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火帝国》序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文纯属幻想,国名、地名皆为虚构,请勿当真!

什么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为了缓解国内各势力的利益矛盾而成立的议政院(1)却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政体模式。不管如何,作为现今世界顶尖强国的明朝皇统已经延续至今,如果不出意外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摘自《谨仁皇帝回忆录》

`````````````````````````````````````````````````````````````````````````````````````

公元1923年9月,巴黎和会。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明朝的海外领地除新加坡外被列强瓜分一空:整个东南亚(除新加坡)、巴拿马和古巴划给美利坚,索马里和埃及划给英吉利,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划给日本,坦桑尼亚划给法兰西,甚至自己的本土都给俄罗斯占去一大块(库叶岛)。新加坡这块肥肉各战胜国都想要,都不想让给别人,争执不下才让明朝继续保有,不过需受协约国监督不用于军事目的。至于明朝海外的岛屿的下场就更不用说了。

在军事上,陆军兵力不得超过五十万,不得拥有坦克等装甲车辆。海军不得拥有两万吨级以上的战舰,且拥有的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八英寸。空军不得拥有航程超过八百公里的作战飞机。

同样身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的处境更惨:海外领地全部被瓜分,军事上不仅有跟明朝一样的限制,还得接受协约国在自己本土驻扎军队。

没有大型军舰和海外领(基)地意味着海军失去了远洋补给维修能力,也就失去远洋持续作战能力。“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对于明朝已名不副实了。

消息一传回国内,群情哗然。执政的国民力量党受到几乎是全国舆论的猛烈抨击:“投降政府”、“卖国政府”之类的骂声不绝于耳。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华声报》的头条就是“袁崇焕(2)在哭泣”。先前国内舆论普遍认为帝国的海军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庞大的陆军几乎无损;帝国的本土没受到大的打击;工业力量反而比战前有较大的发展;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国内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因此停战只可能是以交战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为界限停火。当与期望值相差甚远的消息传来时,国人的失落不满可想而知,即便是国民力量党政府的总辞职以及外交部长的自杀也不能缓解国内的怒火。

然而结果是不可更改的。作为有自我思考能力的国人应该为自己选举出的政府的行为负责。

此后,为了提高本国的海军实力,德国致力于潜艇的发展,而明朝却钻了巴黎和约的空子全力发展一种新型军舰——航空母舰(当时称为“飞机‘运输舰’”。当然,这些都是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之所以明朝会全力发展航母是因为帝国海军认识到空中力量对海军的影响——

1922年1月的孟加拉大海战明朝海军失利。拥有四艘世界上最强战列舰(大帝级,九门406mm的主炮,满载排水量达49060吨,最高航速二十四节)的帝国主力舰队却被以四艘老式战列舰为主的大英帝国远东舰队配合一百多架岸基轰炸机几乎全歼,只有两艘轻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勉强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回到新加坡基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第一个将空中力量用于海战并尝到甜头的英国却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强国一起在20~30年代进行“轰轰烈烈”的竞赛——比赛造战列舰!

