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仕官风流》第二章 驻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驻村

游立信虽然身为副镇长,但他的坐驾,却是和赵建齐一样,只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因为盘山镇政府目前拥有的唯一辆吉普车,是县里前年淘汰下来的,目前自是镇党委书记江平的坐驾,至于镇长高正林,则配了辆洪都牌125摩托车,据传这辆摩托车,还是县交警大队缴获的走私车,但不管怎么样,拥有了这辆摩托车,咱们的高镇长水准,也算是进入摩托化时代吧。.

“游镇长早啊!”赵建齐和林晓东见到来人,自是忙打招呼。

“小林,这位是小赵吧?”游立信到是没什么架子,亲切的跟他们打起了招呼。

“游镇长您好,我是新来的赵建齐。”赵建齐微笑的伸出手,自我介绍道。

“小赵同志很年轻嘛,我听**长说起过,你也名转业军人?”游立信点头笑笑,跟赵建齐握了握手。

此次同行的还有另外二人,一个镇干事陈飞和计划办的刘同仁,一行五人骑着自行车,便开始上路了。

前往石门村的道路,都是盘山石道,除了前半段路程,骑车还算方便外,后半程路,也只能是车骑人,在推车前进的过程中,赵建齐自是找话跟游立信的聊了起来。

游立信今年刚41岁,浓眉方脸,一脸正气,显得精神十足,说话也比较爽快,对于这样的一个领导,赵建齐自是多了亲近和结交之心。

在与游立信的聊天中,让赵建齐惊讶的是,游立信当年服役的部队,竟然和他服役的部队是同一个师的,而且他还参加过当年的南疆战斗,曾经担任过排长,代副连长等职务。

有过相同经历的和这样的巧遇,把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这也让游立信对赵建齐这个新兵蛋子大生好感,接下来的路途中,有着战友这个共同话题的二人,到是越聊越投机起来。

林晓东与随同的镇干事陈飞,见赵建齐一路上跟游副镇长,说说笑笑的情形,那可是羡慕不已,毕竟得到副镇长的亲睐,那在镇里无疑是座硬靠山。

他们一行五人赶到石门村村支部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这样算起来,他们竟然走了差不5个小时。

这一路上赵建齐可是深刻的体会到了,石门村的原始自然风光,还有这盘山环绕的山间小道,让人仿佛来到远古山村一般,有这样原始风貌的山村,自然也就不难明白,为何这盘山镇会如此贫穷落后。

同时赵建齐还知道了这石门村的历史,原来这石门村以前的行政单位是乡政府一级,在90年的时候撤乡并镇,成了今天的石门村,撤乡的原因除了相应国家的减少基层单位政府,提高农民收入的口号外。

还有个主要原因就是这石门乡太偏僻了,乡政府设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根本没几个人愿意来上班,以前的乡长办公,都是在盘山镇的家中,考虑到这其中的因素,最后县里把盘山镇周边的三乡一镇,合并成了如今的盘山镇政府;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盘山镇,人口位列全县第一的原因。

“游镇长,怎么这次你也准备常驻我们石门村?”石门村村支书孙友正,在在村里遇到他们一行人时,口气中带着一丝熟络的玩笑。

游立信并没有因为孙友正的态度,显得有丝毫的不高兴,相反还亲热的拍着孙友正的肩膀说:“老孙啊,俗话说来的都是客,你总不会把客人都拒之门外吧?”

“你老游要只是来做客的话,我举双手欢迎,如果有别的目的,那今天可就门都没有。”孙友正显然也不是好糊弄的,从二人的对话中,也不难看出彼此的熟悉。

赵建齐走在后头,从进村口开始,他便观看起了这个村庄的地形,这石门村可谓是半山半水,整座村庄依山而建,村正面是一块小平原,放眼望去,估计约有数百亩水田地,村东则是石江河流,也就是西江水系的源头,村后左右,一眼望去则都高耸的青山,从自然景观来说,这里的生态环境无疑是非常原始的,但显然原始这个字眼,就是代表了贫穷。

石门村隔江对岸的则南山村,这两个村正是赵建齐这次所要负责的农业地,所以他的目光,很自然的投向石江对岸,然而山林烟雾渺渺,放眼望去却是云雾茫茫,这让他不由想起一句古诗: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在走进村委会时,赵建齐发现这石门村支部的办公地点,其实就是一间大祠堂,看其古旧的风格,估摸着怎么也得有百年历史,着实有些沧桑感。

偌大的祠堂右边几个房间,则是村委会的办公室,左边几间房间,竟然挂着石门村小学的牌子,正中间的大堂,还供有神牌,这明显是村里用来祭祀的,看到这一座大祠堂,竟然有如此多用处,赵建齐不由充满感慨,这就是穷困中的百姓智慧啊。

在挂着村委会办公室的房间里坐下后,游立信喝了口凉茶,收拾起情怀,表情凝重的道:“老孙啊,你也应该体谅下镇里的难处,去年你们村,可是大部分农户,连一分钱粮都没有上缴啊,你作为村支书,是有义务为村民做工作的,多少总的缴纳一些税收,否则今年的稻谷种子,要是县里批不下来,到时候你可别到镇里来哭诉啊!”

