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优盘去穿越》第4笔:春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篇于2010年12月5日15:59:49

腊月在练字和电视中慢慢度过。放在重生之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说起来,从高中出去住宿后,我就没怎么看过电视了,高一到大三这六年,看电视的时间加起来可能不会多于10个小时,特别是到了大学,都有了电脑,还看什么电视啊!但是现在是99年,电脑还不算在家电之中,电脑在农村绝对是奢侈品甚至工艺品,无奈也只好退求其次看电视了。如果你觉得看电视不习惯的话,你就离电视近一点,并且在电视前面放在算盘一边看一边敲,你就会慢慢地习惯的。

当然,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会很多,到底现在的眼睛是拥有完美视力的眼睛,我不想再把自己的眼睛糟蹋成近视眼,虽然刚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已经习惯模糊看世界的我来说,是非茶馆不适应如此清晰的世界。

有的时候,我也开始觉得当小孩子也不错,只要听话做好作业,其他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时间。

寒假作业被我尽可能压着慢慢写,在农历二十四日之前写完了。潮汕人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灶神上天”后,便开始忙碌准备过新年。从这一天过后,别的地区还没有过春节的觉悟,潮汕人已经拉开序幕了。家家户户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重新布置、装修,以整洁的环境迎接新年的到来;蒸制红桃粿、鼠曲粿、甜粿、酥饺等各式品;购买年货、新衣加理发。在三十夜之前,这些活动几乎是全民大动员!

每家每户的大扫除俗称为“彩屯”,我则认为应该是“采屯”才比较正确。我家一般在农历二十五到二十六采屯,采屯时,大家拿着扫把拖把抹布啊什么的,基本上要把全家给整理一遍。我和弟弟虽然年幼,但是都要帮忙。首先是把自己的东西给收拾好,能放进抽屉地就放在抽屉里,然后在傢俬啊什么的上面盖上一条比较大的布,就可以拿着一根长度超过3米的“长扫把”,俗称“采”来开始清理房顶的烟尘什么的了。清理完这些,再把盖在傢俬上的布拿走,扫把出场,将所有的角落和地面清扫一次。跟着提水拿抹布,把所有的傢俬擦上一遍。最后才拖地。按照这样从上到下,从干到湿的过程,采屯一次起码要三个钟头以上。由于年年过年前都要这样大扫除一次,因此潮汕地区在平时也少有搞大扫除,“大扫除”这个词可以说是用不上的。

二十六到二十八那是比采屯还要忙碌,因为在这几天,不仅要准备好三牲,更是要准备好果品,也就是粿。实话说,这个词基本上潮汕地区过大节时最常用的,一年那么多的节日都要用到粿,更不用说春节这个全年最大的节日了。于是,红桃粿、鼠曲粿、甜粿、酵粿纷纷出炉,构成一副斑斓的“粿文化”彩图。其他地方的人,估计也很难想象在潮汕地区,居然能把普通的大米当成小麦来用。是的,粿来自于大米,我也想不通到底是怎样的手法能把黏性不高的大米给做成一个个类似包子的事物,而且款式还是那样地多。

这些个粿品大致都是家里的主妇在弄,成年的男性们所负责的就是一天三餐。可以说,潮汕地区男性掌勺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一。种类繁多、用材考究、色香味俱全的潮州菜,居然是由粗糙的男性手下端出,呵呵,谁敢再说男人不细心?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家庭都是男人在炒菜,但无一例外的是每逢大节日或者宗族聚会什么的,拿着锅铲在灶前挥舞的那位,绝对不会是女人。“禾高骑鼎了,姿娘做珠筒”,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每年在弄这些粿品时,我和弟弟都会过去帮忙,不过那是帮倒忙,有妈妈和姐姐两个人,已经是多余了。

我家在南溪算不上大家,对于当地来说我家算是异性人,仅仅也就七口人。但是时年八节,祭拜的东西绝对不少,好比这些粿品一做就是以百为单位。红桃粿可以说是数量最多的一款,一般都要两三百个、鼠曲粿、甜粿、酵粿

