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李恪》第二章 皇子李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月的长安城显得安详而平和,李世民与突厥颉利签订了“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颉利便率大军返回了北部草原。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颉利不想烧杀抢劫长安城,而是大唐给突厥阿史那部重创之后,才被逼和颉利签订的盟约。

然而,相对于李世民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来说,这就是对他和大唐的的耻辱啊。堂堂的大唐帝国逼迫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签订了不平等的盟约,还要进贡。虽然历史上不乏有这些的朝代,那不是李世民能左右的。但是,大唐的耻辱,颉利给他的耻辱他时刻铭记在心,时刻都想洗刷耻辱。

而刘衡在长安城历经的被围困的岁月中,也度过了自己来大唐的半个月时光。现在的他就站在太极宫杨妃千秋殿的后花园的亭子中沉思,此前他住在秦王府自己的院子里。李世民刚刚登基便遇到了突厥入侵,所以,虽然李世民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但他作为皇子,还没有一个正式的住处。所以,在他受伤后,杨妃就将他安排了在离她寝宫千秋殿最近的一座院落。而刘衡在接受自己是李恪这一不能改变的事实后,整个人变得精神不振,愁眉不展。因为,他接受了李恪的身份就意味要接受李恪在历史上留下的结果。刘衡在苦中中,也在思考中,他思考自己该怎么走好自己的路。而最迫切的就是要尽快的熟悉唐朝的生活,尽快的融入到李恪这个角色当中。

历史上的吴王李恪是个文武全才的皇子,然而,最终皇位依然落在了性格懦弱的李治身上。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唐太宗最后没有传位给他,而是传给了性格懦弱的第九子晋王李治,刘衡认为有是三个原因。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传位首选就是嫡出。二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

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估计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

三就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起初唐太宗立性格懦弱的晋王李治为太子后,又想废掉李治改立李恪,不过长孙无忌力争说国家的储位怎么能随便更改,后来唐太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除了长孙无忌说的国家的储位怎么能随便更改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孙无忌身为开国第一功臣,他身后是关陇士族,是大唐的元老重臣,还有来自军方支持。所以,李世民不能不顾及这方面的因素。

所以,李恪败在那个时代,失败在他是炀帝的外甥,败在他不是嫡出,败在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是那个时代毁灭了他,如果唐太宗真的把皇位传给了他,或许大唐的江山就不会被武则天夺去了,或许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女皇帝了。

唐太宗辞世四年后,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把他送上了刑场,这个历史上被唐太宗称为“英果类我”的王子,最后以一曲悲歌作为自己生命的终曲。

想到这里,刘衡就心有不甘,为什么?历史上那么优秀的李恪:既“善骑射”,又有“文武才”,却得不到本该配得上他这样一个身份的地位呢?是的,历史上的那个李恪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迫使他放弃他的梦想,放弃他的野心,放弃皇位,甚至放弃生命。

“可是,我既然做了另一个李恪,我就不愿认命,我要得到属于我的东西,我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路编织我的皇冠。”刘衡狠狠的说道:“以后再也没有刘衡这样一个人,只有李恪,隋炀帝的外孙,大唐皇帝的儿子李恪。”此刻,他才真正觉得融入到了李恪这个身份当中。

想通这点的李恪觉得自己心里豁然开朗了,以前一直压抑在他心中的苦闷也烟消云散了。这时,忽听到身后有人轻声喊道:“殿下,殿下,淑妃娘娘来看你来了。”

李恪知道这是自己母妃的贴身宫女兰儿,在自己重病失忆的这段时间里就是她奉了杨妃的命令,负责自己的生活起居的。他转身问道:“母妃在哪?”

兰儿看着眼前的李恪,稍微恍惚了一下后便已镇定。她发现昨天还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殿下,今天又回来了,他依然还是以前那个自信满满,英气逼人的高傲皇子。而她为李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以前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她是一个孤儿,被好人家收留养大之后送进了当事的秦王府侍奉杨妃,在杨妃身边一待就是四年,杨妃对她们这些宫女都很好。不但不打不骂,而且平时有都会赏赐下金银首饰帮她们解决宫外家人拮据的生活。这对于一个下人来说是多么不敢奢望的事情。所以,兰儿心里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杨妃,也只有一个殿下,那就是李恪。所以,发现李恪的回到以前的状态,他也打心眼里高兴,反倒忘记李恪问她的话。

李恪见兰儿发愣,便知道她是因为看到今天的自己和往日不一样。也不怪她无礼,径自往前院走去。兰儿在李恪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随即醒过神来,见李恪没有怪罪她的意思,急忙跟在他身后。

来到前厅,李恪便一步上前行礼道:“儿臣给母妃请安。”

杨妃没等儿子跪下,起身将他扶起,说道:“恪儿,你身体还很虚弱不用行此大礼。”而她在看到李恪恢复了昔日的风采时继续道:“今天身体好点了吗?看到你精神不错,母妃心里高兴。”

李恪拉着杨妃的手,坐到椅子上说道:“母妃,儿臣身体已经康复,这段时间因为儿臣的事情,让母妃担心,观念,你看母妃都清瘦了好多,是儿臣不孝。”说着起身跪在了杨妃身前。杨妃见儿子如此的孝顺,双手抚摸着他的脸颊,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李恪脸上已隐隐露出他外祖隋炀帝的轮廓,英气逼人。刹那间,杨妃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正微笑着看着她,她不由一颤,止不住眼泪流下来。

杨妃的表情让李恪奇怪,问道:“母妃,你怎么了?你别哭啊,儿臣以后一定会听你话,不再惹事生非,不会母妃担心了。”杨妃醒过神来,这才意识到失态,赶紧扶起李恪爱怜的道:“你这一路吃苦了,后来又摔下马来,幸亏没出什么大碍,现在你康复了,母妃高兴。”

李恪调侃说道:“只要母妃高兴,儿臣多摔几次也没什么关系。”

杨妃听到李恪说的不像话,马上板起脸来说道:“不许随便瞎说,母妃只是希望你们都过平平安安就放心啦。”忽然严肃的说道:“其实,在你昏迷失忆期间,不光我一个人担心,你父皇也很担心,皇后也过来看过你。所以,待会你父皇下朝后你就去甘泉宫的御书房给他请个安,免得让他惦记。”

然后继续说道:“你从甘泉宫出来之后就跟我去皇后娘娘那里道谢。”

李恪看到杨妃说的这么严肃,便说:“儿臣谨遵母妃之命。”

杨妃恢复了和蔼的表情,说道:“过几天等你身体彻底康复了就去看看封大人吧,这次是他的人接你回来的。还有你的先生岑文本你也记得去看看。”

李恪一一答应了杨妃给她叮嘱的事情,母子两个人又说了一会,李恪都一一对答着杨妃,杨妃看到儿子大病一场之后性格有所改变,心里很高兴,说了很多的话,最后因为时辰已过多时,不想打扰李恪休息才不舍的离开。走的时候告诉李恪,等他从甘泉宫出来之后直接来她千秋殿,然后再去拜见皇后。

等杨妃走后,李恪陷入了沉思。因为,他知道自己将要第一次面对太宗皇帝李世民,那个被世人称之为“天可汗”的李世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