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为护国大将军》第二十六章 要不要对洋人宣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颐和园的六月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龙腾与光绪走在昆明湖畔,只见幽碧的湖水亮如明镜。湖色清清,映着岸上的倒影,楼阁画舫,又有山梁挺立。风拂杨柳,湖水轻轻颤动。这儿的水与瀛台的绝对不是一个味儿,瀛台有海中孤岛的感觉,水是那么蓝,蓝得可以与天空媲美。让人置身于天外的世界。而颐和园则是一个温馨的家园。长廊漫漫,似乎从兴建那天起,这儿就凝结了中国的千古文化。龙腾第一次来到这儿,只觉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六月正值鲜花怒放,桃红樱肥,牡丹花尊贵的容颜正在含芳斗艳,国色天香。真是一个美丽的去处!

可是这一切龙腾已无心观赏,他和光绪已经来到仁寿宫殿外候旨了!大臣们还在园门前的小陋房里等候,陋房暗室,简单得只有些许板凳,大清的等级制度实在令人难以忍受。龙腾和光绪等了许久,半天才见崔玉贵走出殿外,大声说道:“宣皇上、满朝文武进殿议事!”

清晨的阳光照在光绪的脸上,他面色十分凝重,表情极其严肃。

这是一个沉闷的早上,慈禧太后坐在光绪的旁边。大臣们6续进殿,龙腾站在殿外负责保卫。大臣们互相对望着,一言不。龙腾扫视了一下那一张张颓废的脸,感觉他们的情形还真是有些网瘾的感觉。但细细想来,忍不住释然。这些人包括慈禧在内,几乎个个都吸食鸦片。唯有光绪一人洁身自好,却被他们排挤得没有任何立足之地。慈禧也算是真的有能耐,烟瘾不是太大,却节制得很好,所以大臣们必然效法,倒似真的将鸦片当成了益寿延年膏,仿佛它能使他们能活千年似的,死死把持着官位,明里暗里猜着慈禧的心思,看着她的眼色行色。此时,见慈禧不话,这些人也都默然无声。

京师告急,战事吃紧。西方列强经过一番番争论,决定派遗军队,对朝廷宣战。如今大兵压境,正是迫在眉睫,为何这班腐臣一言不?难道退缩保守,如此唯唯诺诺就能够自保吗?端郡王呢?龙腾用犀利的眼光直视过去。只见驰聘在京师里威风凛凛的总理各国事务衔门大臣,居然也学会沉默了!是的,大栅栏了烧毁了,两千多家商业旺铺付之一烬,等于烧掉了朝廷一半的经济来源,这个漏子捅大了!祸已经惹上了,是继续嚣张,还是装老实听命,还得看眼下的议定!好在这事儿老佛爷还不知道,尽量多瞒一天是一天吧!当然,载漪心里还有一点小猫腻,因为有一件事还把握不定。

沉默、沉默……这气氛不免太压抑了!龙腾觉察有些不妙。

光绪很久不说话了!无论慈禧和大臣们说什么,光绪都是一言不。龙腾很惊异他在执拗时候的那种沉着,直到慈禧问话,他永远重复的都是一句:“太后定夺则是。”此刻,不知怎么还是光绪先沉不住气了!

“国家动荡,京师乱民丛生,为何不想法控制?如此持续下去,如何是好?”

光绪的话音已落,换来的依然是一片宁静。义和团现在是老佛爷信任的团体,然而此刻又捅了漏子,紫禁城外人人皆知,唯有老佛爷还蒙在鼓里。光绪是不能按捺自己的情绪了,连龙腾都觉得着急,可是大臣们却为这个问题战战兢兢。很明显,皇帝和太后不是一个立场。

突然,队列里突然站出一员威风凛凛的大臣,此人名叫许景澄。

“启禀太后:中国与外国建交多年,虽然近年来边疆战事吃紧,说到底也只是赔偿。然而京师重地,乱杀外国使臣,必然引起国际争端,倘若列国合伙攻击,即使是倾尽国之全力,也难免使遭受受创,使社稷如焚。主攻外国使馆,于建交不益,如何面对祖先承诺?”

许景澄话音未落,却有人大叫起来:“说得好!以公之言,如何不会失去天下人心?”

龙腾一惊,果然是端郡王站了出来!

“义和团杀洋人已是民心所向!如若禁止,必然会失去民心成为大患!请太后明察!”端郡王虎气横生,本是武将出身,再加上兴师伐洋,此时震怒,更显得一身杀气,当然也容不得反对之声了!