节日之后,这些粿品,呵呵,是一个月内的主粮,不过十几二十年下来,没听说过谁吃腻的。为什么大家忍耐力都那么强?很简单的道理啊,光是红桃粿,里面的馅料就好几个款式,一般是糯米饭、芋头、韭菜,还由包菜、竹笋、虾米等等甚至是咸菜(不知道是不是学韩国的),各家各户爱好各不相同,如果去统计的话,没百八十种才怪,这还只是在一个小镇里的统计,毕竟我本人就吃过几十个款式了。接着又有人问:难道大家都要做那么多款,岂不麻烦死?不麻烦不麻烦,基本上一户人家只做那么一两款,只是走亲戚串门什么的互相赠送,款式就多了起来,而且每年都还有新的品种诞生。其他的粿类嘛,鼠曲粿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用鼠曲草做的了,换成了其他的样子,与红桃粿的区别在我看来就是粿皮颜色不同罢了,正宗历史上的鼠曲粿为黑色,可是从出生到重生,我这个正宗潮汕人也只是在电视和图片上看过而已,这并不奇怪,我举个例子吧,外面的人偶尔说到潮州菜系时,排在第一或第二的要算护国菜,其实也就是南宋给逼到了海上没啥东西吃,用野菜和其他什么什么熬出来的,像一个太极八卦的性状,然而,就我认识的潮汕本地人,别说是少年人没见过,七老八十的也表示没听说过。话说我家的鼠曲粿,都是白色,馅料大多选包菜或者糯米,可以看做是红桃粿的变种啦。每次做的数量不多,也就百来个。五六年后,大家不怎么喜欢吃这一类,就剩下几十个。

上面说的这两种粿品个子娇小,数量自然就多了。可是,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每一种粿品的数量都上百,甜粿就没听说过谁家一次过年做了百来个甜粿的,就算他是在卖,可能性也不高。啊,其实99年的南溪,专门卖粿的寥寥无几,家家户户亲自动手,哪里有什么生意啊!甜粿,如果翻译成普通话,那就是年糕,个子小的半径也在15公分左右,正常大小的通常直径是超过了70公分,个别甚至是一米!如此的大小,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甜粿一个就够了。

吃过年糕都知道,年糕特点之一就是黏,温度越高,黏性越大也越软,冷却下来到10几度时,就可以当作砖头来用了。潮汕地区的年糕,也就是甜粿,不用跟其他地方一样拿着个大锤有完没完地打,只需要将研磨成末的糯米粉伴上一定比例的糖和水搅成糊状,这种糊加热搅拌再直接冷却,就是浆糊啦!不过现在是要做甜粿,不能将糯米粉糊放在锅里直接加热,而是要将糊放在覆盖着一条淡黄色的炊布(炊布上面还有一层腐膜)、高度低于10厘米的竹筐(潮汕地区叫做“胡”)里,然后贩子在大鼎里用猛火来蒸。传统的,要炊出比较好吃的甜粿,是不能用煤气的,而是用柑树树枝。但是2003年过后,南溪的柑基本死光,无奈着换成了煤气。蒸好了之后的甜粿呈现半固体,千万别用手去碰,那个温度我以人品担保是超过99度的。之后呢,要连着“胡”将甜粿放在阴凉的地方至少一天,自然冷却后,才会成为固态的甜粿。而话说,甜粿是发霉了更好吃,因此该粿只要不霉烂到吃虫子,从在保质期内,合理的条件下,放个半年没问题。甜粿的吃法有很多,有蒸着吃,也有加鸡蛋油煎着吃……不过共同点都是要先将甜粿给切片,很少有见到路上谁谁拿着块大型的甜粿在啃的。甜粿的类型就相对少了,一般是两种,根据加糖种类的不同,加白糖的,是白甜粿,加红糖(黑糖)的,是黑甜粿。个人认为前者比后者好吃,后者比前者耐看。

至于酵粿,可以理解成一个大型的圆馒头,做的人多,吃的人少,便宜了猪啊!

除夕前的几天,都在准备粿品和三牲上。男女老少忙忙碌碌,大街小巷熙熙攘攘。

99年比较巧合是,除夕之前的一天,是2月14日。这是个什么节日呢?你问遍2010年所有90后,估计是百分之百清晰地回答——情人节!但是,如果你还是问这个群体:端午是那天?保证一大票人卡带当场。这就是堂堂大中国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啊!这就是三十年后国家领导人的样子啊!我重生得早,真不知道当这批被文化入侵地严重的90后在将来开始领导这个国家时,国家会成什么样子。或许,将来当我60多岁时,我能看到答案。“教育是百年大计。”这句话说得精妙,可是你看从2000年之后中国的教育是一副何等的嘴脸!作为一个从事低微教育事业的,我就从没当自己是一个老师,也不怎么要求学生如何尊重,因为很多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被生计所压迫,我们只是个教书匠,跟工匠、木匠、水泥匠一样的教书匠。

嗯,扯远了。好歹现在给重生到了12年前,虽然不知道以后的路我到底会怎么走,但应该不会再去选择当老师了。既然有了机会选择,我也知道自己实在不愿见到讲台下那些闪烁求知眼光的孩子,这些象征着民族未来的花骨朵,还是让别人去残害吧!哥能力有限,只能掩起双眼当没看见。

