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聂氏传奇》第一章 涟水之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昆仑奇墓

第一章涟水之畔

阳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雷的轰响,万物的复苏,大地一片生机。春暖花开,正是一年之季在于春。在这播种的季节里,莘莘学子正在最后的冲刺,准备决定一生的大考----高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九州这人口众多的大地上,高考仍然是迄今为止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在荆楚之地的南边,正是湘中地区,有一个先日具有小南京之称的“涟水之城----涟源”,涟水为涟源的母亲河,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虽说地方收入少,且没有多少企业,可是当地教育投入却是超出了总共的生产总值,由此可见,当地对教育和下一代的培育是多么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在这里也产生了很多全省的高考状元。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行知中学和市一中,在这里不仅产生了数十名省状元,清华、北大更是有以百来人计。如此而来,导致这里的教育事业更是如虎添翅,锦上添花。周围地市的学子更是都挤到这上学,一时之间犹如过江之鲫,如此一来,便也带动了学校附近餐饮、房地等事业的发展。

涟水之畔教育事业一派蒸蒸日上,老师事业自然是水涨船高。在这两个中学中,更是产生了不少名师,十来万学子中,要想进入名师班中学习,那不仅需要成绩,更是有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无礼无门。在行知中学里面更有一个当地最有名的张业良张老师,外号张天师,他为人风趣、诙谐且随和,知识渊博而多才多艺,不仅是英语老师,音乐老师,还是数学老师。教学方式独特,解题更是举一反三,易于不同学生吸收,他手下出过二名理科状元,清华、北大三十多名,在这十来年,更是红透了整个湘中地区。在他的教室里,那是挤的真真正正的水泄不通,就连老师上课也要让学生挪一挪桌椅,方可进入讲课。学生的周围环境更是恶劣,冬天倒好,教育根本不用空调就觉得热,但是一到夏天,那就是又热又臭,连放空调的地都没有,一台空调要转换一名学生出去,那肯定没人干啊!

如今正是大地回春,教室一派详和,机械化的学习是井然有序,在这里只有争先恐后,绝无滥鱼充数。在这百来平方米的范围内的200来人,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和高远理想,信仰的力量支撑他们从早上五点半学习到晚上十一点,全天只有吃饭上厕所和下课几分钟休息,一周也只有周日有半天休息。也是信仰的力量支撑他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田生活走向白领的办公生活,从深山的农村到繁华的城市,那是所有涟源人的希冀,也是所有贫穷人的梦想,读书来摆脱贫困与落后。

在涟水之畔的东边有一座红署岭,此山为小城的娱乐城,两者相依而畔,同床而枕,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去处,也为小城创造了许多故事。平常恋人都游玩于此,男女老少更在这登山望远,锻炼身体,更有文人骚客留墨于此,据老一辈说,正因此处有蜀道之险,群山相阻,闭塞不通路,且此处乃我国南方龙脉,故而古代有不少名将选择沉睡于此,据说南王孟获就葬于涟水附近,很可能在此山中。建国初期,郭沫若曾在此居住数年,并在当地各中学题名,留下不少墨宝,为涟水之畔披上一身神秘而古老的外衣。

三月的南方正当雨季,阴霾细雨如牛毛细小,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对南方的雨的描述正是恰当不过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此时的聂诩却无心他物,正挤在这每人半平方米的教育里背诵名诗名句,早晨的行知校园里,书声朗朗,如这春芽般生机盎然。

聂诩是当地的豪门的青年一代,虽为富贵人家,但却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豪无纨绔子弟的模样。聂诩身矫如猛虎,面若中秋月,肤色如古铜,双鬓若刀裁,锁眉如墨剑,不怒而自威,从小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其父聂默天纵奇才,不仅精通算术机关,且天文地理无一不精,其母谢慈容虽为女流,却巾帼不让须眉,不仅博古通今,且奇门遁术无一不通。在盗墓世家聂氏族中是有名的“盗墓奇鸳鸯”。聂氏家族在涟源是当地古老的家族之一,不仅人丁兴旺,且院落数十亩,富甲一方,但却少为世人知晓,聂氏族人行事低调,除了部分佣人和老少在族持家外,其余中年一辈均在外游历。平常生活中是阅历名山秀水,实是查勘天下奇墓,暗中盗过十来座君王寝陵和数十座将军名墓,平常富贵人家的墓更是不计其数,平常富贵墓便是金银珠宝不计其数,聂家却盗过如此多的将军墓和君王墓,如此看来,聂家财富可见一斑。

