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血长弓射苍龙》起源于酷刑的熨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谢嘉依珊奈尔的授权,允许本人引用她的文章,关于她的评论,本人脸红,关于她的认真,让我钦佩,为此更要努力。

喜爱上了起点的一篇小说《碧血长弓射苍龙》,没有名气,很少人看。我的偏爱大概是因为书中一开头就写到了衣服以及和衣饰相关的物品,基本不违背史实,后来发现作者有着很强烈的但有点不太准确的考据癖,把那些个古物旧有的名称、法式拼凑穿插到了故事中,好在故事还不错(现在只发表了几万字,塞车看短信——等着瞧),穿插的文字泛出的古香古色(文白夹杂,作者不愿意舍弃,让人又爱又恨),时间久了,读上了瘾,总想知道后面的情节进展,就给作者涉水过河发了封邮件,嘿,回了,至于情节,作者还没有想好,也是写到哪里算到哪,不过人物的命运已经有了安排。

期待又怕巨坑中。

爱屋及乌,习惯了小说中经常跳出来的生僻,索性就所知的部分码点文字出来,以熬过等待更新的时光。

《碧血》初到帝都一章里林峰一开始登场就在熨烫衣服,这不是个吉兆,原因我后面会讲到,“那把火斗”是这样描写的,“到真是像军中之物,斗身雕刻成生猛的狮头,手柄上还刻有‘熨斗直衣’的铭文。”

熨斗又叫做“火斗”、“北斗”、“金斗”。“金斗”则是采用鎏金工艺精制的熨斗,那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渊鉴类函.服饰.熨斗》引晋《东宫旧或》:“皇太子纳妃,有金涂熨斗三枚。”想要,得嫁个有钱人。

古称熨斗为钴鉧。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有两篇《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地名里面还可以看到熨斗陂、熨斗镇、熨斗台、西熨斗街,都是因为熨斗使用得早、用得广泛所致。晋代的《杜预集》上写道:“药杵臼、澡盘、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晋人关于熨斗还有《晋书•韩康伯传》载:“母方为大绔,令康伯捉熨斗,康伯曰:熨在斗中,两柄尚热。”

顺便说一句,这个韩康伯 “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 他注的《周易》收入《十三经注疏》,是个大家,他母亲坐衣服的时候家里还比较穷,后来他做过丹阳尹,吏部尚书,官拜太常,这时再看,要是和“民间”二字相关也只可能是领导视察之类。他舅舅殷浩也是个《老子》和《易经》爱好者,看见韩伯(康伯是字)夸夸其谈,批评他“康伯未得我牙慧,就这样了不起了。”大家应该就此知道“拾人牙慧”最先说的不是左冷禅。

在汉代,青铜制成的熨斗也许到不了民间急用,但是有钱的贵族、官员少不了在死后带一把上路的,很多汉墓都出土了这个东西,才会有陕西农民在地里一锄头挖出了熨斗的新闻。

所以,很多西汉代开始有熨斗,“距今1600年”的说法不过是考古还没有找到证据情形下的平实之词,不是数学不好的原因。但是也过于小心了,因为今天随便都可以看见像水舀子一样的汉代熨斗,网络上拍卖不过1800人民币而已,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宇奇轩看看。

http://trade.artron.net/buy/show.jsp?collection_id=126863

当然,这些个青铜的熨斗了,估计也没有“熨斗直衣”、“熨铫”、 “货泉” 、“五铢”之类的铭文,更别说像“太和三年二月廿十三日中尚方造铜熨人熨斗重 四斤十二两 第百六”这样长的文字了,如果有,则请问问律师先。如果你能找柄上有十二刻度的汉代熨斗,那么也要恭喜你,中大奖了,你更要赶紧给律师打电话了。这唯一的一件出土于张庄桥汉墓,藏在邯郸市博物馆里,且看你是否有唯二的命。要是能找到更古老的,如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中记录的那只“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也不错;或者《淮南王》里传说 “炮烙始于斗” 的那一只,该书又注:“斗,熨斗也。纣王见熨斗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宋高承《事物纪原.舟车帷幄部.熨斗》也引证皇甫谧(又是晋人,晋代大概是最注重穿衣的朝代了,从繁复到**两个极端都有)的《帝王世纪》“纣欲作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熨之,使之举手辄烂,与妲己为戏笑。”看样子真有这样变态的东西存在,虽然不是用来熨烫衣服,但熨人皮的更少见,“今人以伸帛者”不过是纣王“其遗意也。”犹见珍贵。如能找到实物,将确立“2000年熨斗本源用说”,可以上十大考古假新闻耶。而现在家住在马王堆的辛追夫人,她的苎麻织品则的的确确是用“汉熨斗……伸帛之器”烫熨过的,假不了。

熨斗历史故事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隋书》记有李穆让自己的儿子李浑入京,拿了熨斗作为信物给隋文帝,说:“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表示自己不会叛变,估计这只熨斗也有刻度,那些不准确的刻度表示为尺,可以丈量天下的意思,算是一种权杖。拿着这么个玩意,高祖大悦。问题是后来换届了,原来的领导大悦不代表他儿子也会如此,尽管李浑后来“为行军总管,出夏州北三百里,破突厥阿勿俟斤于纳远川,斩首五百级。”很尽心尽力为杨家熨安天下,但还是因为流传 “李氏将王” 的谶语而被隋炀帝砍了头,做了真正将王的李氏世民的替死鬼。

