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杀清》第六章 秦王有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来安城内一片狼藉,赵崇宇牵着黄鬃马走在遍地死尸的街道上,大胜军的士兵与民秋毫无犯早有闻名,今日一见真是名符其实,兵卒在将校的带领下找来城中尚存的仵作,一起收敛尸体,不时有快马从身旁掠过稽查兵情,或有小校带着队伍在城中百姓的引导下剿杀躲藏起来的红衣余孽,或是擒拿趁乱四起烧杀抢掠的强人。

虽然民生凋敝,但不难从幸存的百姓眼中看出一丝感激之色,表面上露出的惶恐多是过度紧张所致。

原来孙可望也不是传闻中那般一无是处?赵崇宇不由得在心中感谢孙可望,哪怕他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也算的上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大西朝王爷,比后世那些满清的混蛋王爷高尚太多了。

大西四大王,晋王李定国,秦王孙可望,燕王艾能奇,齐王刘文秀,各个能征善战,足智多谋,武帝张献忠归天后,硬生生在满清的铁蹄下撑起了大西的半壁江山,其中赵崇宇最想见的是李定国,也最想在这位抗清英雄麾下效力,无奈人家远在西亚率军与奥斯曼帝国鏖战,自己无缘得见。

至于孙可望,历史上的风评可不怎么好,他老兄在前世的南明末期还干过同室操戈,败降满清的丑事,所以赵崇宇打心里对他有隔阂,只想在来安补给休憩一番便前往金陵,毕竟刘询虽然混账,但远没有这位秦王老奸巨猾,在其帐下要比天天面对孙可望这只老狐狸要轻松多了。

“敢问一声,公子可是赵家小哥上崇下宇?”

赵崇宇正在找尚在营业的客栈,抬头就见一位蓝衫文士在兵卒的簇拥下拦住自己去路,那身后的兵卒衣甲较街面上的干净多了,且罩甲上用的黄绸束身,甲上配猛虎雕文,各个精神抖擞,双目如炬,只是不知是哪家精锐?

文士约摸三十几岁光景,一袭蓝衫整洁光鲜,与这来安杀场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面皮白净,好似没有见过许多日头,两片八字胡修正的分外整齐,不见分毫参差,双眼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个长于谋划的谋士型人才。

“不敢,在下正是赵崇宇。”

“嘿,如此正好,在下秦王府管事王子善,我家王爷请赵公子上琼花楼一叙。”

孙可望找我?赵崇宇有点吃惊,不过不知是福是祸?看人家背后磨刀霍霍的王府亲卫盯着自己,想来也躲不过,连忙正色回礼道:

“如此有劳王总管了。”

黄鬃马被亲卫牵走,王子善还不忘吩咐亲卫:

“此马日间征战,气血散逸,已是带病之身,还需请廖巫马(兽医官职)予以整治。”

赵崇宇不由侧目不已,想不到这个管事王子善竟然还是个懂马之人,只望了自家黄鬃马一眼便一语中的,看来秦王府中的能人不少啊,心中更加疑惑,人家如日中天的秦王殿下请我一个小小的名不经传的白丁干什么?加之想到此前赵庄遭遇,心中悲凉,脸色郁结,脚步愈发沉重。

赵崇宇对孙可望不感冒,一则有着史书上的先入为主,二则不认为他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要说声望,四大王平起平坐,然李定国独有贤名,其余三大王的人格缺陷注定了他们在百姓中的声望大不如前者,尤其孙可望,残忍好杀,前朝时就杀士子、杀豪强、杀降卒,在他眼中,除了张献忠,无人不可杀。

前世史书中清庭对张献忠屠川百般污蔑,强扣帽子,绝大多数都要归根道孙可望这个嗜杀义子的毛病上来,今世之人但凡提及秦王,只说他敢打、能打满清鞑子,在民间的声望却大不如其他三王。至少“仁”“礼”“贤”这三个字他沾不上边儿。

不过要论治下御下之术,其他三王却拍马不及,孙可望麾下大胜军,将兵10万,泰州一役损伤过半,回苏州后只需贴出招兵告示,不出三日,十万兵员补齐。

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为什么苏州男子踊跃参军,他们脑袋全被门板给挤了?非也,实则孙可望治军严明,大胜军军纪优良堪称大西之最,尽管秦王老百姓不待见,但大胜军却是打到哪里,哪里叫好声一片,堪比当年岳家军的秋毫无犯,百姓爱戴。

而且大胜军食的是秦王的粮,拿的是秦王的饷,薪奉照比安庆六都,乃大西最高薪的平民职业,军中严禁私斗,长官不得擅自贬责下属,战没者发以烧埋银,并以十倍年奉发给家中遗孤抚恤金。

正所谓家中死一丁,一家活十年,穷人百姓家中子女多者,除了留幼子防老之外,巴不得把全家老小全送大胜军中去。

另一方面,大西的官吏制度说来可笑,恒古少有,一省为一州,州中有都督、都指挥使、知州、都按察使各一人,分司军政、民防、民政、稽查,说是四权分立,实际上权力划分犬牙交错,政出多门屡见不鲜,每一年下来,知州被按察使弹劾,按察使被都督告发,都督被指挥使奏报,指挥使又被知州上议,造成的地方混乱又上交道朝廷的笔墨官司数不胜数,通常都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纠缠不清让人不胜其烦。

不过这种情况在江浙两州之地却十分少见,这全是秦王的功劳,他资格老,身份高,手下又握有江浙两州的半数兵马,往往令出秦王府,在金陵踏上四个章子,再到余杭踏上四个章子,便令通两州,畅行无阻。

而且秦王可铸币,一纸政令就免了在大西二州中乱流的真金白银、前明通宝、满清制钱、鹰洋倭币,统一使用秦王交子,可以说为江浙百姓省了很多麻烦,阻止了二州硬通货外流,稳定了物价,孙可望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无论恶名善名,孙可望在大西名声之大,一定程度上也实非幸至。

不过孙可望的缺点也多多,除去嗜杀之外,在用人方面也是乏善可陈,一旦涉及李定国的人才他弃之如敝履,凡事反对李定国或者和李定国不对付的人才他都视若珍宝,人说人才来了你妥善使用也好啊,不过他非要把这些人才当做摆设,搞了个秦王阁养了一大批食客谋士幕僚,供在那里让人以为他求贤若渴,可实际呢?全是秦王乾纲独断而已。

“此人难成大事。”

这是长江对面的“千古一帝”康熙小儿对孙可望的评价,早已在茶肆酒楼被人改成话本传说了无数遍,惹得孙可望恼羞成怒在江浙抓了无数的说书人,可挡不住天下悠悠之口,江浙以外的读书人纷纷免费为他老人家宣传,越传越远,就连极远的欧罗巴都知道那可恶的大西王朝出了个“尼禄二世”。

自己去见见孙可望倒是无妨,但要他效忠孙可望,却一点兴趣也欠奉,所以赵崇宇在此时已暗暗下定决心:敬而远之。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