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创业教父》一、狂者无畏,一网情深:马云创业历程(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互联网: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狷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他就是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马云。

少年马云颇有侠风,为人重情义,时常帮朋友打架,为此曾受伤缝13针,受过很多处分,也因此多次转学。无论老师还是领导,都对他的前途不太看好。

从小到大,马云的学习成绩都在下游徘徊。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特别是第一次高考,数学居然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班主任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也许是班主任这句话的刺激太大,1984年,历经挫折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其实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但碰巧那一年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进入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的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英语老师。1991年,不甘平庸的他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译社。没想第一个月就铩羽而归,收入700元,房租却要交2000元,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料。不少朋友动摇了,放弃了这个翻译社,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认为任何事都贵在坚持,只要做,就会有前景。他在广州和义乌进了货,在翻译社里卖鲜花和礼品,以小商品买卖来完成他的原始积累。

1994年底,马云初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计算机没有丝毫认识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具有商业头脑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之后,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狂妄的想法: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在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满30岁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而且即将升职做外办主任。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决定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事物。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才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刚刚面世;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处在这样的社会情形之下,马云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他梦想自己用互联网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时候杭州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他的想法自然遭到亲友的一致反对。马云请了二十多个朋友来家里,给他们讲互联网,不知是自己讲的不清楚,还是朋友们当时还无法理解,总之最后包括他在内,所有的人都感到稀里糊涂。二十多个朋友,只有一个人支持他试一试。

马云辗转难眠,思考一夜,决定干,哪怕是二十多个朋友全部反对也要干。

马云的一身侠气,使他和别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其实,对于互联网他也并不是非常有自信,而是认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经历,为了这种经历他也要去试一试。</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