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国上朝1891》第四十八章 风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鲜日本公使馆内,衫村公使盘坐在榻榻米上,正扶着滚烫的额头,努力思考着最近发生的事,一一整理清楚。屋外两个人走了过来,衫村听到声音,才停下来,坐直身子。那两人已经站在门口,朝着他这里深深一躬。

衫村一见两人,其中一个居然是郑永邦,另外一人是自己的秘书下木清一,呵呵一笑:“下木,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下木清一又深深一鞠躬,不久前衫村特意派他回国,向外务大臣?本武扬汇报朝鲜的情况。只是衫村也没有想到,下木居然会这么快就从国内回来。

他缓步走进屋子里走到衫村面前,伸出双手,恭恭敬敬捧着一封信,轻声道:“阁下,这是?本大臣给您的,今儿国内不很太平……”他说到这里,压低声音:“大臣再三交代,让阁下主意身体!”

衫村听着,手上却是微微一颤,接过信,朝门口一挥手,示意郑永邦过来和下木并排坐下。

看完?本大臣的信,衫村就知道风向变了,帝国已经铁了心在朝着可怕的深渊飞速冲去。大臣那一句让自己主意身体,仅仅是关心自己么?自己这个朝鲜就是个风暴窝子,在防谷令上,自己采取温和手段,这都不知已经得罪到了多少商人利益。若是自己在阻挡日清战争,说不定自己怕真的不能回到日本了!

郑永邦和下木两人坐在那里,看着他一字一句的看着信,脸色也是微微一变,见衫村看完信,又赶紧恢复正常。衫村放下信,微微闭上双眼,对两人道:“国内政局发生了大变化,伊藤博文要组阁了!”和邓永邦两人不同,衫村的心情却是复杂之极,多少年的梦想,无数代人的大陆愿望,真的能够的实现吗?

两人对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兴奋,只是在衫村面前,才强忍着低下头,可是嘴角已经翘上了天。

衫村早主意到两人脸色的变化,只是冷着脸,如铁青色一般。沉声道:“陆奥宗光将接替?本大臣出任外务大臣,看来这回长洲那些家伙是铁了心,准备和清国开战了!这真的是帝国福音吗?咱们国小力弱,打赢了,也吞不下清国这头巨象,白白便宜了其他列强。咱们打输了,那可就是亡国灭种的命运。既然输赢咱们都落不下好!为什么还要打这么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呢?同为亚洲人,咱们是同种同族,应该携起手,那才是帝国未来的出路!”

冷静下来的衫村,看着一直趴伏在地上的两人。制造事端,一直是玄洋社惯用的手段之一。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在朝鲜,这些人还不敢太明目张胆。或许自己努力一下,还有扭转机会的可能。毕竟除了川上操六这个萨摩叛徒外,在开战问题上,海军还是一致反对的。就是井上良馨,这次也保持了沉默,明显他是站在海军一方。

要是朝鲜这儿太平了,安抚了国内那些商人。让他们知道,战争对他们而言,不但得不到他们想要的,而且会失去更多。说不得可以扭转国内对清国那种剑拔弩张的局面。

衫村瞧着郑永邦和下木,微微一笑,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我知道玄洋社的想法,你们也是这么看的吗?”

下木被衫村看的一脸愧色,尤未表态,郑永邦已经抬起头,重重的说了句:“哈衣!”他说着,朝衫村一弯腰。两眼却死死盯着衫村,和他对视良久。

衫村脸色又缓缓沉了下来,怒火直透胸意,冷冷道:“你应该到清国去一趟,当你从他的东海到西陲,骑马也要用半年。长白山雪花飞舞的时候,广州城却是炎炎夏天。你就知道那个国家有多大了!几亿的国民,几百万的军队,什么样的敌人在他面前,都能被撕得粉碎。征服清国,不过是句笑话儿罢了!。”

看着最重要的两个手下,居然站在自己对立面,让衫村感到有些无力!

“好!好!好!好啊!咱大清也算出了个跋扈将军!”

光绪皇帝抓住一份奏折甩手仍在地上,那原本白皙的脸上,因为发怒的关系显出一道红晕。清瘦的身子窝在龙椅上,瞪眼看着伏跪在地上的那人。

他前面这人正是帝师翁同?,见皇帝看自己,他才仰脸笑道:“皇上,贾华敢擅杀属国大臣,怕是有人在背后给他撑腰,不然,他一个外放道台,哪有这个胆量。他这次去朝鲜说是办饷,一个属国那来的饷道?还特意乘座水师军舰!”

