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网游之星幻大陆》写作资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写作技巧(1)随身带上纸和笔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某人的一句话,路上碰到的一件小事,电影里的一个细节,书本上的一张插图,等等,会突然跃动在你的心头。

你忽然觉得可以从某人的那句话,路上碰到的那件小事,电影里的那个细节,书本上的那张插图里,引发出一个故事来。

我经常有这佯的冲动。有关理论书上把这种冲动称为“瞬间突发式冲动”。这是在没有明确地准备和打算创作某一部作品,却在偶然的机遇之下,触发了创作某部作品的**而产生的冲动。

它有时起因于直接感受,有时是偶然得到一个间接材料,当即受到吸引,预感到它可以孕育成一部作品,于是产生了紧张的情绪体验。

但是,如果你当时没有及时抓住这个“瞬间突发式冲动”,那么,这种冲动很可能稍纵即逝,变得无影无踪。

如何及时抓住这个“瞬间突发式冲动”,只有用笔及时记录下来。

我平时口袋里总是带着小本和笔,遇上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我一般当场就记下,有时不方便,就简单地记上几个能帮助联想的词汇。

我常常骑车骑到一半,突然停下来,掏出小本,记上几句;看电影时,受了某种启发,便掏出小本子(有时嫌小本子面积太小,摸黑在上面涂鸦不方便,还常常掏出报纸),记在上面;甚至半夜里从梦中醒来,突有所感,也顺手在纸上记下。

我试过好多回,由于当初懒得作笔录,到了晚上整理笔记时(我几乎天天晚上要整理笔记,把素材分门别类),常常想不起当初引起我冲动的某人的某句话,路上碰到的某件小事,电影里的某个细节,书本上的某张插图.即使记起来了,也常常会失去当时的那种冲动,实在可惜。

要保留住“第一印象”,只有用笔及时记录它。

很多作家都有出门带着笔和笔记本的习惯。这里我给你讲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故事。

有一次,果戈理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他看到-份菜单,觉得很有趣。于是他立刻拿出随身带着的笔和笔记本,专心致志地抄起菜单来,饭莱上齐了,他还在那里埋头抄。】

朋友看见他只顾抄莱单,心里很不高兴,不耐烦地说:“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让我来陪你抄莱单?”说完,气呼呼地离开了饭馆。果戈理完全忘记了自己请朋友吃饭这件事;头也不抬地一直抄着,连朋友走了也不知道,一边抄一边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太有用了!”

为什么果戈理要抄莱单呢?原来,他有个习惯,不管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总是随身带着笔和笔记本。如果听到看到什么传闻趣事、谚语警句。或有什么心得体会等等,他都会立刻记录下来。这些笔记本,成了果戈理写作的“材料仓库”。

他写文章时,在这些“仓库”里看看翻翻,找出有用的写作材料。上面提到的那份菜单,果戈理在创作一篇小说时,就把它用上了。

果戈理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钢笔和纸张。”

为了写好你的文章,你也随身带着纸和笔吧。

写作技巧(2)坚持记日记

日记,是一种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自己的言行,简明地记录下来的文字形式。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可以帮你记忆往事,经常能回顾小结,用以鞭策自己。另外,对于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写日记还能锻炼你的写作能力。

所以,我建议爱好写作的同学,都能够坚持写日记。

日记具有纪实性、时限性、连续性和终合性的特点。

日记按形式来说,可分为:

备忘式--这是用来记事备忘用的,一般都写得比较简单,对某件事的内容、过程作简单的叙述就可以了。

记实式--这基本上是把自己在一天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随笔式--这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为主的笔记,写下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某本书的感想。

研讨式--这是带有工作研究色彩的日记。

学生写的日记以记实式和随笔式为多。

按内容来说,日记又可分为--

生活日记--记录生活中与你有关的事情的日记。

学习日记--记录学习体会的日记。

工作日记--记录工作情况与体会的日记。

我们可以写生活日记、学习日记,也可以写生活学习日记,把叙述、说理、抒情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写。

日记的格式是,一般要在第一行写明某年、某月、某日和星期几,也可写出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另起一行,再写日记的正文。有的还可在正文前加上标题,点明日记的主旨。篇幅写得可长可短(当然应该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日记,写的内容要真实。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可以放开来写。根据我的经验,经常放开来写的好处是,会使你的文笔变得特别的流畅。

写日记和写其他文章一样,也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剪裁,既要写得简洁,又要写得具体形象,写出新意来。记每一篇日记都得要有一个中心,千万不能把日记写成一本流水帐。写日记,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来。这样的日记读起来才会动人流畅。要及时捕捉住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们记录下来。

要想使自己的日记有内容写,一定要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写日记一般拟在晚上,一天的结束之前。也可以用在第二天补记的方式。

写日记,难就难在坚持。鲁迅、巴金等大文学家就坚持写了几十年的日记。我采访过的好几个小作家,他们全都有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相信当你坚持写日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的。

写作技巧(3)冷静的选材

材料的占有要“多”,而选材则要“严”,这几乎是所有有成就的作家们的经验之谈。

那么,如何做到选材“严”呢?