如果协约国内部是一团和气的话,明德两国的军力发展将是极其缓慢的。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友谊。为争夺西南太平洋控制权的1925美日战争及争夺马耳他的1926英法战争使协约各成员国内部出现尖锐的对峙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对明德两国的国际约束注意力被转移了。两国开始逐步明目张胆的扩充军力——先是明朝开始研制航程5800km、载弹量4吨的“狂风”式远程重型轰炸机(对外宣称是民航客机),而后德国更明目张胆地公开研制排水量达6万3千吨的“卑斯麦”级战列舰。

世界上各主要强国此时或陷于各自的战争或国内处于内乱(1925年俄国保皇党与革命党之间爆发内战)而无暇他顾。1931年,美英法三国与明德两国签订了《关于巴黎和会的谅解备忘录》,除了明德原海外领地不归还外,对其它限制完全取消。不过对于明德两国来说,1923年的耻辱(就作者个人看主要还是对战略物资产地被敌手占领,这些物资的供应受他人控制而不满)必须用铁与血来洗刷,现在两国要做的就是忍辱负重、积蓄实力、扩军备战。

为了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1935年1月,明帝国与犹太人联合体达成协议:明帝国接受任何犹太人移民;明帝国将犹太移民同普通明帝国国民同一对待;犹太移民效忠明帝国。此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源源不断的移民明帝国,同时也带来了财富和明帝国急需的各方面的人才,其中包括被后世称为科学泰斗的爱因斯坦。

在各国互相提防、勾心斗角中,在平静与不平静中,在战争阴云笼罩下的人类进入了1939年……

(1) 17世纪初,为了调和明朝国内各势力的利益矛盾,崇德皇帝(1605-1657年在位)创立了议政院这个机构,封各方势力的代表为议政学士入议政院。一开始议政院只能对帝国的各项政策提出修改性意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实力派人士成为议政学士,议政院逐步成为帝国的决策机构。议政院首席大学士在民间及官员私下间称为帝国宰相。议政院在创立初期仅有三十七名议政学士,后来逐步递增至现在的571名。当某一方势力在议政院占多数时,该势力就能决定大部分帝国的政策。1821年前议政学士是由皇帝任命的终身职务,1821年开始议政学士由民间选举产生并且任期5年。由于商人在议政院占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加上倭寇地绝迹,因此帝国的开拓主义(抢夺原料产地及产品销售地)取代了原先的闭关锁国政策。对现代人来说,这是明帝国根本地转变。

(2) 袁崇焕(1750-1832),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明帝国最伟大的海军将领。其人一生指挥大小海战300余次,无一败绩。明朝的大部分海外领地都是由他打下的。他是唯一被全世界公认的世界海军第一人,即使在惨败在袁崇焕手中的英吉利、法兰西、西班牙、尼德兰(荷兰)等海军强国也极为推崇他

对于现在万里无云的澎湖列岛海域来说,这几天是特别的日子。为了验证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作用,1937年1月11日从安南郡金兰湾海军基地出发的南洋舰队与应邀来明“访问”的德意志帝国第一远洋特混编队进行一场演习。

这是一场验证航母与战列舰谁是海战的主力的实战演习。由于明朝的战列舰还在船台上,而现役海军中没有两万吨(标准排水量)以上的炮舰(从这一点来看,明还是履约的,是不是?),因此不得不请身为同盟国的德意志海军帮忙。

双方的实力对比为,德意志:战列舰1、战列巡洋舰2、重巡洋舰4、轻巡洋舰5、驱逐舰15、潜艇12(未参加演习);明朝:航母3、重巡洋舰4、轻巡洋舰6、驱逐舰17、舰载战机238。

或许有人会疑问为何一个“访问”舰队会有如此大的实力?根据1970年明朝政府解密的文件,当时明德两国决定,一旦再次发生战争,明海军负责切断美英日法等国远东地区的战略资源供应线并控制西太平洋及东印度洋制的海权,德海军负责对对手在非洲、美洲的原料供应线进行打击并在明海军的配合下争夺西印度洋的制海权;在达成以上目的后夺取这些原料产地。

