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部风云史》第七十四章 西北首义刘先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尔泰的承化镇,已经从一个小小的寺庙展成为整个阿尔泰地区有数的大城镇,人口也已经达到了5万人以上。

但是局限于阿尔泰山南麓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这里总人口也不过才十万不到,在没有什么大工业的前提下,人口能够达到这个数字,已经是公孙云不断努力的结果了。

由于此地多为山区,少数为河谷,所以特别适合放牧。于是也自然而然的成了公孙云做好的牧场之一。

漠北为从哈萨克草原引进的汗血马、顿河马、阿拉伯马特地建设的养马场,就建在这个地方。经过七八年的不断引进和培育,整个阿尔泰山南麓大大小小的养马场中已经有了将近2万多匹马儿。

这些马儿固然有第一代血统的哈萨克马、顿河马、阿拉伯马,甚至还有原来的蒙古马、河曲马,但是更多的确是糅杂这各种血统的几岁小马。

如今漠北的机动步兵和骑兵已经开始逐步淘汰了蒙古马,而是装备更加高大的哈萨克马、顿河马、河曲马。但是这还不是公孙云理想中的骑兵马种,他想通过这些马场的建立,培育出漠北特有条件下的适应性马种,这种马不仅要具有蒙古马的一些特性,也要有高大的躯体。

反正现在骑兵和步兵用的马已经足够了,新马种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培育出来的,自己领地现在也不缺牧民,新马种的出现反而是迟早的事情。

在承化镇,公孙云神秘失踪之后出现的地方,公孙云在李军的驻地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说道这个人,就不得不提及西域地区最近由于受到内地影响而变的越来越蓬勃的革命形势。

公孙云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出兵就是趁着这个风向而动。

在1911年的12月,由刘先俊领导的迪化起义被新疆巡抚袁大化镇压下去了。原本按照历史的进程,刘先俊等人也会在起义失败只是被袁大化捕杀。

不过通过漠北在迪化的情报系统,公孙云实现得知了这次起义的情况。所以漠北在迪化还没有起义之前就已经得到情报,开始了前期布置。

所以在1911年的12月29日,起义进入败亡的最后时期,刘先俊带着一部分以军退入刘猛将军祠的路上,被迪化的漠北情报系统半途秘密营救了。

所以刘先俊等人也被送到了在承化的军营驻地。刘先俊以前也只是听过漠北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漠北,有了一个强势的总督,更多的也只是能在从中原进入迪化的一路上感受漠北的商品,其他的反而不是很了解。更不要说对漠北军的了解。

其实失败被营救,虽然活了下拉,但是在漠北人安排之下达到承化镇的一路上,刘先俊一直郁郁寡欢。

这次起义失败的确对他照成了很大的打击,不说他自己自诩留学过日本军校,算得上是一个将才。而且早先的布置也很到位,能够联合的力量也都联合了。

不过起义却在叛徒的出卖之下,提前动,悲剧性的失败了。

刘先俊并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所以在到达承化的一路上,不断的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他对沉痛的结果做了一番反思之后,马上就知道了失败的症结所在。

这次起义虽然是在大好形势之下动的,但是最致命的就是虽然袁大化聘他担任迪化军队的教官,可是却没有给他实质性的兵权。袁大化也不是傻子,一个受过新思潮影响的人刚到迪化马上委以重权,那他也不会当到如今这个官位了。

所以军队中的士兵,都是传统的士兵,虽然上手的武器变了,但是人的思想却不见的有多大的变化,无非是当兵吃粮,报效朝廷。士兵们对刘先俊更多的只是尊重,要说服从吗,在有主官的情况下完全谈不上。

这一条可以归结为没有军权。

第二嘛,就是起义的人员过于复杂,既有当地的哥老会,也偶一些开明商人,甚至还有一些地痞流氓,在以革命为重的前提下,不加甄别的进赛到队伍中去,实在是有欠妥当。这些人中有出卖起义谋取利益的叛徒也就不是那么奇怪了。

痛定思痛,所以刘先俊倒也没有过分的抑郁。反而是对漠北人说的新漠北有了一丝兴趣。一路上听护送人员诉说着漠北的一切时,那种自豪中带着些许神往的表情。刘先俊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确是忽略了北方这个安静的大省。

也难怪他忽略,本来就一直忙着训练军队。哪怕是公孙云的漠北宣布自治的时候他也还在跟同仁们秘密商量着起义的事宜,完全没有经历过多的顾及北方的新动静。更不要说这个时期西北还是个通讯靠吼的地带了。

听说了漠北宣布自治之后,刘先俊对漠北越的感兴趣了。人也从失败的情绪中跳出,总是跟那些漠北人打听漠北的方方面面。不过除了漠北各方面的变化漠北人都会言无不尽之外,唯独对漠北的军事现状一天也不透露。

一月刘先俊进入漠北下辖的阿尔泰南麓时,被一派新兴气象所折服,这里虽然大部分都是高山险地、戈壁林立,不过有人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虽然大地还是被大雪覆盖着,可是整齐的农庄房屋,确是他前所未见的。

