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清:从大明秽土转生开始》第60章 辫子税(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章辫子税(12)

虽然方坤正很想追究李县丞平贼战败的责任,但县丞是朝廷命官,是在吏部都有备案的佐贰官,而不是县里的胥吏,任免升降都需要朝廷经手方可。

方坤正如果贸然下令惩处李县丞的话,那事情必然就会闹大。

到时候,朝廷追究下来,他自己的官帽子怕是也要不保。

他方坤正没必要为了惩处李县丞,而拿自己的官帽子去冒险。

即使能严惩李县丞又能如何?

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

不值得!

等所有人都离去之后,方坤正这才揉着眉心,询问一旁恭敬站着的罗师爷道。

“师爷,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那只贼军打的是反清复明的旗号,甚至还建制称王,这样的贼人非是一般的蟊贼。”

“若是因为县里的安抚而使得其壮大,本县又该如何应对朝廷的责问?”

罗师爷捋着下颌的胡须,开口说道。

“大人不必忧心的。”

“今年广西的年景不好,到处都是闹事的流民,以及抗粮抗税的贼子,其中不乏打出反清复明旗号的。”

“那只是一面旗子而已。”

“没人会真的把一面旗号当回事的!”

“真要是只要有人打出反清复明旗号,朝廷就要过问,那皇上不得累死啊!”

“再说了,东家大概明年就要转任了,只要能把今天冬天给凑合过去也就是了。”

虽然满清的防汉心理是根植于骨髓里的,反清复明的旗帜更是被满清统治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满清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手段属于典型的“民不举官不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大清地方上,哪年能不冒出千八百起叛乱起义?

这些叛乱起义中,一大半都要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

满清皇帝要是真的事事过问,那他也就不用做别的事情了。

一天从早到晚光琢磨怎么平叛吧!

一般而言,这种事情底下人就给解决了。

只有事情闹大了,底下人搞不定了,才会被报到朝中。

方坤正闻言,点头道。

“师爷所言有理啊。”

很显然,他听明白了罗师爷话中的意思。

说白了,也就是只要事情闹不大,那就放心捂盖子。

再说了,他方坤正马上就要转任了,在武宣县最多干半年,只要这半年时间内,明军不把事情闹大。

等半年后他转任,武宣县的事情也就不关他什么事了。

让接任者自己头疼去就是。

这就是我大清官场上的潜规则。

……

金田镇!

自旁窝岭之战结束后,朱靖垵便带兵返回了金田镇。

而他刚返回金田镇没多长时间,朱简灼便也带人出了紫荆山,回到了金田镇。

明军上下都开始为了旁窝岭一战的胜利而庆贺,并论功行赏。

朱简灼在庆功宴上,宣布了对诸将的赏赐,向众人赏赐了官职和爵位。

而朱靖垵则是亲自负责对明军上下的赐田,以及赐婚的事宜。

随着隔着赏赐的不断落实,一时间,明军上无不为之振奋。

监国行辕,御书房!

朱简灼端坐在书桌后,头戴乌纱翼善冠,身上穿着一身得体的交领龙袍。

虽然他身上的这一身龙袍的做工和用料都不算太好,但形制最起码是对的。

而朱靖垵,王顺,李沐,韩思古,张虎等人则是各自落座,分别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朱简灼目光环视一周,开口说道。

“今日,孤王唤诸位卿家前来,是有一件事想要同诸位卿家商议。”

众人闻言,纷纷开口说道。

“监国请讲!”

“我等洗耳恭听!”

“……”

朱简灼点点头,开口说道。

“在旁窝岭之战后,我大明在武宣县境内算是站稳了脚跟,武宣县衙方面,暂且是无力来围剿我大明的。”

“按照太子的话来说也就是,我大明获得了一段宝贵的战略发展期。”

“这段宝贵的战略发展期对我大明来说极其重要,绝不能白白浪费,我大明接下来该如何发展,诸位若有建议,可以畅所欲言。”

朱简灼话音落下,众人都将目光看向了朱靖垵。

事情很明显,他们都想要等朱靖垵表态之后再行表态。

朱靖垵也不犹豫,径直开口说道。

“回禀父王,在儿臣看来,我大明接下来最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有三点。”

“一为扩军,二为开疆,三为增加岁入。”

“这其中,扩军是最重要的。”

“我明军现在兵不过一千五百之数,这么点兵力想要完成反清复明,再创太祖高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伟业是万万不能的。”

“甚至,就连能不能顶住清军下一次进剿,都是一个未知数。”

“扩军迫在眉睫!”