根据这个协议,德意志帝国派出一支具有强大实力的舰队长期以新加坡、磅逊港为基地在印度洋“访问”。还有一个原因是:德意志周边的主要对手除了隔了个英吉利海峡的大英帝国外,其余都有陆地相连,德意志海军的作用就是在战争期间破坏敌国的海上补给线,而这一点潜艇就能做到,水面舰艇能发挥的作用不会超过潜艇且本身所承受的危险太大(老牌海军强国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海军舰艇集中在英伦三岛周围),而在远东由于有自己的盟友明帝国的强大海军的存在,德意志海军不但可以得到后勤补给维修,当面的敌人也只是与自己相差无几的英吉利远东舰队(美日的海军由明帝国负责)。

由于演习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是为何在澎湖列岛海域演习的原因),演习的结果在当时也是属于高度机密,不过明帝国在演习后加快了在船台上的航母的施工进度并加紧筹备建造新型航母的情况来看,演习结果不问而知。

1938年3月2日,古都北京的天候还是那么寒冷,但人们已经能从金水河畔树梢上的点点嫩绿确实感受到春姑娘的到来。

坐落在京西郊的海军省大楼外今天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即便是在军事禁区,哨兵警卫们依旧仔细的检查之前的岗哨已检过的证件,不管被检查的对象是将军还是校官。

进出海军省大楼的军官不论其军衔官职、年龄大小,经过大门前的袁崇焕青铜塑像时都会停下来立正敬礼。对于明海军官兵来说,恢复明海军在袁崇焕时代的世界第一地位是他们的长远目标,雪耻只是附带的。

海军省大楼地下秘密会议室。

经过激烈的讨论,会议主持人帝国兵部尚书**海军元帅站起来总结道:“帝国海军现在还没有实力与美日英三个海军强国在东西两面同时开战,因此我们只能先选择一个面,现在欧洲战争即将爆发,英吉利势将无暇东顾,我知道大家很想先对的英吉利下手,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我也想这么做,可是一旦帝国对英吉利开战,这些年来竭力遏制我们的美利坚将借口去年刚刚签订的《日英美共同防卫协定》而参战。而小日本这个民族的习性决定了如果我们与美国开战,它将千方百计找借口袖手旁观,不到胜负即将分出的时候绝不插手;英吉利为了避免多面受敌,也会竭力避免与帝国正式开战。北面的俄国国内保皇派、民主派和布尔什维克党三方正在混战,无暇他顾。还有一点,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原油产量因帝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已远远比不上国内各方的需求,因此东南亚的油田是我们必须夺取的。我们必须先对美利坚开战!这点我会报请御前会议及议政院决策委员会批准!”

“在这里我提前宣布两件事,第一,议政院决策委员会已批准海军新式鱼雷攻击机(1)购买款项,今年将完成舰载机的换装;第二,新式60倍口径半自动/人工高平两用210mm舰炮及其配套的各种炮弹和炮瞄雷达(2),所有重巡洋舰已进船坞改装完毕。这第一项工作要在今年七月前全部完成,今年年底前必须配合刚刚入役的2艘‘战国’级航母(3)完成各种训练以达到最强战力。”

(1) 海军在“1.11”演习中发现,航母上原装备的剑式鱼雷攻击机性能太差,使用效果令海军很不满意且损失太大。为此海军委托上海袁式重型工业公司设计了新式舰载鱼雷攻击机,这就是后世著名的“猎鹰”式舰载鱼雷攻击机,其技术参数为:发动机使用功率达2200马力的南昌电气公司的风-12型风冷增压航空发动机,最大航程(最大载重时/空载时)1752km/2459km;最大航速(最大载重时/空载时)476km/h/543km/h;最大载弹量1500kg;机身长10.52m,翼展15.91m,机翼可折叠;携带四挺13mm机枪作为自卫武器,在驾驶员座舱两侧、机腹及发动机周围装有25毫米厚的防护装甲,机体其它部位的装甲厚度为15毫米。使人惊讶的是作为鱼雷攻击机的“猎鹰”的空战性能居然可与日本的九七式舰载战斗机相媲美(美利坚的F-2A水牛式舰载战斗机就更不用说了),这使得战争初期猎鹰式可以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强大的自卫攻击能力,然而优异的性能导致“猎鹰”的造价急剧上升,一架“猎鹰”的造价几乎可以买三架雕式舰载俯冲轰炸机,由于造价高昂,“猎鹰”是否该大批采购曾引起很大的争议。另:战争初期明海军主力舰载战斗机及轰炸机分别为鹰式舰载战斗机和雕式俯冲式舰载轰炸机,最大航程1931km/1822km,最大航速583km/h/496km/h,配置两门23毫米机炮和两挺13mm机枪/四挺13mm机枪,机长9.32m/10.43m,翼展12.61m/14.83m,最大载弹量250kg/500Kg,机翼均可折叠。初期舰载侦察机/水上飞机:海鸥式/海燕式,最大航程2328km/2850km,最大航速552km/h/306km/h,均配置三挺13mm机枪,机长9.53m/10.66m,翼展10.63m/13.63m,机翼可折叠/不可折叠。