聂氏家族虽数代来均以盗墓为生,但是近代家主却力主读书立业,摒除旧业,一是因为法制社会,盗墓实是抢夺国有财产,属于违法行为。二是天下名墓未开掘的,时至今日已经所剩不多。三是整个家族的前途放在一个篮子里实在不明智。因此,聂诩二叔聂政,从小便未接触被祖业,大学毕业便在当地创办了一家钢铁公司,三叔聂德因生性散漫,不学无术,且喜于犯奸作科,迫于无奈,家主只好让他跟随学业,继承祖业,如此一来,三叔却有如鱼得水般,协助大哥聂默出色完成几大名墓的盗取任务。而聂诩的父亲却是天生聪慧,少时随父盗过几次墓后,便无师自通,大学毕业后,盗墓造诣比其父亲更为出色,且因父亲的耳濡目染,不断的熏陶,终于喜欢上了盗墓行业,后在西安一次盗墓中,遇见其母谢慈容,二人一见如故,深得彼心,最后终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聂诩年少便在市城读书,月余一假回家探望,而父母更是常年在外,难得一见,加上他勤奋好学,天资过人,成绩更是名列前茅,爷爷觉得他不仅缺少父母关爱,且深得已心,因此非常溺爱此孙。自小便未让他接触过祖业。今年孙儿便要高考,家主便遣了聂诩姑姑聂慧在学校门口租了间房,帮他做饭洗衣,为他助考。此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尽占,老师们都觉着聂诩是最有希望进入第一学府清华的人选,聂诩也深信不疑,但是他学习上却从未放松,一如既往。

春天的早晨总让人容易感冒,南方有方言“袄三冻九”,就是说三月春天冷易感冒,而九月秋天冷却难感冒。今天早晨的聂诩,虽说照常起来晨读备课,但是却显然精神不佳,姑姑看在心里,却并没有阻止侄儿上学,因为她知道聂诩的学习是风雨无阻,聂慧有一女也在行知中学读书,却远不如聂诩,此女名为聂翠,虽说不如聂诩,却也是天赋过人,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只是相对他来说差一些而已。如今聂翠只是高二,未到高考而已。

晨读过后,聂诩急匆匆地赶回来吃早点,却发现房子里面坐有另外一名男子,细看才发现原来是班主任张业良。

“聂诩啊!高烧成这样还风雨无阻地上课是好事,可是高考临近,身体也尤为重要啊!在学习之余,可要保护好身体啊!”班主任语气深长地说道。

“多谢张老师关心,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只是偶感风寒而已,让您担心了!”聂诩说话之余瞄了一下姑姑。

“还说偶感风寒,我看你鼻涕流个不停,高烧成这样还逞强!”姑姑说着又在聂诩的额头上探了一下。

“聂诩啊!这样吧,反正今天也没有什么新课,而且只有上午半天课,你就在家复习吧,我把今天的练习卷子都带来了,你就在家里做吧,改天我叫叶老师和刘老师帮你改改语文和英语,理综和数学的就直接拿答案给你,你看行吗?”张老师附和道。

“这样最好不过了!诩儿你就留在家里自习吧,教育的空气不如家里,那里风太大,不利于康复,来!先吃粒感冒药,再吃早点吧!”说着姑姑便递来了水杯和药。

“好吧!谢谢张老师!一大早的还劳烦您!”聂诩接过杯子和药说道。

“不用客气!您是我的得意学生,刚好我也顺便,反正就在校门口,出来买个早点的时间。”张老师说罢便走向门口,准备推门而走。

“张老师,不如在这吃个便饭吧!我再加个菜!”姑姑一边走向厨房,一边说道。

“不麻烦了!我在楼下吃怪了那“德园小笼包”了!就不打扰了!”说罢就推门走了。

聂诩服下药后便坐到桌前,准备吃早餐。

“姑姑,谢谢您!其实我还行的,不需要请假的!不过还是要感谢您!”聂诩真诚地说。

“没关系!你自小便没有父母亲照料,我一看到你便想到大哥年轻时候的样子,心里怪寒酸的!不想让你受苦!快吃吧,牛奶都快凉了!”姑姑的眼眶有点红润了。

“您也一块吃吧!”

早餐后聂诩照常在房里自习,练习题在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时间里便完成了。中午过后,聂诩便照常来到了红署岭爬山登高,这是他在市城十多年来必上的一节课。在这里他心旷神怡,完全沉迷于大自然中,一切疲劳和烦恼都抛诸脑后,这是他多年来最开心的时刻,也是他最后的一片乐土。

然而,在这熟悉的土地上,自今天后,将彻底改变聂诩的心田,从此之后,聂诩的心将不再如止水,就像春雨一般的幽灵将侵占聂诩的心,从此将热血沸腾,迎接他的是一个全新的阶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