选材的具体要求可掌握在:

以表现主题为依据,和主题直接或间接有关,能起到说明、烘托、突出和暗示主题的材料;

合乎典型性,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大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达到真实性、准确性,既合乎实际,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又可靠无误,有一定根据的材料;

追求新颖性、生动性,既能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以及事物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材料。

要善于精选,又要敢于割爱,才是选材的艺术本领。

做到选材严,我的体会是要冷静地选材。有时在创作热情很高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不冷静,“抓到篮里就是菜”,结果弄得材料很庞杂。选材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选择材料,要在写作思路逐渐连贯、周密、清晰的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作者能在冷静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选材。

这里举个例子,一个画家写生团到著名风景区黄山游览。在观光的十几天中,绝大多数画家不离画板,一刻不停地临摹、速写,唯恐错过大好风光。但是,有位画家却从不带笔,只是这看看,那看看。

回到画院以后,画家们搞了一个“黄山风景绘画展”,不少人一下子就拿出十几张作品,画得飘洒淋漓,颇具神韵,赢得人们一片喝彩。上面那位只看未画的画家,似乎无动于衷,照常睡觉上班。直到别人催他拿出一幅作品参展时,他才用一个晚上一挥而就。

结果在画展刚一挂出,立刻令所有人拍案叫绝,自叹不如。因为这位画家的作品超凡脱俗,画尽黄山之灵气,且带有极大的个人风格。有人问他:“你是怎么构思出来的?”他回答得妙极了:“在黄山时,我没有跟大家一样盲目地画,而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全是为了捕捉黄山瞬息万变的灵韵。

切实地感受黄山。回来以后,我也未草率地动笔,为的是看我心里忘掉了黄山的哪些东西。如果经过时间的考验,黄山仍然给我留下一些难忘的印象,那便是最打动我、最精华的部份。这时我一气呵成,便画了我心中的黄山。记住,在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事情和场面,总是有价值的东西,被忘掉的不会值钱。别人画的都是靠临摹稍加工的黄山,当然没法和我心灵的冲动相比!”

在创作中,有经验的作家也和那位画家一样,通常不是立即把他在激情影响下选择的素材,写进自己的作品,而常常要经历一个“静以求之”的过程,即运用“遗忘法”,让被感动的事物在记忆中输藏一段时间,使其中次要的东西自然淘汰,选取那最难忘的印象作为创作题材。

写作技巧(4)先打腹稿后落笔

有些作家构思作品喜欢用先打腹稿、后落笔的方法。我国唐代有个叫王勃的大诗人就喜欢用打腹稿的方法来写诗词。相传一天午后,有人曾怂恿他写一篇檄文来代表沛王的斗鸡向英王的斗鸡下战书。

王勃觉得挺有趣的,答应下午交稿。可他回到房里,磨完了墨,喝了一大盅酒,便上床蒙起了被子。

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闭目,构思文章。待到打完了腹稿,他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拿笔蘸墨,挥毫作文,一气呵成。打腹稿,是构思作品的一种好方法。大文学家鲁迅写作,也习惯于打腹稿。

他说过他的写作过程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他说的“凝神结想”,便是打腹稿。

我曾经试着用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过一些作品,觉得有不少好处。比如,平时我有不少时间花费在上下班的公共汽车上,等人,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等方面。用这些时间来酝酿作品,打腹稿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好些作品就是利用这些时段来酝酿构思,打腹稿,然后找一个完整的时间,一挥而就。

打腹稿的好处,还在于写出来的文字一般都比较流畅,作品整体性强,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动笔写稿时,在心中经过了仔细地酝酿、构思,一篇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是如何来写,甚至是字斟句酌的揣摩,已经胸有成竹了。当然,在写作时就不大会出现写写停停,时常为寻找某个细节,某段文字的如何表述而中断写作思路,使整个用笔的写作过程变得不联贯,难以一气呵成的情况了。

不过用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写作,一般只适用于写作短篇幅的文章。写长文章还是应该先在纸上列好提纲,细细地酝酿、构思,然后再一节一节的往下写。

至于有些同学不习惯于用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写作,也不必强求一律。因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写作习惯,而打腹稿的办法也不是唯一最佳的构思方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