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霸王》小说指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小小说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小小说,既然是小说,就不同于小新闻、小通讯、小散文,它必须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规律,例如典型化、形象化等等;它既然是“小”的小说,篇幅上就不能长,必须是微型的,―般在千字左右;因此,它比短篇小说更精粹,洗练。

关于小小说的特点,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总结出三条: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但它的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文短意长。在选材上,往往截取生活的―个片段,―个镜头.―幅剪影;在布局上,不必求全,力求单纯;在表现手法上,大都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活起来:同时,讲究含蓄,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请看下边这篇法国作家哈巴特?霍利的小小说:

德军剩下来的东西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吃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

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

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

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

精彩点评:这篇小小说只有两百多字,所截取的是生活场景中很短暂的――个片段,就像电影中历时仅几秒钟的几个镜头,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的性格命运,几乎都没有着墨。但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像的广阔天地。“德军剩下来的东西”,究竟剩下了些什么呀?是劫后的城市?是可怜的女人?这次相逢,会给女人的命运带来怎样的结果?所有这些,都需要读者去想像。这正表现了小小说“以小见大”的特色。

学习写小小说,要注意下边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创造性的立意。作家王蒙认为,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如果小小说写得淡而无味,落人俗套,那么再短小也是冗长。如果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内涵,道他人之未道,句句搔到痒处、打到痛处,那就获得了成功。

例如,有一篇题为“树皮”的小小说,写的是姐弟俩对一块夏夜时剥落的树皮的议论。姐姐说,老树皮心甘情愿地龟裂剥落,把阳光和空气让给鲜嫩粉绿的后代;弟弟说,新树皮一举胀裂束缚它们的老树皮,争得更新的高度、更广的空间。姐弟俩阅历不同,思考不同,说出不同的体会与结论,姐姐敬佩崇高的献身精神,弟弟颂扬翠绿生命的勇敢冲动,但都发人深省,给人启示。这篇小小说既有生活哲理,又有象征意味,是成功的。

其次,选取能够“小中见大”的材料。小小说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丰富的内容,必须善于取材。它要选取的是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也就是能够“小中见大”的生活片段。

例如孟伟哉的小小说《插图》。一天,父亲下班回家,看见儿子正在画一个人,脑袋很小、身子很大,不成比例。父亲责怪儿子。儿子却说画的正是父亲,因为父亲几十年来只是人云亦云,现在刚刚有点头脑,但不大。第二天,父亲拿了一张画给儿子,这张画上的人正是儿子,头大身小。父亲解释说:“你不是说我现在有一点自己的头脑了吗?这就是我对你观察的结果!”小说就此结束。作者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表现了对新老两代人的看法:各有长短。父亲一代身上有不合比例的东西,儿子一代身上也有,于是,“小中见大”,从很小的事情中概括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再次,要精心安排结构。小小说尽管短小,但结构也求完整。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要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外国有人指出“变化产生美”,把“变化规律”列为“文学成功的重要原则”之一。可见曲折变化对于小小说结构的重要性。

小小说结构的巧妙,突出地表现在结尾上。小小说由于情节单纯,缺乏

引入人胜的对发展过程的描写,大都是瞬间镜头的闪现和勾连,这种情节特点,决定了它在结尾上做文章,用出人意料的结局来完成结构的构架。小小说的结尾比开头重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魂,似画龙之点睛,下围棋之做眼,也有人把它比喻为“引爆审美想像的**”。难怪美国作家欧?亨利,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日本评论家进藤纯孝都把出人意料的结局,列为小小说的要素之一。

请看小小说《“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起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里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不写了――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

精彩点评:结局出人意料,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这样的结局使高局长形象跃然纸上,深化了主题思想。

若干年前,一家美国杂志以三干美元悬赏,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结果,下边一篇小小说获得头奖: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不胜悲哀,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篇小说在我国一家杂志转载后,读者议论纷纷。大致有以下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文章写得很简短,仅用150余字讲述了一件复杂的事件,这是获奖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具体描写,不能算作一篇小说。第二种意见认为,文章写得失真。佛莱特从非洲运回狮尸,经过三星期还未腐烂,不太可信。再说那个故事也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人在苦恼之时寻求刺激罢了。第三种意见认为,这篇小说文字最短,情节生动曲折,以电报和运尸为线索,人物关系交代得一清二楚,获奖是当之无愧的。第四种意见认为,①这是一篇幽默的情节小说;②这是一篇富有潜台词而又没有暗示出主题趋向的小说;③它像是一个长篇的提纲,它引起了读者更多的猜测和联想。总之,它的机智多于深刻的思想。

这四种意见,哪一种更正确些?理由是什么?你也可以提出新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对这篇小说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把握小小说的特点。

首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