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越空三国志》资料04:越空趣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国时的货币

三国时期的货币流通与通常古装剧中的银两、铜钱并不相同。

作者通过查阅相关历史专著发现:三国时期并不以银两为货币。当时货币情况十分混乱,金属货币信用程度不高。蜀国通行货币一般是“直百五铢”,所谓“直百五铢”并不是说一枚钱顶一百铢,而是顶五百铢。三国时期更多的是采用实物交换。布帛、粮食、盐甚至人口都可以用来交换东西。

《越空三国志》里的物价

《越空三国志》小说中的物价是作者根据历史资料反复斟酌,制订的一个假设而且容易计算的物价参考比例:五百铢合人民币五角(约六美分);一个钱=五百铢合人民币五角(约六美分);一串钱=五万铢合五十元人民币(约六美圆二十五美分);一千铢=两个钱合今日一元人民币(约十二美分);八千铢(十六个钱)约合一美圆。

以[越空三国志Ⅰ·四十八回]当中刘平购买生猪为例:李嘉文让刘平拿一百二十匹绢去姜维府上赔礼。后来刘平以一头猪四匹绢的价格购买了三十头猪到姜维府上大闹一番。那么,一百二十匹绢究竟是多少钱呢?在这一回后面又描述李嘉文购买“美人红”女装,商人要一件五十万或者四匹绢。则:一匹绢=十二万五千铢=二百五十个钱,合今天人民币一百二十五元。由此看来,李嘉文赔偿姜维门客一条人命,花费一百二十匹绢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一万五千元。作者当时也正是这样考虑的。

那么,今天一碗七元钱的牛肉面在小说里是多少钱呢?已知一元合一千铢,则:七元合七千铢=十四个钱。如果您有兴趣,不妨也算算您感兴趣的,比如:一个一元五角的大串烤牛肉串合一千五百铢=三个钱;一辆四十万人民币的轿车合三千两百匹绢(可惜那年月没这东西)。

需要注意的是:《越空三国志》小说并非历史学术著作,与历史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出入的。里面的描写仅仅是在尽量合理的前提下假设为一种简单的换算。

食物与作物

写古代题材的小说最容易忽略历史上的农作物种类。我们常见的地瓜、土豆、玉米、烟草是从美洲传来的,在明朝之前是没有的。因此,在《越空三国志》小说里,读者看不到地瓜、土豆、玉米等食物。

在《越空三国志》当中,唯一虚构的是关于辣椒的描写。根据研究:辣椒是明末清初从美洲传来的。但也有一种说法:据说在某个唐朝的遗迹里发现了辣椒的痕迹。这个说法虽然没有被证实,但是云南土产的涮辣椒却勾起作者的一些猜测。所以,作者在《越空三国志》当中假设涮辣椒是云南的土产植物,只是当地人没有发现而已。

作者对老家农村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小说当中将这个增产的办法由主角“传”到三国时代。可三国时代没有玉米,因此作者就打算改为高粱和大豆间种。经过查阅农业资料发现生产实际当中果然有高粱和大豆间种的做法。而高粱在三国时期已经种植,当时叫做“蜀黍”,而《越空三国志》故事恰好发生在蜀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在创作当中,类似的巧合非常多。

关于火药和火器

《越空三国志》一大看点就是主角李嘉文在三国时代将火器应用于军事,这个想法可能很多人都曾经有过。作者创作《越空三国志》的灵感也是最初来自这个想法。

为了更好描写火器,作者查阅了大量关于火药、炸药、军工、冶金方面的资料。一些在今天看来很容易得到的化学药品,在古代却是难以获得的。比如制取高效炸药的浓硝酸、浓硫酸的获得,在古代就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虽然作者已经论证出在古代制取浓硝酸、浓硫酸、无烟火药、底火甚至TNT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不适合大量生产。因此,在古代最容易制造出来的也只有黑火药。

小说当中最先出现的火器是火箭、手榴弹。这些爆炸武器外面都包有人为制造的破片。古人可能并不懂得制造这种外包破片的火器,这是作者根据现代武器的观点设计的。

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在当时来讲是非常先进的,铸造火炮应该不成问题。研制火炮是一种很危险的工作,小说当中也描述了初制火炮炸膛的情景。相比之下,火枪的制造就困难一些。小说当中采用先锻内管再铸外层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否成功作者其实也没考证过,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情节。小说当中并没有采取从火绳枪到燧发枪的过程,而是从一开始就采用燧发枪。因为主角来自未来世界,他应该清楚燧发枪比火绳枪更先进。

在《越空三国志》小说当中,另一种厉害的火器是燃烧弹。小说当中的燃烧弹形象取材于一种绰号“莫洛托夫鸡尾酒”的简易燃烧弹。这种燃烧弹甚至可以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在小说里对付古人或许有些太过残忍了。

通过对炸药、火药知识的学习,作者深深感觉到操作这些东西是十分危险的,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鉴于一些读者对火药、炸药很有兴趣,作者在此忠告各位读者:也许你从某些地方能获得火药、炸药的制作方法,但奉劝你千万别动手尝试。这些反应是十分危险的,同时一些猛炸药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极容易造成危险。玩弄炸药对你自己和你周围的人都会造成危险。另外,私自制造爆炸物也是违法行为。

弓弩手的神话

在《越空三国志》当中,相信读者对“石弩”这种武器印象一定很深刻。所谓“石弩”是一种靠简单机械摇柄上弦的硬弩。小说当中打五百多步(约七百多米)的说法并没有被验证,仅仅是一种虚构。由于石弩的应用,主角的女军一战成名,主角也由此得到发迹的机会。

除了“石弩”,在小说后期的情节里,还提到一种用滑轮改良的石弩,这种弩的初速可以提高五倍左右。原理类似的滑轮弓后来也被应用到主角的军队当中。

尽管小说当中最吸引人的武器是火枪和火炮,但真正被大量应用的“先进武器”是这些改良的弓弩。可以说《越空三国志》是一部弓弩手的神话。

关于长柄刀和马镫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有一把长柄青龙偃月刀。但通常的观点认为:长柄大刀是唐朝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当时很可能并没有长柄大刀。

作者觉得长柄大刀的使用和马镫有很大关系。三国时期虽然出现马镫,但那种马镫是上马用的,只有一侧才有。在没有马镫的马背上挥舞长柄大刀是很危险的行为。因此,当时打仗的方式很可能是坐在马背上靠冲击力来回冲刺。因此,当时马背上的武器多为马槊、长刀(刃比较长的刀,而不是长柄刀)这些比较笨重的武器。

在四十八回里描写姜维和主角比武的情景,主角便是依靠马镫和武器的灵活把姜维缠得无法脱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