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宋词风月故事》七、一支被迫出墙的红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兼析词牌名《乌夜啼》

周后名为周薇(950年-978年), 本是五代十国后期南唐国主李煜的小姨子,在她姐姐大周后去世后,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后,是闻名于天下的*美人。

小周后爱绿色,所服的衣装,均为青碧,艳妆高髻,身服青碧色的衣服,群裾飘扬,逸韵风生,妃嫔宫女见小周后身穿青碧之裳,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便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宫女们又嫌外间所染的碧色不纯正,便亲自动手染绢帛。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苑内,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所沾湿。第二天一看,颜色却分外鲜明。李煜与小周后见了,都觉得好。此后妃嫔宫女,都以露水染碧为衣,号为“天水碧”。

李煜与小周后寸步不离,视六宫粉黛如尘土。小周后不但相貌生得美丽,并且知书识字,素擅音律,较之已故的大周后尤为精妙。她好焚香,自出巧思制造焚香的器具。每天垂帘焚香,满殿氤氲的芬芳。小周后坐于其中,如在云雾里面,望去如神仙一般。但在安寝时,帐中不能焚香,恐怕失火,所以用鹅梨蒸沉香,置于帐中,香气散发出来,其味沁人肺腑,令人心醉。沉香遇热气,其香方始发出来,现在用鹅梨蒸过,置于帐中,沾着人的汗气,所生之香,便变成一股甜香。小周后取了一个名,叫“帐中香”。李煜将茶油花子制成花饼,大小形状各异,令宫嫔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花饼施于额上,名为“北苑妆”。妃嫔宫人,自李煜创了“北苑妆”以后,一个个去了浓装艳饰,都穿了缟衣素裳,鬓列金饰,额施花饼,行走起来,衣袂飘扬,远远望去,好似广寒仙子一般,别具风韵。

李煜还与小周后日夕研究,将茶乳做片,制出各种香茗,烹煮起来,清芬扑鼻。李煜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通统汇集起来,或烹为肴馔,或制成饼饵,或煎做羹汤,多至九十二种,皆是芬芳袭人,入口清香。李煜对于每种肴馔,亲自题名,刊入食谱。命御厨师将新制食品配合齐全,备下盛筵,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名叫“内香筵”。李煜在夜间不点蜡烛,宫殿都悬挂着夜明珠,到了晚上,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昼。

李煜只图歌舞酣宴,却不知宋太祖已出兵平了南汉,正调将遣兵,训练水师,预备荡平江南。李煜听说南汉灭亡的消息,震恐异常,便上表宋廷,愿去国号,改为南唐国主。宋太祖命李煜入朝。李煜推说有疾,不肯入朝。宋太祖便借口说李煜违逆,心怀异志,命曹彬领兵十万,即日南下攻取南唐。李煜在宫内召集僧道,诵经烧香,祷告神灵保佑,亲自写疏祀告皇天,立愿宋师退后造佛像若干,自称莲峰居士,敬告上苍,速退宋师。由于南唐的边将毫无防备,面对来势凶猛的宋军,皆弃城遁去。很快,宋军就病临金陵城下。最后李煜没法可施,只得命徐铉驰赴汴京,面见宋太祖赵匡胤,哀求罢兵。徐铉想凭三寸不烂之舌解金陵之危,便极力称赞李煜如何博学多才,有圣主之能,又背诵了李煜几首为世人传诵的诗词。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对徐铉说:“你背诵的几首诗词,‘尽寒士语’,小家子气,没什么可值得称道。”徐铉心里很不服气,以为赵匡胤不过是小人得势、口出狂言罢了。便说:“如此说来,殿下的诗词一定写得很精彩,能否让我领教一二呢?”赵匡胤说:“早年有一次从秦中归来,途中醉卧田间,醒时月出东方,记得当时吟了两局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徐铉听后大惊,连声称颂。之后,宋太祖调侃道:“卧榻之旁,岂能任他人酣睡。”

据《乐府纪闻》记载:李煜在宋军围城时,赋了半阙《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还没有写完,城池就被攻破了,于是搁笔。后人刘延仲补写了下半阙: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知道已是山穷水尽,只得率领臣僚,到军前投降。曹彬将李煜一行押往汴京。宋太祖封李煜为违命侯,并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