(2) 在没有战列舰的情况下,明海军为了竭力提高重巡洋舰的战力而在舰炮口径不 变的基础上作了技术上的改进。改进后的210mm舰炮最大射程为32100m,最大射速为5~6发/分(当时203m舰炮普遍射程为27000m左右,最大射速为3~4发/分),配备新式钢芯穿甲弹可在12000m的距离上击穿280mm优质船用装甲钢(当时大多数战舰的船体装甲不超过280mm)。结合了射击瞄准雷达后炮击准确率达到12%以上(也就是说配置3座三联装210mm舰炮的重巡洋舰平均每次齐射就会大约命中1发炮弹)。

(3) 太平洋战争初期明海军的主力航母,排水量:29900(标准)/36800(满载), 最高航速30节/h,最大航程10500海里/18节,飞行甲板长233.3米,宽69.8米,主机功率为两座80000马力的蒸汽轮机,4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8座四联装35毫米高炮(单管最大射速300发/分钟),16挺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单管最大射速560发/分钟),标准舰载战机配置为45架(1个大队)鹰式舰载战斗机、24架(2个中队)雕式俯冲式舰载轰炸机、24架(2个中队)猎鹰式舰载鱼雷攻击机、5(1个小队)架海鸥式舰载侦察机(按战时标准),标准舰员人数3025人。该级航母共建造6艘,按服役先后分别为“战国”号、“秦国”号、“楚国”号、“齐国”号、“赵国”号、“魏国”号,其中“战国”号在战后经两次现代化改装一直在明海军服役到1970年代末,其后退役解体;“魏国”号在1941年12月的珊瑚海海战中连中27颗航空炸弹被击沉;“秦国”号在1942年9月的马绍儿群岛海战中遭受重创,撤出战斗返回舟山港途中被美利坚潜艇“梭鱼”号发现并击沉;“楚国”号在1942年12月31日日本海军偷袭舟山港海战中被击沉;“齐国”号与“赵国”号在战后分别更名为“威廉大帝”号和“克莱蒙索”号被出售给德意志和法兰西,经3次现代化改装一直服役至今。

1939年5月,对于明海军来说过去的18个月是令人振奋的,期间共有6艘“战国”级航母、4艘“太湖”级战列舰(1)、6艘“张飞”级重巡洋舰(2)、15艘“昆明”级轻巡洋舰(3)、69艘驱护及辅助船只和1100多作战飞机加入海军的战斗序列(此时帝国海军拥有10艘中型以上航母、4艘战列舰、21艘重巡洋舰、35艘轻巡洋舰、159艘驱逐护卫舰、2100多架飞机及达37万吨的辅助军舰,海军总吨位达150多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这对于世界其它国家来说却是恐怖的,美利坚、英吉利、意大利等国家的媒体都纷纷惊呼“整个明帝国已经疯了”(摘自美利坚《华盛顿邮报》),并断言“如此扩充军事实力是只有疯子才会做的,明帝国的经济即将崩溃”(摘自英吉利《镜报》),然而只有日本不认为这样,因为它也在勒紧裤腰带大造7艘“大和”级战列舰及2艘“翔鹤”级航母。

对于明眼人来说,战争不是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是何时爆发。英吉利海军专家指出,第4艘“太湖”级战列舰从铺设龙骨到加入现役仅仅用了23个月,以明帝国的工业实力来说,这完全是按战时紧急速度进行的,而在非战时一艘大型战舰的建造一般至少需三年以上。

由于受到央格鲁-撒克逊联盟(美英两国)的共同压制,法兰西开始向明德两国靠拢(对明德两国来说绝对是个意外的惊喜)。1939年8月1日,法兰西政府总理若斯潘在慕尼黑与明帝国首相蒋中正及德意志元首希特勒共同签约声明加入明德联盟,正式成立了三国轴心联盟。1939年11月11日,美、英、俄、意、日在伦敦成立了伦敦同盟,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读秒倒计时!

