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史》第二十八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八了,赵东急着落实那些土地的事情。先从江都县的公田里划出了五百亩给赵东,又在扬州的皇庄划出了一千亩。皇庄的一千亩都是肥沃的熟田,而公田的那五百亩都是些荒地,赵东准备在开春的时候把它开垦出来,用来奖励有功的将士。腊月二十九,赵东去铁厂查看火炮和鱼鳞甲的生产情况。,鱼鳞甲虽然制作起来烦琐的很,可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度,把打制好的小钢片儿和生牛皮分发下去就可以了。为了照顾那些妇人,缝制一套战甲的价格是三百钱,手巧一点的六七天就可以做好。高粱已经组装了两门击发火炮,击发炮弹也按照赵东做的样子生产了四十多枚,零散的堆放着。赵东吓了一跳,这种炮弹极不稳定,一不小心就会爆炸,怎么可以这么放着呢,赶忙招呼人小心仔细的放好,用细沙屯好。叫人把两门击发炮都推出来,准备试炮。这种炮是那种比较小的型号,全重四百多斤,安装了准星和照门。为了防止炸膛,又安装了个防护板。关于大炮赵东并不知道怎么摆弄,只是知道些理论上的东西。由高粱操炮,先用炮身上的准星瞄准,然后装填炮弹,发炮时只听的“轰”一声,火光从炮口冒出,并没有命中远处做为靶标的小土丘,而是打在了土丘的后面老远的地方。测量一下距离,竟然有两千五百多步(2000米左右)。射程是足够的远了,只是瞄准还是个问题,准星做的太粗糙。一摸炮身,竟烫的吓人,仔细观察才知道是大炮的口径做的太小,这样很容易炸膛,太危险了。高粱有些尴尬的说道:“炮筒做不了将军所说的那样标准,不可能分毫不差的。”赵东命人把这个不合格的次品拉到一旁,测试另一门。还是高粱操炮,稍做瞄准又是一炮,炮弹落在一百多步远的地方爆炸,爆炸声震的耳朵嗡嗡做响。原来这一架的口径又太大了,射程太近。高粱还要再射几炮,被赵东制止了,这大炮质量太差,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高粱,这大炮的口径还能不能再精确些,这差的也太多了。”赵东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高粱为难的说:“大人,这已经精确到分了(一分约等于三毫米),铸造的时候误差就更大些。我们已经商量好几次了,不是我冒犯大人,象这么大的炮是不可能精确到毫的(10毫等于一分)。”赵东仔细的想了想,这时候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而能发射击发炮弹的的大炮要求是很严格的。这时候做这种大炮确实太超前了。还是做那种发射弹丸的原始火炮更合理,虽然威力和射程要大打折扣,只要密集使用还是不错的。赵东对满脸居丧的高粱说:“先不要铸造这种炮了,等过上几年,咱们积累些经验了再说。先把这两门炮和这些炮弹收起来吧。我再教你们做另一种大炮。”高粱一听就来了精神,其余的几个工匠也围了过来。赵东把十七世纪的那种红夷炮介绍给他们,这种炮在构造上要简单的多,而且红夷炮可以发射密集的弹丸。工匠们听了这种炮的尺寸后都大吃一惊,赵东所说的这种炮长两丈一尺,内径一尺一寸,炮壁两寸五分。这样的尺寸可以说是超级巨炮了,高粱仔细的算了一下问道:“这炮岂不是有两千多斤重?”赵东说道:“炮筒加长是为了发射的更远,但是也增加了膛压,为了防止炸膛,从炮口到火门要逐渐的加厚,所以这炮铸好了有三千斤重。”虽然这种炮的个头很大,可是结构简单,高粱说道:“这次大人可以放心,过不了多少日子,我就会把这巨炮造出来了。”赵东哈哈一笑说道:“也不急,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也该歇歇了。