满朝大臣都被载漪吓得满头大汗,龙腾冷漠地看着载漪,心里泛起阵阵伤感。习武练兵,在郡王府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是载漪心术不正,表面用他,其实是想窥视光绪,借机除掉他。然而龙腾不为所动,载漪也只有先忍得一时急切吧!龙腾身为三品侍卫,朝廷之上没有他说话的份儿,只急得汗水直冒,再加上光绪叫有叮嘱,一肚子的话只能狠命地咽到肚里。

载漪的蛮横大有立即拔剑出鞘出的感觉!连议事的法则都不讲了!龙腾和大臣们都瞅着慈禧,慈禧依然沉默。大臣们心里没底了——老佛爷的心思,太难琢磨了!

龙腾有些失望了,看来这仗非打不可了?在京师重地,皇城根下,多少生灵涂炭?这不明摆着要让大好河山遭受屠戮吗?看来,国破家亡真的只在旦夕之间。

忽然又一个声音打破静寂:“臣袁昶有话上奏!”

龙腾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矮小但面色刚毅的人站了出来。

“太后,拳匪系乱民反叛,不是正规军队,他们的精神可以肯定,但不足以指望抵抗洋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自古以来的战争法则,有悖于祖先律制!何况拳匪法术俱系迷信荒谬,不足以为恃……”

“法术不足以为恃,然而民心向背亦不足以为恃吗?”慈禧太后打断了袁昶的话,继续说道:“现在国家积弱,更要倾民心所向,如若失了民心,国家如何治理?现在洋人已经调兵镇压,京师即将被围,如何采取措施?你们都是什么看法,统统给我说出来!”

于是,大臣们战战兢兢,答非所问,言与言差不多,俱是模棱两可。龙腾摇摇头,一番感叹:看来中国人形势走惯了,到了紧要关头,还是要在那儿摆虚架子,开糊涂会,算了吧!龙腾转过头去,看着博大的天空,觉清宫简直就是一个陷井,一个被绑缚思想的禁地。

慈禧太后下诏:“安抚乱民,着侍郎那桐、许景澄即赴北京与天津间的杨村,与联军司令西摩尔交涉,让洋人不要派军队来京。”

哟,西摩尔也象你的大臣一样听话吗?龙腾寻思着。

慈禧太后宣布退朝:“都赶紧下去吧!”

龙腾等慈禧和光绪出了殿,便紧随在他们身后。几位大臣看着众人远去,突然转过身来,跪在他们的前面。

“臣等有言。”大臣张义嘉带头说:“太后要想让与洋人交涉,必先驱逐乱民。乱民惧怕天威,不须费多大的力兵力,只要杀鸡骇猴,将领头闹事的人砍头,就足以震住他们。他们必然遣反故里,平息所有事件冲突。然后对洋人赔礼道歉,交涉方能稳妥。”

“嗯?你咋早不说话?我若不准呢?”慈禧严厉地问道。

“太后我也有话要说!我等忠心直谏,请太后勿听信奸臣所言!如果借乱民势力与各国结仇,必然导致与各国之间的矛盾。眼下大战来临,如果不驱逐团匪,谁能担起大任?”

龙腾一看,却是一位骨骼清癯的大臣冒死进谏!

“董福祥可用也。”慈禧太后冷冷地说。

“董福祥乃是收服之太平天国叛将,其人诡诈狡奸,断不可使用。”那位大臣继续说道。

“你是何人?做什么官职?居然如此大胆?”慈禧太后大怒,厉声问道。

“臣乃侍读学士朱祖训,国家大事危在眼前,不敢不谏,即使是刀山火海,亦在所不辞!”朱祖训断然回答道。

忽然又有人奏道:“山东巡抚袁世凯可用,此人忠勇有谋,可调入京师镇压乱民,请太后明裁!”

“两江总督刘坤一可用!请太后定夺!”

慈禧望了望身边的大臣荣禄,这个身材矮小,相貌粗陋的军机大臣,国家最高司令长官,居然在面临各国宣战的议事**,从头至尾一言不,实在是冷静到了极至。此时却开始张口给慈禧太后打圆场了:“好了,好了,都别吵了!已调袁世凯来京委以重任,都回去吧!”

龙腾与光绪对看了一下,二人默默无语。

颐和园的景色依然旖丽。龙腾不知道慈禧太后是否在这儿过得心安理得,而光绪和龙腾却显然是满面愁容了。太后的决策真的太象过家家玩游戏了!你说要打就让人打,你不想打就找人说说即可吗?这事儿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吗?你老还是在这儿好好休养吧!何必站出来祸乱政治呢?龙腾气得握着,张了张嘴想喊出来,光绪却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巴。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