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走向和谐之门》第一章 思想和谐 第一节 转变思想(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思想和谐第一节转变思想(2)

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福又从哪里积累和培植呢?“福报”如何显现?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三亩福田,而“福田靠心耕”。当我们从小对孩子进行培植的时候,就要为他种下善的种子,灌输善愿和善念的“水土”,实际上就是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能够显现“福报”的因缘,从今以后,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都在时时增加人生的福分。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起心动念都是在如何打到他人,如何达到所谓的成功。结果到了中年,很多甚至到了老年以后才明白人生的真谛,当然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怕之死也不明白人生的意义。

好在恩师蔡礼旭为我们提供了怎样教导孩子的范本,当您的孩子真正接受祖先的圣贤教诲,接受经典教育,很可能他从小就在利益自己的祖国,利益这个社会,这从经典教育反馈的例子可以窥一斑。当一个孩子上完第一节《弟子规》的课,爸爸、妈妈问他,您今天学了什么时,孩子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孝顺父母”,四个字铿锵有力,父母听了心情很舒畅。第二次回来,他马上就去倒水,端给爸爸、妈妈喝,这是他第二节课学到的在家中如何具体的敬爱父母。您看,当您的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存心,他就已经在为家庭、为社会做一个好子女的典范,也就是在积自己的福份。当他有这种孝敬父母的做人处世态度时,进入社会后,自然不仅仅为自己着想,孩子心中想的是为父母争光、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努力奉献,这是他的本分。有了这种自内心的本分和心量,孩子的路就会越走越宽,他的心量越会越来越大,以这样的大心量,在中年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进入晚年后,您的福一定大,而且自然会来,这是“量大福大”的真正意义所在。

不少人以为一个人退休之后就对社会没贡献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孩子,不仅从小就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会越来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原因是在根据圣贤教诲做人的过程中,您的人生智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人们会对您非常爱戴,常常请教于您,希望在您那儿得到启迪人生的智慧,从而把握人生的方向,这也是“德不孤、必有邻”的真义。诗仙李白的名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留其名”我们要好好分析,不然就会偏颇地认为圣贤人是寂寞的。想想我们的孔圣人,寂寞吗?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我们要理解诗中的寂寞是一种谦卑和低调,是一种不求名利,只求利益他人的一种境界。我们都知道“越是饱满的稻穗头弯得越低”,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就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当孩子从小就能够扎下学习圣贤的根基,他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宽广,也会愈活愈有价值。因此,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人生从小到老都是有价值的,甚至于他逝世以后,其精神力量也会源远流长。

我们都听过“海瑞罢官”的故事。海瑞当时处于明朝晚年宦官当政的时期,他非常清廉,虽然当时社会很乱,但是只要海瑞到的地方,人民都会排队迎接他,因为只要海瑞一来,贪官污吏自己就卷着铺盖跑了。可见一个念念为人民着想的好官,会感动多少老百姓。海瑞去世时,南京万人空巷,人民自己披上孝衣,送海瑞的棺木离去。所以我们说,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要把圣贤的教诲践行出来,一定能让人感动,甚至能够唤醒每个人的好善好德之心。如果我们的孩子接受圣贤教诲的越多,推而广之,社会上许多积非成是的错误观念就能逐渐被扭转过来。

范仲淹有一句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讲:在朝廷当官的时候,要念念想着怎样让人民的生活更好,让人民的福利更多。假如被贬到比较偏远的地方,他也念念想着怎样做才能对国君、国家有好处。范老这份真心感动了几百年后明朝的海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所以真诚心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的精神生命是无限延续的。

科学家做统计时现,自范仲淹后,他的后代子孙几乎全是读书人,而且德行很高,许多子孙都在清华、复旦读过书,这正是范老一人之“道”,影响了自己万千的子孙,也影响了不计其数而无法统计的人,而且这种影响还在延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可是却不知道德行的高低却是可以长存于天地之间的。多少贪官污吏,念念不忘为自己捞钱、为自己的后代子孙捞钱,素不知,天道就是人道,再多的钱抵不住一个败家子,我们忽略了宇宙的法则,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自己“为富不仁”。人的善行可以影响自己的“道”,人的恶性也可以丧失自己的“道”啊,“一言尚可败国”,何况人的善恶呢。关于这一点,在后面《人财和谐》一章里我们还要做详细的探讨。

一个人生涯规划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自己一生的命运,因此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抉择人生和规划人生。我们将人生分成少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二十岁以前我们说是青少年,在这阶段,西方的教育是觉得孩子小,随他个性展,孩子就像活在天堂。由于西方从小教孩子要竞争,所以中年以后,大家在商场上您争我夺,像战场一样。结果老年了,却在养老院里度过。然而,很多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因为老人说,我住到里面去,却变成了32号、53号、47号,名字都不见了,成了一个号码,不受尊重。而且,每天看着的是,今天45号走了,明天38号走了,后天隔壁的又走了,哪一天就要轮到自己了。人到了坐吃等死的时候,是不会有快乐的。因此和谐的人生,晚年一定要有天伦之乐,这才是一个人应该有过的人生,晚年假如没有天伦,像坟墓一样,死气沉沉。突然有一天,儿子回来了,您很高兴,儿子走了以后,您告诉别人,儿子还没有把我忘掉。哎,孝应该是做人之本,我们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真是不胜唏嘘。有一本书叫《趁父母还健在》,很受父母的欢迎,很多父母买回家其意也是要给自己的子女看,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父辈内心深处渴望子女孝顺的一种愿景。知道这一点,我们的年轻人就应该在工作之余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多为自己的人生想想,因为,您的一举一动就在影响和教育您的后代了,您的孝道怎么做,孩子将来就会怎么对您。所以,不论您是否孝顺,要想获得和谐美满的人生,一定要转变思想,转变当初不孝的想法,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