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漫长的五年》第三章 奇货就要定出奇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午送货时,按照周家欣的想法又增加了十几种货品,周彬益先回去了.

周家欣留下来,看看林汤圆的万佳货行的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这名字,还好,这万佳不是那万家,35年的重庆也不讲什么商标名称侵权,要不然自己的万家便利店一定改不成了.还真的有点沾林汤圆的光似的.

林汤圆把万佳货行的大管帐介绍给周家欣.两人互相施礼问好.大管帐叫刘文汉,五十余岁,脸上已有些岁月的苍伤,头发花白但梳的整整齐齐,架着一副老花镜,眼睛里不时闪着光芒,表情倒是平和,再加上一身整洁的灰色大袍.青瘦干练,典型的帐房先生.林汤圆又把刘文汉叫到一边耳语一会后,便歉意地对周家欣说:"有空先和刘叔看看库房?"

刘文汉不温不火地招呼:"小周先生,天气炎热,多有辛苦啊."周家欣知道两人有些担心一个弱学生吃不吃得苦.便说:"没事,现在就走!"跟着刘老头从林汤圆的办公室出来,从较场口平街走一段,顺着十八梯就下到守备街的货行仓库.重庆的六月初,天气已热情似火,毒辣辣的日头虽已西斜但威力不减,街上也没几个人,不时传来几声无精打采的吆喝,

"凉开水,老荫茶,又相因(重庆话的意思便宜)又解渴啊!"

"老青果,清热又清火哟!"

刘文汉看周家欣停下脚步,兴趣盎然地一口气喝了两大碗老荫茶.真是解热解暑啊,头上的汗消下去了.这老荫茶后世产量少,价格自然很高,贵得很.周家欣一个穷学生,喝不起.现在普通的很,好东西哟.这个年代的重庆人喝惯沱茶,老荫茶,就喜欢这个略有苦味后带回甜的虽然看起来有点粗枝大叶.几乎不喝花茶绿茶(与成都迥然不同).贫困的人家干脆喝凉水.自来水好象是国府迁都以后陆续建得,很少.一般人家吃水都是由去长江担水卖的人送.买不起的,整根扁担两个木桶,自己去江边担水.三十年代的长江水质好,清澈甘甜,不是有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嘛.四川几大名酒,如五粮液,郎酒,剑南春等,都濒临长江或支流,好山好水出好酒.后来污染厉害,有发展成第二个黄河的趋势了.

见刘老头有点奇怪自己,周家欣放下大茶碗,不好意思喝了.下了弯曲的路两旁簇满高低竹木吊角楼的十八梯,就是位于守备街的万佳货行的仓库.刘文汉跟看库的说了几句,就领周家欣进了库房.库房里的光线有点发暗,乍从外边亮光光的地方进来,周家欣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

这是数间挨在一起的平顶木房,按轻工业品,土特产品,山货药材,纺织品等,有序摆放着.周家欣大致看了一下.见一间屋里堆满木箱有点好奇.刘文汉忙上前介绍:"这是林老板进的上海时新畅销货----保温水瓶.灌进开水,两天倒出来都是热的.客人来了马上就可以冲茶冲炒米糖水,不需现烧开水,又洋格又方便.""喔,卖的怎么样?"

老刘苦笑了"几个老板看了,也说东西不错.就是嫌订价高,怕不好卖.货来了一周都......."

"这保温瓶重庆还没有人销售吧?"

"是,当初林老板去上海定货,一眼就瞅上了.见上海人已普遍用了,想到重庆还少有人用,一定有市场,就签了西南地区的总代理.先进了三千个,加上各种费用,大概成本八元,林老板定价为十元."

周家欣想了一会儿,对刘文汉说:"给林老板说说,先开几箱,拿出三百个保温瓶给各大批发商和各地区的大销售商.白送,不要钱!就是感谢他们平常照顾万佳货行的生意."

刘文汉也点点头,"对,先把他们打动就好了.是不是多了点?大批发商可以送,一些地区销售就算了."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先舍后得嘛!"这小家子气.

"哦,对了,另外这个批发价一律定成18元一个."

"啊"刘老头的眼睛都瞪起来了"小周先生,这10元都卖不出去,倒还涨成18元,要不要得哟!"

