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雨人生》8.踏破铁鞋觅良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过三年高中时间的日夜苦读,李达很有信心和把握考上重点大学,并且希望考上一所师范类大学,因为师范类专业根本就无需考虑分配问题,只管到时候安心当个人民教师就可以了。这对于李达的兴趣和家境是最合适的选择。但考试也有意外的时候,比如初中毕业没有考上中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和教训。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除了选择几所重点师范类院校外,把专科的财贸学院也填上了。结果不出所料,他的高考成绩因数学考试失误达三十分以上,就把总成绩远远的拉了下来。那时,高考数学成绩总分是一百二十分,李达平时无论怎样考,也不低于一百分,一般都在一百一十分左右。可是,高考却偏偏就只考了七十二分,这简直让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他仔细回顾和分析,那次数学考试确实发挥得不理想,但无论如何,也至少有九十二分的成绩,结果却悬殊这么大的差距,简直不可想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李达一直也没弄清楚,虽然他申请了复查,但没有任何效果。作罢,重点类师范院校只好名落孙山。幸运的是,总算被财贸学院录取。这个结果虽然并不令他满意,但到了财贸学院后,他才认识到因祸得福,这比读师范类院校好得多,至少以后找工作的选择余地大,不像师范那样,虽然工作稳定,但工资待遇并不高,且教书是件清苦的差事。

他一辈子也忘记不了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激动和兴奋,那是奋斗了十几年的结晶啊,心里不断的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总算考起了!总算考起了!”

从县城邮局取出那份录取通知书后,他停也没停,就急匆匆的往家里赶,要把这个好消息首先告诉给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回家的路途,除了坐五十多公里的汽车外,还要步行十多里陡峭的山路。他下车后,天空正下着倾盆大雨,本可以去附近的姑妈家躲一躲,或者借把伞也好,可他根本就顾不上,钻进大雨中就朝山上大步迈去。

还没进屋,他就大声地喊起来:“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我回来了,终于考起了,终于考起了!”

可是,爸爸没在屋里,趁下雨的时机在别处编织篾具挣工钱呢。妈妈正在火塘边缝补破烂的衣服,一听这话,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拿来看看,拿来看看!”

李达早已一身透湿,他连衣服也顾不上换,就从包中的塑料袋里取出一个牛皮信封,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录取通知书取出来,摊在满手老茧的母亲面前,一字一顿的念给母亲听。看着大红的字体,母亲好半天也没说出话来。这位识字不多的母亲,虽然不能全部读懂录取通知书上的内容,但对“李达”这两个字是认识的,对什么时候开学报名的日期是认识的,对那个大红的印章是明白的,只是不知道那是什么学校。李达告诉母亲:“这是财贸院校的公章,我考的就是这所学校啊。”

“好啊!你总算争了一口气!”说完,母子俩喜极而泣。

接着,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知道李达考起了,纷纷前来问个具体明白,无不为李达和他们全家人感到幸福和骄傲。何况,通知书上明确说明:凭录取通知书办好户口转移手续。这意味什么?意味着李达从此就不再是老家山上的农村户口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了非农业人口;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拿壳儿”的国家工作人员。这不正好印证了小时候算命先生的预言吗?李达啊,终于跳出了“农门”!

接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因为读这个学校报名费就是近千元呢。要是考上了师范学院,就不需要交纳这么多的学费。不过,只要是考上了,不管什么学校,都值得庆贺。可家里哪来这么多钱呢?又只有去找亲朋好友化缘。你别说,以前李达差学费时,哪怕找人家借几块几十块,都要费很大的周折。这回却怪了,居然还没有找人家开口,就有人主动问起了李达的父亲:“娃儿上学的钱凑齐了吗?如果不够的话,找我就是!”

你看,这就是价值,地位和身分一变,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就天壤之别。所以,做人就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有了身分,别人就会另眼相看,自己说话的底气也不一样啊。

不过,这算是长征路上走出了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还要看以后的工作分配,到底能够分配到什么样的单位。如果单位差了,人们还是会认为农村人读书的价值并不大。

果然,从财贸院校毕业后,分配就成了巨大的问题。因为李达恰好赶上人才双向选择的政策改革。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社会背景良好的同学,早就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可李达却迟迟没有着落。为了寻找工作和职业,他不得不四处奔波,连很多同学的父母以及教过他的老师,他都去找过,但都难以帮上这个不是一般的忙。后来,李达亲自跑各家单位,直接找相关领导打听是否有招聘人才的计划和指标。他走进公、检、法等部门,回答说没有;走进政府单位,还是回答没有。几经走访无果,李达只好游离于县城的大街小巷,仿佛身旁飘落的树叶,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李达非常灰心,最后只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一家银行。没想到的是,银行人事科的科长居然回答说有。这让李达心头一喜。但接下来又不免让他感到失望,因为银行计划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招聘七个名额,但已经在一个月前招了六人,现在只剩下一个名额,在李达之前已经有五人报了名,且其中有两人的学历都比李达高。科长介绍完毕,对李达说:“你能挑战这些学生吗?”李达想了想,大胆而直率地回答道:“如果凭借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学历,我可能一个也比不上;但如果凭借吃苦耐劳,我敢保证,他们一个都比不上我;还有,虽然我学历稍浅,但学识水平不一定比他们任何一个差。”

“何以见得?”

李达说:“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学到扎实的本领,我在学校就参加了本科学历的自学考试,现在只有四门功课没有结束;再就是我有写作的特长,还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

科长一听,对李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惊喜道:“你会写作?”

李达连忙从文件袋里取出一叠资料来,全是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李达一篇一篇的指给人事科长看,只见有发表在学校报纸上的,有地市级报刊上的,有省级报刊上的,还有国家级的。原来,在财贸院校,李达和班上的文学爱好者共同发起组建了一个文学社团,为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爱好、表达理想和愿望、感受生活与学习的交流平台。作为爱好文学的李达,利用这块园地发表了许多豆腐块文章,不仅有散文和诗歌,而且有故事和小说。李达不仅在校园文学刊物上发表,还主动把稿件投递到各地相关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一些类似的文学作品。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块文章,为李达后来找工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科长欣喜若狂,连忙说:“我们单位就差笔杆子。你把这些资料都留在这儿,我向领导推介推介。”然后,让李达等候通知。

过了三天,银行就叫他马上参加面试。分管人事的副行长找他谈话,告诉他被录用了。就这样,李达凭借发表的豆腐块文章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赏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情况下,却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转机。从此,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

可是,为了练笔,谁知道李达吃了多少苦头?在写作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同学们在周末的时候逍遥自在,李达却坐在教室里读书和写作;毕业前实习的时候,同学们都认为那是做样子,到时候找实习单位签字盖章就行,可李达呢?却借实习单位有办公室的条件,不仅踏实地做好分内工作,还利用晚上和周末,把打听得来的新闻故事迅速拟写成稿件投递出去。正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和持之以衡的精神,才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铅字文章搁在那儿,最终派上了用场。

这种习惯、爱好和精神不仅帮助李达找到了好的职业,而且带到单位上,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和认可,使得李达始终工作在一种心安理得的满足之中。这应了那句俗话,应当闲时做来及时用,切莫临时烧香抱佛脚,因为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李达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总算走到了新的起点上,他决定以此为契机,开辟一片新天地。不过,这对李达来说,仅仅是人生的长征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以后的路又将是什么光景呢?人们拭目以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