看来熨斗当礼品行贿档次太低,到了唐代,这个东西的使用权被还给了女人,而一旦男人的房间放置这个东西,就会有怪事情发生,比如唐丞相李宗闵下班之后,在自己的宿舍“榻前有熨斗,忽跳掷久之。”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宰相大人在锻炼身体,而是一种熨斗自行跳动的玄疑事件,男人们为了逃避家务连这样惊悚的剧情都编得出来,让皇帝知道了,很不相信,把他贬到了广东潮州任司户去了。

话说回来,当时熨斗很重,放在床头以供锻炼也是可以的。今人张世铎先生的熨斗斋有一千多件藏品,并欲著文《中国历代熨斗的沿革》和《古丝绸的发展与熨斗的关系》,不知道填完坑了没有。他的藏品中最大熨斗重达18.3公斤!完全可以充作十公斤哑铃,中国女子举重长盛不衰,始于唐朝浣衣女矣。不是开玩笑,看过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就可以知道,(基本上你不太容易知道,因为现在要看《捣练图》宋徽宗摹本真迹,你得坐飞机去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女孩子很有可能被拒签,白白损失100美金签证费,美国人不退,NND,更是痛上加痛。)练是丝绸的一种,初织成时质地较硬,需煮熟后加漂粉用杵捣后才能柔软,然后还要用熨斗烫平,当时熨练是悬空进行的,可能非常不易。

熨斗这东西到了男人手中就干不了什么正经事情,还是女人相对注意使用安全,即使“破铜熨斗在于床侧”,唐代的性工作者十娘只对着它想唱就唱,唱得悲切,“旧来心肚热,无端强熨他。即今形势冷,谁肯重相磨!”,并不会真的去把风流的张鷟给怎么样。

十娘看样子以前在流水线上当工厂妹的时候,劳动强度非常大,熨斗都用破了,所以才会出来做小姐吧。唐代浣衣女经常加班,李白可以作证,而白居易的《春早秋初因时即事兼寄浙东李侍郎》诗写到:“理曲管弦闻后院,熨衣灯火映深房”是绝对骗人的,打死我也不相信唐代工厂里面就会播放音乐,不信随我到广东任何一家制衣厂去看看。还是写古装剧出名的王建比较胆大,《宫词》里说宫女们“每夜停灯熨御衣,银薰龙里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国企尚且如此,其他捣衣的女子干得更晚,活也更重,“重烧熨斗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夜深月落冷如刀,湿着一双纤手痛”,相信也会有人过劳死的吧。

女人们劳动,男人们描绘劳动。王建还算是不错的了,对保护妇女权益至少表示了同情,而前面提过的梁朝简文帝的诗歌完全是在制定“熨衣作业指导书”,这个人放在今天开洗衣店可能会更合适,《乐府诗集》收录的《采桑》有“熨斗成褫”句,而在《文苑英华》中要求“熨斗成裙”。前者,是去掉衣褶痕迹;后者,是要熨出裙褶,一字之差,各有偏重,把熨衣的两种要求都提出来了。

《灭罪鉴证科开封府篇第九季》之《折狱龟鉴》中讲述皇宫内发生了一场离奇的火灾,负责调查的宦官胡乱进行了现场勘测,发现有裁缝用的熨斗,便轻率认定火灾是由熨斗引起的,并将裁缝交开封府审讯结案。程琳扮演开封知府,认为此案疑点甚多,经过仔细的勘察,发现后宫烧饭的灶靠近壁板,日子一久,壁板变得非常干燥而引起火灾,从而避免了一起冤案。这一集故事老套,太监们的演技和以往一样烂。

明代,熨斗已经是低端产品了,每个MM都可能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瞿佑在《熨衣斗》中告诉我们“有柄何曾挹酒浆,随时用舍属闺房。干旋天上阳和气,平贴人间锦绣香。翠袖卷纱移玉腕,金篝分火近牙床。衣成远寄征夫去,印颗何时肘后黄。”

这个时候熨斗早由西汉中期以前圆体盆形变为斗形,底部由微弧改为平底,有了镂空盖与斗开合相连,汉代外折的宽口沿在魏晋已经向上昂起,内收,更好地防止火烬外落,实心长柄改为空心短柄,插接于木把。形制一直沿用至民国初年,达n年之久(读者自行推算)。工业设计上也有了很大进步,熨斗周身以兽面纹、回纹和类似汉砖石画像飞天、游龙为纹饰,制作益发细致美观。

熨斗也不再单为铜质,铁质熨斗也已经出现,结构也要复杂得多了,有熨床,有烟囱,有风门(圆孔)和风门盖,镗内有篦,有熨盖和开启盖的扳手,有手柄和隔热板。这个大概是针对《太平御览》卷七一二《通俗文》中的“火斗”而言,古时还有水斗,小女子没有找到一手资料,不敢胡言乱语架空历史,从图片上看相对要简单得多了,如汉物。

自从熨斗进入寻常百姓家后,在各种话本、小说中都当成了普通的道具,冯梦龙导演的《喻世明言》、曹雪芹编剧的《红楼梦》、兰陵笑笑生主演的限制级《金瓶梅》这些连续剧中都出现过,但是再也达不到远古的高度,和主旋律无关了。

回到前面的开头,《碧血》一文中说“那把火斗到真是像军中之物”,可能是说火斗和刁斗的相像。刁斗一般是带着三个脚用以架空填柴,当然涉水过河也可能说林峰用的熨斗带架子,这需要仔细分辨,如果本文再说刁斗,就太长了,而且和服装无关的物事小女子不太感兴趣,就先说到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