李煜和小周后降宋过着与犯人相差无几的囚禁生活,在一个春雨连绵的中午,不禁感慨万千,一首《浪淘沙》喷薄而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76年的1月1日,每日借酒消愁的李煜,把自己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一首《乌夜啼》一挥而蹴: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是唐教坊曲名。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清商曲《乌夜啼》,是六朝及唐人的古今诗体,与词牌名《乌夜啼》不同。《乌夜啼》这个词牌名是借旧曲名,另翻新声。《太和正音谱》把它列为南吕宫,又入大石调。宋欧阳修词名《圣无忧》,赵令?词名《锦堂春》。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认命吧!但心又有所不甘,只好把思念故国的感情流露与笔端,写下了另一首著名的《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李煜却连自己皇后也无力保护。宋太宗常召小周后和其他南唐命妇一道入宫陪宴侍寝,一去便是多日,使得一往情深的伉俪,咫尺天涯,难以相聚。小周后每次入宫归来,都要扑在李煜的怀中,向他哭诉宋太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宋太宗的任何要求。李煜望着小周后那充满屈辱和痛苦的泪眼,唉声叹气,自惭自责地陪着她悄悄流泪。还能有什么办法?他深为自己无力保护爱妻的身心而内疚,更对宋太宗的残忍而愤恨。但这个时候,南唐君臣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凌辱也就无能为力了。他除了强忍心灵深处创伤的剧痛,长时间同小周后抱头饮泣之外,只有强压怒火,加以回避。每次小周后应召入宫,李煜就失魂落魄,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望眼欲穿。小周后巧笑顾盼的可爱形象,总是如梦似幻般地萦绕在他的眼前。尤其是暮春之夜,他惆怅无言,倚枕遥望宫殿。想念之中,窗外似乎又响起了他熟悉的小周后夜归的脚步声。他赶紧起身,凭窗环顾深院,却不见小周后飘飘欲仙的倩影,只有满地落红。随手拈笔,即成一首《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975年的上元节,小周后又被宋太宗召入宫陪宴侍寝。李煜无所适从。当月上柳梢头,清风带着梧桐花的芳香飘落在陇西郡公府的门前的时候。李煜终于等来了一早内朝便杳无音信的周薇。从一乘宫车中的四人肩舆中,走下来簪钗零乱、衣冠不整、满面泪痕的周薇。李煜心如刀绞,四目相对,惟有清泪数行。为了达到长期霸占小周后的目的,宋太宗还命无名氏画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带给李煜。熙陵,即指赵光义,他死后埋在河南巩县的永熙陵。据明朝人沈德符描述那幅画:“太宗戴幞头,面黔黑,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女抱持之。周后有蹙额不胜之态……

李煜想到归为臣虏的屈辱生活,愤而提笔写了一首《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978年7月7日 “乞巧节”,也就自己是生日的那天,后妃们为李煜拜寿,她们在庭院中张灯结彩,备置几案,摆上酒食瓜果。这天月色朦胧,大家的心都感到很压抑,同时也感到无比茫然和凄凉。酒过三巡,沦落在异乡受人凌辱到几乎麻木的李煜勾起了对不堪回首诸多往事的苦思苦恋,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无穷无尽的愁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里翻滚激荡,一首《虞美人》和泪而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这边又是牢骚又是情绪激昂的填词,消息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他暴跳如雷,宋朝的皇帝怎么能容忍亡国之君在大宋京师怀念故国?于是决定除掉李煜。他知道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与李煜过从甚密,于是他让毫不知情的赵廷美代表他前去祝寿,并赐一剂赵家祖传的“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所谓“牵机药”,其实就是中药马钱子,马钱子中含有吲哚类(Indoules)生物碱,其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strychine)和马钱子碱(rucine),三厘克即可致人于死地。李煜死时极度难受,他的头部狂躁地向前抽搐,手脚也不停地使劲摆动,就像织布的梭子牵机一样,俯仰不止。最终,整个人头部和手脚拘搂相接,掰也掰不开,就像油焖的虾球。一旁的周薇此时已经无泪了,不是没有夫妻感情,而是长久以来积蓄心头的屈辱、恐惧、仇恨、痛苦和悲伤已经让她眼泪留得干干净净。她一个人痴痴地走进李煜的卧室,把早已准备好的三尺白绫掷上房梁。一阵悉悉索索的响动之后,接着就是咣?一声,一件大红牡丹锦绣抹胸飘落在地,红红的抹胸就像周薇眼中的血,就像李煜嘴角的血……

又一说:李煜死于非命之后,小周后失魂落魄,悲不自胜。她整日不理云鬓,不思茶饭,以泪洗面,终因经不起愁苦与惊惧的折磨,一代艳后香消玉陨。

又一说:最悬,也带一点淫邪的味道。说李煜死后,宋太宗将小周后纳入后宫,日夜“临幸”。谁知宋太宗是个*亢进者,可比前秦的苻坚,小周后被迫入宋宫后,不堪宋太宗的日夜“临幸”,乘宋太宗亲征北汉离开王宫之际,跳楼而亡。

不管怎么说,小周后还是悲惨地死了,但她却为后世文人墨客留下了一个吟咏爱情题材的美好形象。直到清代,还有人在作画吟诗,赞美她与李煜的那段浪漫往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