“至少,短时间内我军要扩充至三千人。”

说完第一点,朱靖垵停顿了一下,给了众人一个消化的时间,随机接着说道。

“其次,便是开疆,简单点说也就是扩大势力范围。”

“因为,唯有扩大地盘,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钱粮,用于支持我大明完成扩军计划。”

“我的计划是,我大明不要去进攻清廷的州府县城,而是扩大我们在乡野中的影响力。”

“对武宣县,乃至周边各县的乡镇地区完成实际控制,收其人力物力为我所用……”

“简单点来说,也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只要我大明不主动去进攻县城,那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最多也就是州府里的兵勇县里的衙役团练,这些敌人对我大明的威胁是有限的。”

“可一但我大明攻下哪座州府县城,那我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就是满清朝廷调集全省,乃至数省兵力的全力镇压与反扑了。”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现在的大明,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直面满清的全力反扑的。”

“是故,我们在开疆扩土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

众人闻言点头表示明了。

在说罢第二点之后,朱靖垵再次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

“第三点,便是想办法增加岁入了。”

“现在我大明不管是为了扩军,还是为了治理地方,简直是花钱如流水,就按照目前的花钱速度来看,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大明的府库就将见底。”

“而没钱,是什么都做不成的。”

“是故,我们大明必须得想办法扩充府库收入才行。”

“这点,我暂时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还是请大家畅所欲言吧。”

朱简灼闻言,颔首道。

“太子所言有理,诸位卿家可还有什么别的想说的吗?”

众人闻言,开始交换眼神,不多时,王顺站出来说道。

“启禀监国殿下,老臣还有话要讲。”

朱简灼点头道。

“首辅请讲!”

王顺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回禀监国,对于太子所言扩充府库收入之事,老臣有话要讲。”

“老臣认为,我大明在实控地方之后,可以推行剪辫,恢复我大明衣冠的政策。”

“但不必使用不从者斩这般酷烈的手段,而是要对坚持留辫者,加收一笔辫子税。”

“如此的话,一是可以保证我大明剪辫的政策不受到地方上的强烈反对,能够顺利推行。”

“二则是辫子税的收入能够极大的充盈我大明的府库,满足我大明当前的财政所需,实在是一举多得的美事。”

朱靖垵闻言,也是赞许的点头,他没想到,王顺竟然能提出一个如此实用的方法。

王顺今日也算是让他刮目相看了。

朱简灼沉吟一阵之后,也是点头说道。

“如此也可!”

现在大明虽然复国了,但毕竟国势尚弱,满清依旧占据着全天下九成九的份额。

地方的百姓对大明能否真的反清成功,恢复大明江山,大多依旧是心存疑虑的。

如果朱简灼在这时候下达剪辫令,那地方上怕是少不得要闹出一些乱子。

到时候,相信绝对会有不少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辫子,而和大明死磕到底的。

这对大明想要实控地方,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可并非什么利好。

可大明如果能对剪辫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花点钱就能不用剪辫子。

那大明控制地方时,或许依旧会有人反抗,但他们反抗的力度,和强令剪辫的情况下的反抗力度,绝不可同日而语。

更重要的是,这招还能为大明增加岁入,简直是一举两得。

朱靖垵站出来说道。

“启禀父王,儿臣附议首辅所言!”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站出来附议。

王顺见此,得意的捋着胡须。

一旁素来沉默的郭大山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禀监国,紫荆山中的兵器作坊已经搭建了差不多了,但是光凭微臣以及微臣的那些学徒,怕死无法承担起为大军打造兵器军械的重任。”

“还请监国殿下向工部调拨一些会造枪造炮的工匠,用于满足兵器作坊所需的人手……”

饶是郭大山最近卯足了力气教学徒,现在他的手底下一共也就只有十来人。

并且,这十来人还都是那种半桶水晃荡的货色。

指望这么点人手就想要撑起大明的军械生产和制造来,无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朱简灼深吸一口气,蹙眉询问道。

“这人手该去哪里找?”

朱靖垵站出来说道。

“父王,儿臣的意见是,我大明可以想办法从武宣县治下,以及周边各府县治下的乡镇村寨获得工匠。”

“举个例子,我大明若是对武宣县城,对各乡镇村寨大兵压境,只是要他们几个工匠,想来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朱简灼闻言,赞许的点头道。

“吾儿所言不错!”

“那此事便还是交由吾儿负责吧。”

朱靖垵闻言,点头道。

“儿臣遵旨!”

一旁的李沐站出来说道。

“启禀监国殿下,微臣觉得我们还可以花重金从广州佛山镇方面雇佣工匠,前来为我大明做事。”

如果说朱靖垵的意见是直接抢人的话,把李沐的意见就是花钱解决了。

两广地方上其实并不缺乏会造枪造炮的工匠。

两广这边土客矛盾尖锐,时常爆发大规模械斗。

在械斗时,土客双方手上都有着数量相当可观的土枪土炮。

这些土枪土炮是哪里来的?