听到游立信的话语时,赵建齐到也没奇怪,从这一来走来,他也领略到了这里贫穷程度,随即他端起桌前的茶碗端了起来。

孙友正这时面显难色的抱怨道:“游镇长,去年我们村的亩产粮食,还不到400斤稻谷,如果除去上缴的统筹,提留等费用的话,我看我们村村民,今春就都该去乞讨过日子得了。”

孙友正的这番说辞,让赵建齐觉的有些惊讶,他刚才进村时,可是特意看了下村前的那块平原田地,按理说那样田地,因该不会太贫瘠的,别说亩产破千斤,但起码产个700斤以上,因该不会太困难的,虽然心怀疑问,但因游立信此时是在谈工作,赵建齐也没有实地考察过,也就没有开口,只是把这事给记了下来。

想着心事的赵建齐,下意识端起茶碗喝起了手中的茶,只觉入口甘醇留香,不由一愣,低头看了眼碗中的茶,汤色悦目,淡淡的茶香更是扑鼻而来,入口的那种甘醇,竟然与自己后世喝的上等龙井云雾茶,也丝毫不逊色。

这个发现让他觉的大奇,难道这茶是孙友正,特意买的极品茶叶,用来招待领导的?心存疑问的赵建齐,抬头看了眼孙友正,忙否决了自己这个想法,显然看起来老实正派的孙友正,不可能下这样的本钱。

如是一想,赵建齐转头向坐在自己下手的石江村民兵连长陈林,低声赞道:“老乡,你们这茶口感很不错嘛!”

“呵呵,也就是野山茶,我们村漫山遍野都是,没什么好稀奇的。”陈林憨厚的一笑,并没有觉的这有什么奇怪。

“你是说你们村漫山都是?”赵建齐眼前一亮,他心里可是明白以这样的茶质,要是经过加工工艺的包装,再加上广告的效应,那绝对有资格进入一流茶叶的市场,这可是笔巨大的潜在财富啊。

得到陈林的肯定答复时,赵建齐可是恨不得立即走出去,好好的去山上印证下这个事实。

“老孙啊,你们的难处,我都理解,不过你也要理解政府的难处,这段时间里,你必须跟村民好好沟通下,起码每家也该先上缴一到三成提留,否则今春的春种种子,和化肥县供销社不批的话,你们村可就真得要去乞讨了。”游立信见孙友正不松口,态度不由强硬了起来。

孙友正其实也知道这笔帐赖不掉,见游立信采取了折中上缴方式,也就顺坡下驴的说:“老游啊,你给我半个月功夫,我尽量争取说服村民缴纳一些吧。”

“哈哈,老孙啊这就对嘛,镇里的工作你要支持,同样你的难处,我们也会想办法照顾的,这不今天农技站的同志,也随同我一起下来了。”游立信见他松口,随即起身拍了下孙友正的肩膀,端起茶碗一口把剩下的茶水喝了个底朝天,至于茶水的个中滋味,游立信显然根本就没有丝毫意识。

“老孙,多余的话就别说了,我还得去趟南山村,晚上回你们村吃饭,春耕的事情,以后由小林和小赵同志指导,至于你们村计划生育的事情,你就找妇女主任,向刘同仁干事汇报下。”游立信的工作作风,显然硬派,但却并不粗暴。

因为在赵建齐的记忆中,他记的在报纸上报道过一些乡镇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在收取统筹,提留等税收时,在得知村民交不起的情况,粗暴的赶走百姓家养的猪牛抵押,此种行为被老百姓比喻成土匪行径。(笔者:推到房屋和牵牛赶猪抵押情况,在上个世纪时,我们村真实见证过,不过21世纪后这种野蛮行为,的确不曾发生了。)

“小赵,你作为一个新同志,可得好好向小林学习,争取尽快把工作熟悉起来,多为百姓干点实事,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游立信在前往南山村时,对赵建齐鼓励了一番,到是出自他的肺腑之言。</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