而可笑的是,正月初八就要开学,我还是得坐在教室里继续“被教育”。不知道当惯老师站惯的讲台的我,能够忍受再次坐在讲台下的感觉。

99年,再次以人品担保,南溪地区是没有谁去过所谓的情人节!甚至一概从西方传过来的节日,是一点也没污染到这个位居广东声尾国脚的小镇。大家都还习惯用农历,开口闭口“今天是二月初八”,自己的节日都忙不过来,哪里有空会去关心哪些从哪个旮旯飘过来的狗屁节日。

在忙碌中,大人小孩千等万等,终于等到了大年三十。年三十最主要一顿是在晚上,因此早上起来随便吃点,午餐胡乱吃点,晚上才能放开胃口大吃大喝!

年三十的上午是没什么新意的,不过家家户户在外的游子,基本上都在早上回来,很多人拖家带口地回来,所以路上轿车含量大升特升。不过,在我的眼里,这些哪里算是轿车啊!都是四个轮子上面大小两块砖头。

吃过午饭后,全家大小都要休浴,穿新衣,拿出前些日子准备的东西祭拜祖先,三落香后已经是傍晚五点,烧掉元宝纸钱,表示祭拜结束。人高马大的贴春联,女人们收拾座椅准备火锅。

一年中最大的一餐来临了,次餐名曰围炉。

潮汕人没有分男女桌的意思,大人小孩不分男女都要尽可能地围在一张特大圆桌前来吃团圆饭。大家都围着个炉,如此形象不叫“围炉”叫甚?当然,有的家庭人丁过度兴旺的,可以分成几桌,或者把小孩子分出来成“孥仔桌”。

理论上,传统上,一家人不论平时分散在多远的地方,都必须赶回家来团聚;奔波在外的许多潮人更重视年终的团圆,也是一个个赶在围炉之前回到家中,一是要同家人一起拜祖宗,二是要带些物品敬老惜幼。我想,如果没有这条传统,我国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春运”。但是过不了几年,除夕夜团聚的人就渐渐少了。比如现在我家,叔叔一家来了,二姑一家也来了,熙熙攘攘几十个人,看似团圆,其实不然。我只知道,当爷爷在2007年去世后,叔叔姑姑们就没在除夕夜回来过。

人与人之间,不是越走越近,就是越走越远。趁着现在还有点团圆的样子,多多说话吧!但是很可惜,我的梦想成不了现实。在“孥仔桌”上,除了我和弟弟,还有叔叔的一男一女,二姑家的两男一女,男孩中,我年最长,而其实,除了家姐大了我十岁,其实表堂兄弟姐妹之间都差不多大小,可是大家彼此一年见面次数甚至不多于一只手,说是亲戚,那还是抬举的,除了血缘,我们都是陌生人,如何能亲近得起来!

罢了,不强求,我吃我的饭……错错,今晚是没饭吃了,全是菜,有几样还有特殊意义的,例如吃猪肠炒蒜,寄意“会盘算,长长发”。其次必吃的是血蚶,蚶,又称蛤贝,寄意合倍赚,潮汕地区过年的重要风俗食物。所以,过年的蚶特别贵,卖蚶的才是合倍赚。嗯,蚶只是洗干净了用开始烫,要求不能烫到开嘴,之后自己用手掰开沾着醋吃。从出生到重生,这样半生熟的蚶我没吃过一次,要吃蚶的时候直接把它丢进火锅里彻底煮熟,当普通的贝壳类来吃。

“围炉”起码就是两个钟头。饭后,锅碗筷由主妇去洗,长辈要给小辈们发红包,能挣钱的小辈也要给长辈送红包,这些红包里面的钱都称为“压腰钱”。今年的收入还算不错,爷爷给了八百,叔叔给了三百,二姑给了两百。照以往的计算,如果正月前几天都去串亲戚的话,我的收入会超过两千。99年的两千也是个大数目了,但是,这些钱的所有权都不在我身上。其次,我收了多少压岁钱,父母就要给多少压岁钱出去,碰上对方有很多孩子的,就会得不偿失……

总体来说,这一天虽然是圣日但毕竟姜太公没来,不是百无禁忌的。99年也不像2010年,很多禁忌都要严格遵守!首先今天不能吵闹;不要扫地、不要洗衣服,怕钱银失去;不能打坏盘、碗等器物,若打坏了说诸如“缶(fǒu,无比打成‘击’的自己找教堂忏悔去)开嘴,大富贵”等吉利的话来弥补过失,象征着全家一年自始至终圆圆满满;不许说坏话、骂人、打架,如果甲家孩子打或骂乙家孩子,甲家家长要拿一对大桔上门道歉,祝愿人家逢凶化吉;不要在用膳时使用长短箸(zhù),否则过渡时就会搭不到船;家中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满米,以象征“年年有余”;是夜灯火通宵,家家户户合家守岁,等待新年。