总不能是找我大清官府买的吧?

那也得我大清官府肯卖才行啊!

我大清官府怎么可能作出一边禁绝火器,一边卖给士绅大户们枪炮的事情?!

说白了,这些械斗用的火器,其实大部分都是他们自造的。

虽然不一定每个村寨都有会造枪造炮的工匠,可一个县里肯定会有不少。

尤其是那些大户人家手底下。

而广东佛山镇更不必说,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天下四大名镇之一,是整个南方的手工业中心。

最不缺的就是技术精湛的工匠!

早在前明时期,广东佛山生产的火器就曾经远销过欧洲,手艺比同时期的西方人可强多了。

哪怕是现在,广东佛山的火器在整个东亚范围内,那都是有口皆碑的上品。

武宣县离现在大明统治区较近的,动用武力直接抢人最省事。

而广东佛山那边离得远的,花点钱把人请过来自然最合适不过。

虽然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有着相当浓厚的乡土情结,轻易不愿意背井离乡。

但那其实是因为工钱不到位,只要工钱到位了,哪里都能是家乡。

……

何家村,天不亮何寿便起床了。

他穿好衣服,顶着深秋的寒风,来到了村子中心的打谷场。

早早的,打谷场上便又何家村的青壮族人汇聚,不少人都在挥舞石锁,打熬身体。

村寨中的铁器作坊那边更是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村子里的铁匠们正在日夜不歇的赶制着刀矛兵器。

伴随着一阵阵的呼喝,不少人头顶都是冒起了白气。

何寿看着族人们打熬身体,脸上的表情依旧是相当的凝重。

原因很简单,因为旁窝岭一战的最终结局传开了。

明军大胜清廷官府的平贼兵马,几乎将其全歼,兵势鼎盛。

再然后,清廷官府便将势力收缩回了武宣县城内。

明军则是开始着手实际控制武宣县下的各乡镇。

别说何家村这样的金田镇下辖的村寨了,甚至就连县城周边的那些村寨也都被官府给彻彻底底的抛弃给了明军。

明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到何家村,要求何家村剪辫臣服。

可万一以后大清再打回来他们怎么办?

到时候,他们连辫子都没有,大清天兵能饶恕他们的从贼之罪吗?

到时候,何家怕不是要被族灭吧?

这叫何寿如何能不为之忧心?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何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脸上满是愁容。

就在这时候,他的儿子何晋大步走了过来,来到了何寿的面前,满脸急色的开口说道。

“父亲,出事了!”

“明贼的兵马来到了我何家村外,要求我何家村解除武装,向其归降。”

“领兵的贼将还说,给我何家半个时辰的时间考虑,半个时候之后,若我何家村不降,那等村破之时,便要将我何家满门抄斩。”

明军最近在不断的对外用兵,打破各村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顽抗到底的村寨,朱靖垵并没有下令屠城,而只是将村寨中的族长宗老等人全部满门抄斩。

他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现在大明各处都急缺劳动力。

是故,他不想乱杀人。

第二则是为了起到一个震慑作用,免得以后再有人还敢对抗明军。

面对明军时,那些选择顽抗到底的村寨,真的是村民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吗?

恐怕不尽然吧?

真正作出抉择的,其实还是村子里的那些士绅大户,族长宗老。

普通人大多都只是被裹挟着盲从而已。

不管在哪个时代,人数最多的普通人,其实都是话语权最轻的……

杀一个士绅大户,族长宗老所能起到的震慑作用,可要比杀一百个普通人,对其余村寨所能起到的震慑作用大多了。

何寿闻言,一张老脸上满是复杂之色。

沉思了良久,也沉默了良久,许久之后,何寿声音嘶哑的开口说道。

“召集村寨的各位族老议事,商议一下如何应对吧?”

……

朱靖垵骑在马背上,眺望着面前的那座围楼,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道。

“如果本督没记错的话,这何家族长应该是金田镇的客家人的话事人吧?”

朱靖垵话音落下,一旁的田文常开口说道。

“大都督所言不错,这何家确实是客家人中的话事人。”

“我大明若能拿下何家,则金田镇的客家人大半便能为我大明所用了。”

朱靖垵闻言,摸着下巴说道。

“希望如此吧!”

“若何家肯归降我大明,本督自当不吝重赏。”

朱靖垵现在已经琢磨起了自己该怎么拉拢一下客家人。

现在的大明的朝堂上主要有两伙儿势力。

一是朱简灼和朱靖垵两父子身边,从刚起兵时便跟随的元从派。

另一派是明军在金田镇的作战中俘虏,然后又提拔起来的,类似田文常这样的土家人。

五千字大章,先更一章,待会儿晚上还有一章。

作者争取日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