过年这几天钢厂的工匠师傅们回家休息几天,走的时候到刘灼大人那里把工钱取了。回家的时候还可以再领五斤酒,三斤肉,大家也过个肥年。这一年各位师傅辛苦了,我代军中的兄弟们谢谢大家了。”并不是赵东有意的收买人心,而是赵东脑子里是人人平等的现代思想,也没有“劳心着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的想法,自然不会小看了这些工匠。而这些工匠是靠手艺吃饭的,来钢铁厂以前奔波劳碌能维持温饱就不错了,更是时常受人欺凌,被那些士大夫们所瞧不起。几句话说的这些人心中百感交集,一再表示要好好报答这位将军东家。由于前面有泗县作为战略缓冲,更主要的是赵东知道短时间内蒙古人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所以也给营中的士卒放了五天假。虽然有不少无家可归的士卒和工匠留了下来,可军营中还是冷清了不少。大年三十这天,知府赵炳章邀请赵东去扬州城过年,还送来了一个戏班子。赵东婉言拒绝了赵炳章的邀请,决定留下和士卒在一起。只是把戏班子留了下来。中国人是很注重过年的,不论贫富过年的时候总要吃的丰盛些,大人孩子也尽力做身新衣。除夕的年夜饭也算是丰盛了,光肥猪就宰了十来头,吃不完的在外边冻起来。营中的士卒和没回家的工匠一边喝酒吃肉一边看大戏。赵东带上一个近卫查哨,看不远处钢铁厂旁边一排小屋还亮着灯,记起那是在泗县被蒙古人俘虏的那些妇人的住所。走过去看到几个不大的孩子正在屋外玩耍,冷风吹的孩子们直流鼻涕。赵东和蔼的说道:“怎么这么冷还在外面?快回屋去吧。”一个大些的孩童打量着赵东说道:“娘亲不叫我们进屋,你是谁呀?”赵东笑呵呵的说摸着他的头说:“我叫赵东,你呢?”“我叫三黑。”“三儿,和谁说话呢?”屋子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紧接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走了出来。那女子一见赵东急忙跪下磕头:“奴家见过将军大人。”她并不知道赵东的官职,只是知道这人既是将军又是大人,伸手拉那孩子,“三儿,快给大人磕头。”那孩子有些懵懂的就要跪下,赵东拉住他说:“不要跪了,你也起来吧。”那女子站起身,赵东问道:“你是三黑的母亲?这么冷的天气怎不叫孩子进屋?”那女子惶恐的又要跪下,被赵东阻止了,说道:“女家李姚氏,正是三黑的母亲。这孩子顽劣的很,一进到屋里就搅的姐妹们做不了活计,所以我们干活的时候就叫他们在外边。”“哦,你们是在缝制鱼鳞甲吧,也不必这样着急赶做的。”李姚氏道:“奴家在家的时候没怎么做过这些活,手慢的很,十天了还没做出一件,所以着急赶做。”这时,屋里其他的女人也出来,纷纷给赵东见礼。“原来是这样,你也不必太急了,冻着孩子总是不好的。”“非是我不心疼孩子,我听姐妹们说,军中不养无用之人,若是做的慢了就会被赶出去,想我孤儿寡母的若是真的被赶了出去哪里还有活路。再者做好一件战甲还可得三百钱的工钱,我想给孩儿添置棉衣手里一文也没有,所以着急了些。”赵东就着灯火看到这些孩子果然是衣衫褴褛,不禁心中一酸。对那些妇人说道:“我赵东绝不会赶大家离开,但有我赵东在绝不叫你们和孩子吃苦遭罪。,明天你们可以到我帐中领取些布匹棉絮,都给自己和孩子添件衣裳。”回头对近卫说,“你去叫人挑些肉菜过来,给大家分分。”这些女人跪倒一片,乱糟糟的称颂赵东是菩萨转世。赵东看着这些女人和孩子,心中百转千回,第一次感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历史的车轮把赵东带到了崭新的1257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