不过,很少有人就这样傻等着新年。团圆饭后,春晚没什么人看,但是电视还是属于小孩、老人的;成年人则拉开赌局,有打麻将、扑克、牌九,特别是鱼虾蟹,俗称“博海鲜”,大家都想试一试新年的手气。潮汕地区平时赌博管得严,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公安机关基本不抓赌!毕竟每个乡村村头都有赌摊,还都是各乡的乡里老大开设,全村皆赌,谁敢去抓?

潮汕人鞭炮迎新年不是在午夜零点,而是在二十三点,因为新的一天是从子时(二十三时到次日一时是新一天的第一个时辰即子时)开始的!到2010年普宁来了次烟花大爆炸后,就很少听到烟花了。

在朦胧中,我在十点多的时候就在窗外的一片喧嚣中打个呵欠睡去了……

农历正月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穿新装,燃放鞭炮,拜天地祖宗、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供,因为据说此日弥勒佛坐位,故用斋餐。祖先都在吃斋,作为后辈自然也少不了,不仅如此,正月初一绝对是一年中唯一一个早上吃干饭的。

初一到初三不开市,家里很少有顾客光临。初一到初三的走亲戚也有区别,一般初一是不走亲戚的。初一走朋友世交,初二走娘家,初三走婆家。俗话说:“行孝走仔初二、三”(走仔即女儿,是指长大了要嫁出,要走的意思;称男儿为“逗仔”,是男儿长大了还是逗留在家族中的意思,把“禾埔”而字读快一点,就是“逗”了。),初二、三是女儿、女婿给父母、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

在这三天里,我也跟随着父母走来走去拜年,但凡去到一家做客,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必不可少是大桔(潮州焦柑),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进门时,都要相互说些“新年如意”,“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给老人和小孩派送红包,祝老年人健康长寿,祝小孩学习进步,成年人互祝平安吉祥赚大财。客人来了大桔,主人家的茶几无一不例外摆放着四个大桔,果盘上有摈榔(今用橄榄代)、糖果、杏仁等等,每一样都有独自的涵义。

当然,二杯工夫茶硬虎着食,者走唔去,食了做泥呾(dá),正来。(意思是:两杯工夫茶是一定要喝,这跑不了,喝完了该怎么聊再怎么聊。)

到了初四,天庭“常务会”闭幕,诸神归位,又要祭拜了。以前有在在灶前添稻草的习俗,现在没什么稻草的,个别有心的就放了个煤气罐。做生意的,也在今天再次开市。

初五是分管五谷的“五谷爷”生日,称“五谷爷生”,同样也要备办祭品,以:“求五谷爷保佑合境五谷丰登!”这一句话,可不容易念哦!最起码首尾两个字都要拉长音,也就是:“求~五谷爷保佑合境五谷丰登~!”

初七时,个别地方有食一种叫七样菜的习惯。传说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女娲氏开天辟地,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青菜作成的饼食,往后没作那些饼而直接食七样菜。潮汕地方把七样菜在锅中煮熟后于中午吃,称“七样羹”。有俗语怎么说的:“七样羹,七样羹,食了变后生。”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因为萝卜取“清白”;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样取“长年回春”;葱取“聪明”;芹菜取勤劳;大蒜、厚合取“诸事合算”。在吃前长辈总要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百事无忌。”一样不是很容易念的。

初九是“天公”生日,也要备办祭品,以求一年风调雨顺,人民安康!

至此,在道别声中,春节就算过去了,下一个大的节日,要等到清明。

不论是在哪一年,不论是重生后还是重生前,我过的春节中没有一个是不繁琐的,大家也都乐此不疲,特别是小孩子,最喜欢春节。除了新衣服之外,关键是有超过平时零钱好几百个百分点的压岁钱!小时候大家共同的梦想就是:老爷保佑夜夜廿九夜。

带着仅甚至的50块零花,我和弟弟在正月初八被爸爸载着去上学了。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刻开始,寒假结束。

——初写于2010年12月5日20:55:40

(写本章节时,我谨表示崩溃!潮汕语言究竟是跟普通话差别天跟地啊!那么多的偏僻字在潮汕话中几乎都是常用词,我会说,就是打不出来!嗯,还有,本篇是本人具体回忆99年南溪吕家春节前后的回忆录,写实度95%,系参考型原创,转载请注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