由于法兰西的加入,法德两国的海军实力相加已可以与老牌海军相抗衡。1939年8月22日,德意志“访问”舰队返回德意志本土。这下明帝国海军不得不准备三面作战,幸好此时英吉利为了抵抗法德联合舰队而把远东舰队中12艘战列舰中的6艘以及远东唯一一艘航母竞技神号抽调回本土。让明海军西面的压力减轻不少。

1940年2月5日,明帝国远洋客轮“希望号”途经中途岛附近时被一发美利坚潜艇误射的鱼雷击沉,加上事后美利坚海军见死不救,“希望号”上1562人仅253人遇救,其余839人遇难、470人失踪。由于“希望号”这次航行是明帝国几大名校的假期旅行,因此船上大部分都是妇女和儿童。“希望号”事件发生后,美利坚海军百般抵赖推卸责任。经多次交涉无果后,1940年2月22日北京时间上午5时整,明帝国正式对美利坚宣战。

对于明帝国来说,“希望号”事件是一个上天赐予的战争借口。事件发生后,明帝国立即提出,一、将肇事潜艇全体成员交明帝国处理;二、美利坚太平洋舰队总部从夏威夷退至旧金山;三、美利坚海军部长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官辞职;四、禁止美利坚拥有潜艇;五、给予遇难者家属及“希望号”船东共1亿500万两黄金作赔偿(当时美利坚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黄金为9630万两。1亿500万两黄金在当时可以建造251艘“战国”级航母或79艘“太湖”级战列舰)。这些要求立即被美利坚拒绝。明帝国找到了绝好开战借口。据未经证实的消息,当帝**总参谋长**元帅听到“希望号”事件发生后,立即意识到帝国正在苦苦寻找的开战借口得到了,他第一个反应是兴奋的大叫一声,然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根据慕尼黑协定,法兰西和德意志两国在1940年2月22日柏林时间上午8:30共同宣布对美宣战。同日,英、意、俄、日也对轴心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 明帝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原计划建12艘,后因海战主角的变化,取消了6艘。从1935年12月3日首舰太湖号开始铺设龙骨,到1941年1月3日最后一艘高邮湖号下水共建造6艘,分别是太湖号、青海湖号、洞庭湖号、鄱阳湖号、洪泽湖号、高邮湖号。其主要性能参数是:舰长286.8米,宽34.3米,主机为四台52000马力的蒸汽轮机共208000马力,最高航速33节,最大航程12500海里(18节),主炮为三座三联装410毫米55倍口径炮塔(前2后1,最大射程49千米,最高射速4发/分钟),副炮为8座双联装155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拥有6座四联装35毫米高炮及27门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舷侧装甲为380毫米,主甲板上装甲厚160毫米,主炮塔正侧顶装甲分别为420、300、150毫米,标准排水量为57600吨,满载排水量为64100吨,拥有5架舰载水上飞机。高邮湖号和鄱阳湖号在日军偷袭舟山港海战中被击沉,其余4艘战后封存,后于1960年代重新起用并经3次现代化改装一直服役至今。

(2) 二战中明帝国建造最多的一型重巡洋舰,因缺少战列舰主要是用来为航母护航(对舰),因此主炮为三座三联装新式60倍口径21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前2后1,最大射程32100,最高射速6发/分),主机功率为两座80000马力的蒸汽轮机,最大航速35节,最大航程10500(20节),装有4座四联装35毫米高炮及12门双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主甲板上装甲厚110毫米,舷侧装甲厚190毫米,拥有3架舰载水上飞机,标准排水量为19900吨,满载排水量为24300吨,此型舰被英美两国认为是属于袖珍战舰。该型舰包括各种变型共建造36艘,二战中损失11艘,战后出售给德法两国7艘,战后封存12艘(后全部于1962年解体),其余6艘经多次现代化改装一直服役至1980年代初,其后全部退役解体。