光绪皇帝一皱眉,看着他那灼灼的眼神,一脸警悟:“师傅,你是说李鸿章让他这么干的?”

翁同?故作深思:“这话臣可就说不准了!原本太后对他恩眷隆深,上次他进京又是为了军费,因为水师的事,他白忙活了一场。这个人算盘打的精准,太后要修园子,他不能不同意。可水师是他自家的事,他又是最上心不过。此番杀朴定阳,不过是借刀杀人罢了!想借朝廷的刀,替北洋水师除了内部隐患。这人心目中只有他的水师,那里会替皇上,替江山社稷着想。”

听翁同?这么一说,光绪坐在那里半天没有作声。

翁同?趋前一步,头往地上一碰:“皇上,上书房和南书房都有折子,说什么的都有,其中光弹劾贾华一十七项罪名,另外弹劾李鸿章包庇下属,纵容乱杀等八项大罪……”

光绪一挥手打断了翁同?的话,按了按额头,这才说:“翁师傅,贾华的事儿先放一边不提。只是刚才听了你的话,朕倒是非常担忧。”

他望着翁同?,想了一会,语带恳切地说:“朕知道,当年因李鸿章弹劾令兄翁同书一事,你们结下宿怨。但你们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总要和衷共济才好,万不可因私而废公。”

光绪这话虽轻,听在翁同?耳朵里,却犹如黄钟大吕,早已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急忙磕头道:“臣不敢!”

光绪看着兀自如同捣蒜的翁同?,急忙起来,上前一步亲手一把扶住他:“翁师傅,你博古通今,这将相不和,历来都是国之大忌。咱们国朝极弱,洋人在外面欺负咱们,倘若咱们自己人在不和睦,才是真的贻误国家啊……”

“皇上!”翁同?不等光绪说下去,整个人已经又猛跪在地上,两眼通红,泣不成声了。

光绪拉起他,不再提刚才的话头,犹豫一阵:“师傅,以你看,这个贾华要怎么处理?”

翁同?依然脸面泪痕,深吸一口气,稳稳心神,才开口道:“皇上,这贾华是天朝使臣的身份,若是处理的太重,损了朝廷体面,若是处理的不好,不免伤了两国和气啊!贾华之所以敢行为如此跋扈!还不是凭借了朝鲜的六营庆军在,当年,李鸿章敢把朝鲜太上皇抓到保定,这是上行,必然会下效的事儿!所以臣以为,只有从朝鲜撤出六营庆军,才是解决的根本啊!这不光是满足了朝鲜人的意愿,洋人也是这个想法,其实,早在天津条约里,就有一条撤军的条文,还不是李鸿章为了欺诈饷银,故意把六营庆军羁留朝鲜,才有今日这个局面……咱们在朝鲜驻军,这是老师疲军于外,自古都没有的成法。不如裁了六营庆军,至于贾华黄封回国,到时候还不是要打要骂,朝廷一句话的事儿!”

光绪沉着脸儿,轻轻在那里踱着步子。先有袁世凯跋扈,后有贾华跋扈,这些事儿对朝鲜方面不能不给个交代。只是裁撤了六营庆军,朝鲜要是有事,该当如何处置?大清的藩属国,经过甲申战争之后,已经只剩下朝鲜这一偶之地了。

翁同?在旁边瞧着,见光绪总是拿不定主意,他是自小看着光绪长大的,自然知道他的顾虑,正色道:“皇上,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要不撤军的事儿交给总署议定,特旨道明发!召全国各地督抚,满洲将军议复。让他们拿出个章程来,朝廷在做决断……”

光绪一摆手:“滋事大体,还是请懿旨吧!”

天津到北京城的官道上,一队人马正迤逦而行,当中坐着的人正是李鸿章,这位中堂大人最近气色极好,不但从通商银行贷到四百万的款子,解决了淮军的燃眉之急。更是从贾华那里又得了四百万的质押款,说不得水师还能再添一条快船。看看路头,扬声就朝马三变问了句:“今天就歇这儿了,上京城的事儿,也不急在这一时。”

马三变看着老中堂一脸笑意,急忙应承一声,就朝几个下属分派去了。

他那里刚走没几步,就见一人快马加鞭过来,到了队伍这里,立刻从马鞍子上滚下来,从胸口抓出一封密函,几乎使尽了力气,大口喘着:“朝鲜……朝鲜急报……”

李鸿章接过看了一遍,已经没了刚才那飞扬的劲头,回身喊了句:“三变,不歇了!去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