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战国史之男人的鸡汤》宝刀未老的尉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尉缭,生卒年不详,魏国大梁人。姓失传,名缭。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因称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尉缭少时学“商君之学”,相传他是鬼谷子的高足,但是已不足考,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陈述兵法可惜未得到重用,后入秦被李斯推荐给秦始皇时已是耄耋之年。李斯和韩非都是儒学大师荀卿的学生,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非常赏识他的才学。后来韩国派韩非到秦国求和,李斯怕韩非受到秦国重用,就设计陷害他并逼其自杀。韩非向狱卒说:“我犯了什么罪?”狱卒说:“一个鸡笼容不下两只公鸡!”秦始皇知道韩非死后就责怪李斯,李斯说:“大王别心疼他了,我推荐一个人,他的才能比韩非还强!”并提出这个人脾气古怪,随随便便叫他来不行,秦始皇决定以贵宾之礼接见他,这个人就是尉缭。

秦始皇把尉缭恭恭敬敬地请来后,请教他怎样能统一天下。尉缭说:如今各国大权全在大夫手里,大夫占了公家的土地,国君当然不愿意,但大夫却不管这些事。这样看来,大臣似乎并不都是忠于国家的,而且一个个都很贪心,并建议秦始皇派遣大批间谍深入六国,以重金收买各国*的“豪臣”,扰乱六国原定的攻秦战略,只要花费30万两金子,就可以搞垮各个诸侯国了。秦始皇很赞同尉缭的计谋,当下就给了他5万两金子去六国活动。尉缭又把他的门生王敖推荐给秦始皇,由王敖先到各国去跑跑道儿,这样一场瓦解六国的活动就开始了。受到这种瓦解的首先是赵国,而第一个被收买的是赵国的郭开。因为当时赵国是惟一可在政治、军事上与秦抗衡的国家,而廉颇、李牧则是力抗秦兵的赵国大将。然而,正是在尉缭的策划下,赵国的权臣郭开被收买了,于是赵国大将廉颇、李牧先后遭谗,一个被逐,一个被杀,自毁长城的赵国也被秦国灭亡了。但是,卖国求荣的郭开也没有得到好下场。他曾向王敖求救说:“看来魏国和赵国都快完了,你是魏国人,我是赵国人,咱们怎么办啊?”王敖神秘地说:“秦王知道大夫能管理赵国,才派我来跟你结交,要是赵国灭亡了,秦王还得请你管理赵国的事哩!”说着又拿出7000两黄金,让郭开继续去结交赵国的其他大臣。果然,秦军灭亡赵国后,把赵国改为巨鹿郡,并封郭开为上卿。郭开准备到咸阳去当官,把家中的金银装了几十车,大摇大摆地走上了西行的大路。然而,正当他摇头晃脑,浑身舒服的时候,埋伏在路边的李牧的军士们一拥而上,不但抢走了郭开的所有财物,还把他的头也割了下来,可见奸臣终难逃脱覆灭的下场。

尉缭本应是魏国的军事家,《汉书?艺文志》载有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今已不见其文。但是,这样一位很有成就的军事家,同样在魏国发挥不了才能,只好西行人秦。可见六国的败亡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尉缭子》继承并发展了《孙子》、《吴子》等兵书的军事思想,且具有战国后期的时代特点。在战争观上,它反对用唯心主义的天命观指导战争,提出“天官时日,不若人事”的进步观点;认为战争有正义与不义之分,反对不义之战,支持正义战争。主张“王者伐*”的战争要以“仁义”为本;认为“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既要慎战,又不能废战。这些主张与秦王嬴政的思想显然是矛盾的。所以,在统一战争的具体进行过程中,秦王与尉缭会不止一次地发生冲突,在具体的战役中,秦王不让尉缭参与,而是亲令受其思想影响严重的秦军将领们依照秦国一贯的残暴手段打击六国。所以秦军将领们在统一过程中个个都留下了“美名”,如王翦、王贲、李信、蒙武、杨端和、内史腾等,而身为国尉、执掌全**队的尉缭却在此时出现空白。他还注重战前思想、物质和组织的准备,主张“权敌审将而后用兵”,“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后兴师伐乱,必能入之。”注重奇正的灵活运用,认为“故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主张集中,认为“专一则胜,离散则败。”进攻时,主张出其不意,先发制人;防守时,主张守军和援军要中外相应,守与攻相结合。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六篇,另有唐魏征《群书治要》辑《尉缭子》4篇,对考校此书,研究其人均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