放假,黄校长在值班,这是他事先已经打听好的。立好自行车,他来到校长室。黄校长对他这个“新时代的好青年”还是很热情的,急忙让座,还给他倒了一杯凉白开。

梁满仓不急着说事,先把凤舞烟往桌子上一放:“校长,我来看看您。”

黄校长“高中”,嘿嘿,这一下,他梁满仓就变成了高中毕业生,这可了不得了。

这证明和奖状卷在一起,也蹭了一身金粉,光灿灿的。

梁满仓又检查一遍:户口、奖状、证明信齐全。

老妈又给军挎里塞上几张煎饼,军挎外面绑上一个铁茶缸,一切准备宣告结束。

梁满仓踌躇满志地坐上马车,伴着一路清脆的铃声踏上了征程。

大客车晃晃悠悠地在盘山道上爬行,四个多小时才到云山县城,这县城可不是梁满仓的目的地,他是要到平江市的,要闯就得闯大城市。

又做了两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站了。

梁满仓背好军挎,扛上行李走出站台,果然是城里,到处都是人。下午四点钟了,太阳还依旧毒辣,梁满仓走出去几步就一身汗了。在记忆中,这平江他是来过几次的,所以觉得还不是太陌生。

工厂的煤烟味夹杂着劣质柏油路散发的沥青味,冒着黑烟的嘎斯、解放,拖拉机的柴油、汽油味,闻到这些让梁满仓有一点满足:“嗯,城里就是这个味,农村就闻不到这么现代的气味。”

梁满仓放下行李,辨别一下方向,不管瞅到哪里,心里都是欣喜。要不是人多,他真想趴在这烤脚的路面上,喊一声:城里啊,我回来了!城里人回来了!

先找个住的地方是关键,大车店有的是,一块钱一宿。大通铺一溜排开,一个大铺能睡二三十人。尽管不贵,但是大夏天的,生意并不好,乡下来的人都可以睡到外面,凉快还不花钱,城里人谁睡大车店啊。

梁满仓也得先找个住的地方,他印象中人民公园是有不少长椅的,就把大本营扎在那里,花团锦簇的,皇帝当年也不过如此。

到了公园,已经是啊、画啊的,不少老年人在那里高声『吟』诵。

对这些,梁满仓可不感兴趣,他哪有这份雅兴啊,他考虑的是填饱肚子再说。

他好不容易找到个早点摊,吃根油条,豆浆便宜5分钱一碗,来上两碗,肚子里晃晃『荡』『荡』的好歹算是不叫唤了。

星期天,上哪都没人,梁满仓就又回到公园,先占上一个长椅再说。坐了一会儿,这肚子就有点疼,豆浆喝急了?得找个厕所解决实际问题。

梁满仓厕所是找到了,没找到纸。他突然想到了文化长廊,对,就去那里,趁老人家们不注意,撕一块儿,那纸可软乎。

梁满仓快步向文化长廊跑去。

吵吵嚷嚷的怎么这么多人?干啥呢,干啥呢?梁满仓挤到前面去,哇,城里人也打架啊,还他娘的是小伙子打老头儿,这还行?!

;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