临时停留的时候,他会好奇的上前跟庄民们打探,这里一直是这样吗?庄民们会很客气的告知,不是,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年了,他们原先都是中原各地的流民。

越了解的多,刘先俊会越震惊,这里不仅有整齐的房屋,大型的牲畜库栏,还有医官、学社,甚至还有元老院。

甚至还有最近才有的蔬菜大棚,专门为西北漫长的冬天提供新鲜的蔬菜瓜果。

当这些以往冬天根本不可能吃到的食物摆上饭桌的时候,刘先俊等人已经是震惊的无以复加了。

每个人在咀嚼的同时,都在思考漠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神奇?无以形容,因为自己在其他的地方都没有见过。

每个人在一个又一个惊讶之后,都会思考那个传说中的漠北总督,人们看来铁杆的满清拥护,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诡异?不可琢磨,他却在辛亥革命之后,宣布了漠北自治,自动的疏离了与清廷的关系。似乎坚决的站到了革命的一边。

如今他将自己等人救出,还要干什么呢?

一行人被一路上的震惊搞的是在有点麻木之后,也终于到了承化镇,这个传说中的阿尔泰新城。

先迎接他们的是该地的镇长,稍晚一些,他们又见到了赶来的驻军最高长官李军。在安顿好其他人之后,刘先俊被单独带到了军营之后。

在军营之中,刘先俊仿佛是个局外人,他有了自己的房间。他被告知那里是食堂之后,那里是军官办公地之后,没有人在管他了。

于是十几天来,他一直被这座军营中所有的事物所吸引。这里有他熟悉的晨操,军营歌声,不曾讲过的严格的军事训练,更有他心爱的毛瑟1898,甚至有些士兵的枪上还会安装一个他知道的狙击手专用的瞄准镜。

晚上,在蜡烛的陪伴之下,刘先俊还会到士兵休息的大会堂中,体验扫盲班特有的乐趣。

第二十天,刘先俊终于按耐不住了,他找到了李军,强烈要求见公孙云。他要当面向公孙云探知漠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公孙云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先俊所看到的一切,促使他迫切的寻找这一切生的那个起点。他要解开自己的疑问,同时他还希望能够为西域革命拉拢一个强力的北方大员。因为他知道在他起义的同时,他的同仁们在伊犁也在酝酿着迎接新时代的革命。

如果有一个像公孙云这样的大势力推动西域的革命会怎么样,刘先俊已经觉得自己热血沸腾了。

。。。。。。。。。。。。。。。。。。。。。。。。。。。。。。。。。。。。。。。。。。。。。。。。。。。。。。。。。。。。。。。

1912年,元月七日晚,以杨赞旭为的伊犁革命起义动,起义军一举攻占惠远城这个西北伊犁将军府所在地。

起义军经过激励交战,成功击败清军,击杀伊犁将军志锐。

元月十日,经过三天的筹备,伊犁临时政府宣告成立。至此西域诞生了他第一个民主政府。

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次起义成功之后,开始向着西域各地传播。

此时的刘先俊还在承化军营之中。

而袁大化在听闻伊犁将军志锐被杀,起义军成功攻占惠远城这座西北的军事要塞之后,大大的恐慌,连忙招集部将,开始商议镇压事宜。同时通知西域各地的州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准备对起义军和临时政府进行扑杀。

起义军也在杨赞旭的领导下开始积极备战。

终于在二月初,双方大战开始,起义军与袁大化派遣的清军在五台与精河一线展开搏杀。

。。。。。。。。。。。。。。。。。。。。。。。。。。。。。。。。。。。。。。。。。。。。。。。。。。。。。。。。。。。。。。。。。。。。。。

也就在二月初,公孙云达到承化镇。在布置好了一些列军事措施之后。公孙云在承化镇的军营之中,先接见了刘先俊。

但是,公孙云的开场白确是漠北情报系统刚刚送达的一份快报。

刘先俊快速的浏览着纸片上的信息,越看越欣喜,当他看到伊犁起义成功之后,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

看到起义军与清军交战的时候,他有眉头紧皱,开始为义军担心起来。

看完电报,平复了心情之后,刘先俊目视公孙云:“大人见谅,先俊失礼了。不知大人将消息告知于在下,作何打算?”

公孙云哈哈大笑,反问道:“不知先俊兄认为我漠北如何?”

刘先俊事实求是道:“一派新景,闻所未闻,刘某在日本时,也不曾加过如此景象,可比世外桃源。”

公孙云微笑莞尔,接着道:“先俊兄过讲了,不知先俊兄对我漠北自治有何看法?”

刘先俊却反问道:“不知大人,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国政府有何看法?”

公孙云微笑不语只是,在落座的茶几上,写下了四个字:我亦华夏。

刘先俊看着公孙云写的四个字先是一愣,随即与公孙云对视片刻。两人俱是哈哈大笑。

公孙云突然站起身:“我欲兵迪化,先俊兄可愿助我?”

刘先俊微笑着徐徐问道:“大人将如何安置清廷官员,如何对待革命志士?”

公孙云一愣,随即恍然人家已经问自己一方投石问路了:“清廷官员,支持革命则甄别留用,革命志士当团结一心,愿共立西北新天地。”

ps:票,票,收藏。</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