(3)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防空巡洋舰,其设计目的就是作为舰队的主要防空火力点,包括各改型共建造78艘。其主要参数是:8座三联装13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前3后5,最大射速27发/分),12座四联装35毫米高炮,24座四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主机功率为两座52000马力蒸汽轮机共104000马力,最大航速36节,最大航程7500海里(21节),标准排水量为10800吨,满载排水量为13600吨。昆明级轻巡洋舰的对空火力在二战中让对手吃尽了苦头,所有昆明级巡洋舰在二战中击落的敌机加起来超过1000架。昆明级巡洋舰在二战中损失9艘,战后封存52艘,其余经现代化改装服役至1960年代,1960年代中期全部退役解体。

由于德意志和法兰西轴心在欧洲的日益扩张(1938年德意志吞并捷克和斯洛伐克),,同盟国将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欧洲,日本的第一、二、三舰队包括8艘战列舰(长门、陆奥、金刚、雾岛、山城、扶桑、日向、伊势)、4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美利坚太平洋舰队的全部5艘航母中4艘(约克城、列克星敦、大黄蜂、企业,萨拉托加号在美利坚西海岸的普吉特海军船厂进行例行大修)及太平洋舰队的马里兰号、俄克拉荷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都移往欧洲以压制德法两国,在太平洋上,日美两国主力舰仅剩下航母2艘(日:翔鹤、瑞鹤)、战列舰5艘(日2艘:比睿、榛名,美3艘:内华达号、宾西法尼亚号、田纳西号),还有就是日本的5艘小型航母(龙骧号、凤翔号、千岁号、春日丸号、千代田号)。而在远东地区美利坚的海军兵力更是薄弱,仅为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以及不到10艘潜艇。

1940年2月22日3时22分(以后如无特别说明,所有时间为北京时间),南洋各分舰队在马尼拉以西330海里处完成集结,计有航母5艘[东海级(1)4艘(东海号、渤海号、黄海号、南海号)、魏国号]、战列舰2艘(洞庭湖号、洪泽湖号)、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9艘、驱护舰22艘,并载有准备登陆的陆军两个师的10艘运输舰。这样大规模的舰队调动当然瞒不过美利坚人,但美利坚当局事先已得到情报:明海军将在2月23日开始举行每年一度的例行军事演习,只不过今年的规模大的出奇——明帝国三大舰队同时出动参加演习!南洋舰队(第一舰队)在南海、东洋舰队(第二舰队)在硫磺岛西南600海里、北洋舰队(第三舰队)在琉球以西300海里三处同时进行演习。

战争-即将-来临!

(1) 明帝国第一代正规航母,最高航速28节,最大航程8000海里(17节)最大舰载机数90架,战时标准舰载机配置为45架鹰式、24架或12架雕式、12架或24架猎鹰、5架海鸥。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4600吨。1927年始建,共建造四艘,在战争中仅东海号幸存。战后东海号于1947年转入预备役,1955年退役解体。渤海号和黄海号在马里亚纳海战中被美舰载机击沉,南海号在掩护登陆斯里兰卡的战役中被英吉利陆基空军击沉。

注:明海军舰载机的编制是5架(战斗机、侦察机)/4架(轰炸鱼雷机)一小队,三小队成一中队,三中队成一大队,每两艘航母(正规)舰载机成一联队。联队直接归舰队指挥。战斗机小队中一般包括一名预备飞行员和一架预备飞机,实际上一个战斗机小队配备4架正式飞机。

可能在以后的文中会有些让各位似曾相识,那是我对以前一些优秀文章的借鉴,但绝不会抄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