周家欣于是给他解释:"凡购货方需要的,在市场上属于新奇稀罕货品的,到处难以买到的,可以定出比较昂贵的售价;对一些到处都能买到平常货品,在销售中就要尽量降低成本作到比任何一家都低.比如说你们从上海进的这批保温瓶,在西南地区都无人销售,在重庆,成都等都有需求,有能力购买的是又有面子又有实际用处.又不可能专程千里迢迢去上海买,把豆腐都盘成肉价钱了.林老板掌握了西南地区的总代理权,也就是说有了定价权.奇货就要定出奇价!放心,就定18元."

刘文汉若有所思,但还是不大相信,说给林老板合计合计.又陪着看了其它,周家欣见时间晚了,不回林汤圆的办公室了,直接告辞回家.刘老头忙掏出100元递给周家欣"小周先生请收下,这是林老板的一点谢意."周家欣也不推辞.这也算在民国挣的第一笔点子费了.两人告别,刘老头爬十八梯去了,周家欣慢悠悠有点自得地顺着下半城的平路回家.

天色渐渐地晚了,夕阳像一个黄红黄红的咸鸭蛋黄.江边吹过来的风带着江水的味道,有点凉有点潮.周家欣揣着100元"巨"款(后世大概值一万元)挺兴奋.面对这时代的无力感消失了,是真的介入其中了.35年,刘湘奉蒋之命组成六路军"围剿"进踞川北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大败,受蒋指责,于是故作姿态,请辞四川"剿总"和21军军长职务,离开成都回到重庆,一直待到"七.七"事变后出川抗日.这两年,是重庆难得的平静发展期,经济也高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此时的法币是相当有购买力的,一?上好的水田也就四,五十元,买一头牛只需百元.

周家欣嘴里哼起小调"我想吃火锅啊,我想吃火锅......"35年的重庆可还没有正宗的火锅.那是秋冬春初,跑码头的人把猪牛下水(内脏)等便宜肉食加上一些菜蔬,加上牛油.花椒,干红辣椒等十几种去寒生热的调味品.在江边煮上一大锅,一群人围着吃个闹闹热热,满头大汗,不亦乐乎.是真正的江湖菜.直到重庆成了陪都以后,才逐渐被大家接受,并发展到四季皆食,菜品也大大丰富起来,方式由煮食而涮烫.大街小巷举目皆有,有名的桥头,家福,刘一手等,不下几十家.俗话说"成都尝小吃,重庆烫火锅"周家欣越想肚子里的谗虫越是勾得不行,心里话老子干脆把正宗重庆火锅提前整出来,满足一下自己的谗嘴巴.随便也混个正宗重庆火锅的开山鼻祖不是?

看到街边的卤菜摊,诱人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去买点卤菜算了.周家欣过去切了点卤牛肉,猪耳朵,称了些花生米,用油纸包好,倒是提了几大包.想了想,又在烟摊上买了一包"哈德门",揣在口袋里.老是说穿回来这几天,想点东西就觉得手指上嘴边边少东西,没想到这烟隐,也跟着穿回来了.用洋火(火柴)点了一根,烟短一些也没过滤嘴.吸一口:这一口呛得周家欣鼻涕眼泪水齐流,他妈的,像新疆的莫合烟,又辣又冲!周家欣把烟一扔.就见一个小乞丐,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捡起烟头就跑,还边念:"一支烟屁股,顶个肥鸡母!"

旁边的路人都笑起来.一个大爷(重庆话老头的意思)对周家欣说:"学生娃儿,别瞒着妈老汉(父母)偷学吸纸烟哦,快回家吃夜饭吧."周家欣脸红勃子粗地跑了.

周家欣已经有点沉醉于这和谐安祥的芬围.重庆此时是多么使人迷恋,城市在慢慢地变化,老百姓忙碌地生活,虽然环境还有些破旧,大部分人仍然艰难求生.但这和平,宁静的日子,相对于东北,华北处于日本人铁蹄下和威胁中的中国人是多么珍贵啊!一想到两年后,小日本持续五年的战略大轰炸,就将打破重庆这份宁静和安祥,带给人们血与火生与死的炼狱.周家欣因刚刚适应这世的生活的一份喜悦,消散了,他默默地向家走去.

一进自家铺子,就看见老妈领着一个清新秀丽的十五,六岁的川妹子,迎面笑着说:"家欣,你看是哪个来了?"</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