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猎猎龙旗》日本核危机的公众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前,日本宣布全部疏散福岛第一核电站20公里范围内居民,并要求30公里范围内居民呆在室内,同时,向疏散人群的临时安置点发放了稳定碘片。这三项措施,就是通常所说的“核应急短期对策”中的三大策略:撤离、隐蔽和稳定碘。

一般来说,核事故发生后,对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分为短期效应和远期效应。所谓短期效应,是指泄漏放射性物质产生辐射,直接对人体造成的威胁,这主要包括人体直接因核泄漏而遭受放射性物质照射而导致的直接损伤。针对这一威胁而采取的措施,为短期对策。此外,长寿命放射性物质散落到环境中,对土壤、水造成污染,这是远期效应。针对远期效应采取的环境去污、综合治理、受照人员随访等措施,称为远期对策。

日本核危机发生后,到目前为止,针对核电站周围居民可能受到直接辐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属于短期对策的范畴。

短期对策主要就是撤离、隐蔽和稳定碘。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采取了撤离和隐蔽这两个对策,而没有采用稳定碘。那么,日本政府如此决策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样做给我们有什么提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撤离”,或称临时避迁。在核事故发生后,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把放射性物质可能污染区域内的人员全部撤离出去,但是,撤离又是最难实施的,因为撤离对心理、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巨大。到目前为止,日本撤离了20公里范围内的18万人,尽管没有经济学数据,但根据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其花费必定非常庞大。而撤离人员的临时安置、医疗卫生保障、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又是一个巨大的开销。经济上的损失还在次要,撤离的组织、运输是对社会组织体系严峻的挑战。日本遭受地震海啸冲击,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交通运输能力大大下降,人群大规模转移十分困难。此外,撤离会对人群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公众情绪不稳定,这些都很可能在撤离过程中造成的混乱甚至是事故,导致人员不必要的伤亡。因此,不是说一旦发现有核泄漏就必须撤离,而是要综合考虑环境、人口、气象以及辐射剂量等因素后,做出是否撤离的决定。辐射剂量是决定是否撤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

各国均制定有撤离的辐射剂量标准值。日本的标准为有效剂量50mSv。这个标准的意思是说,如果通过人员撤离这个对策,能够避免50mSv的辐射剂量,就应考虑撤离。这个标准是相当严格的。因为,50mSv的概念,虽然是普通人标准的50倍,但也仅仅是一个放射工作人员一年的允许剂量值。也就是说,一个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一年可以承受50mSv的辐射剂量。按照这个标准,日本政府及时疏散了20公里范围内的18万居民。这给灾后的日本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仅仅是经济负担)。

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被要求呆在室内,这就是隐蔽。隐蔽的目的,在于避免接触放射性烟云和沉降物。日本采取隐蔽的标准是有效剂量10~50mSv,并综合考虑天气、时间、泄漏的发展、公众心理影响等因素。如果仅仅考虑剂量水平,目前30公里边界处的室外剂量最大值已经达到170mSv,大大超过了隐蔽的标准,也大大超过了撤离的标准。然而,日本政府仍然只是对这些居民采取隐蔽的对策。这反映出,日本政府预测,这一区域的居民通过隐蔽,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事实上,此时已经错过了撤离的最佳时期,在目前的辐射剂量水平下,公众选择隐蔽在室内,关好门窗,避免放射性沉降灰沾染,比出门撤离要好。当然,如果辐射水平进一步升高,达到可能出现确定性效应的水平,还是要考虑撤离。但本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

最后一个对策,就是稳定碘。稳定碘一般是隐蔽的一个辅助对策。从理论上讲,撤离的人已经离开了放射性物质可能波及的区域,应该是安全的,所以不用稳定碘。而隐蔽的人处于放射性污染的区域内,因此,要考虑服用稳定碘,以阻断人体摄入放射性碘。然而,日本受灾范围太大,居民并没有撤离到绝对安全的地区,所以,在撤离人员的临时安置点也准备了稳定碘。

稳定碘策略是最容易实施的,因为碘片价格低廉,也非常容易得到,供应充足。但是,使用稳定碘的决策,要比撤离和隐蔽更加慎重。这是因为,稳定碘虽然能够阻断放射性碘的摄入,但是,稳定碘本身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甚至会产生导致严重后果的急性效应。笔者曾撰文指出,稳定碘的使用,实际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是说,只有预计辐射危害大于稳定碘的危害,才使用稳定碘。尤其是大人群服用稳定碘,后果难以预料。所以,日本政府虽然把碘片运到了各居民点,但没有决定使用。

最后,通过日本已经采取的短期对策,我们推测一下这次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日本到现在仍然拒绝使用稳定碘,这说明,日本政府相信,目前,辐射对当地居民的危害不足以超过稳定碘带来的危害。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中国东海岸地区,某些人抢购食盐补碘,毫无意义,况且,食盐中的微量碘根本就起不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人体内电解质紊乱造成严重生理后果(见笔者前文)。第二,辐射水平升高与发生病变,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辐射水平一升高,就必定会导致人体发病。日本的短期对策,仅仅局限在福岛电站周围三十公里范围,这说明,虽然日本包括东京地区大范围的辐射水平有所升高,但还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可以预见的辐射危害。中国远在千里之外,因辐射影响而导致发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劳命伤财去考虑什么短期对策。</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