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模范丈夫》61-武清新编-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属下以为,这第九第十两军,应该编作马步混合军,专司城防一职,辅以后备。.”说罢,须佑一环视众人,最后看向党崇孝道,“至于这两军的领军,属下觉得原第一军的第四指挥使刁长弓可胜任第九军的军都指挥使一职。原第二军第四指挥使国珣,可担第十军领军一职。”

刁长弓与国珣,都是须佑一从京城里**来的禁军,以前是分别是十将与将虞侯,后都升为都头,再迁升为指挥使。上次党崇孝带兵前往夏境打劫,留守丰州城的便是须佑一与这两人。

至于须佑一提到的马步混合,党崇孝还是比较赞成的。丰州没有厢兵,城内防卫就只能靠武清军自己,以及衙府里那百十名弓手。既然如此,作为武清军本部的丰州城,防务自然只需步军便可。第九军专司驻防丰州城,而第十军专司驻防永丰新城,两军各备两营马军,配合三营步军,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那就这么办,各军的都虞侯以及司马部暂时不设,一切军令均自司马院出。”党崇孝手指轻叩桌面,心中很是松了一口气。“不过事先说好,今次所议之各军领将都只是暂任。今后要是有不能胜任者,我定会毫不留情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武清军各军的领将以及编制都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党崇孝等人便开始商议乡兵的事。

乡兵也是兵,有兵就必有将,可问题还是难在该谁来充任各团乡兵。各县乡兵的副总领可由当地县尉兼任,可县尉毕竟不是职业军人,只是朝廷军制规定要这么办,所以统兵的大任还是要落到武清军的头上。

党崇孝能拿得出手的人,都已经安排了司职,这些人忙着整训自己的军伍还来不及呢,即算兼了总领,也没时间和精力去打理。

“此次招募乡兵是由属下负责,目前已招募入册的乡兵有两万一千六百零三人。”勾钧掏出一本名册,稍事翻看后说道,“其中挑拣壮健者计一万五千九百八十四人充入武清军,余下的全划拨为乡兵。也就是说,再挑拣四百余人,武清军就可满员。”

说罢,众人齐齐看向勾钧,不明白他这时候说这些究竟为何。

皱着眉,赵德昌开口问道:“勾大人,你是否有妙计可安?”

“倒也谈不上甚妙计,只是属下以为,武清十军共两万五千余人,总不至于全待在丰州城内吧!”

闻言,党崇孝好像领悟到了点什么。瞑目深思片刻,一拍掌道:“原来是这点没想到啊!”

“德朴,你想到什么了?”见状,赵德昌很是不解地问道。其余几人,也均向党崇孝投去询问的目光。

党崇孝略显得意地摇头晃脑道:“咱们一直在讨论四县乡兵该由谁来统领,可是咱们却忽略了武清军的驻地问题。大家想想刚才勾大人的所言,武清军满员便是两万五千人,即算丰州城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可又有这个必要让武清军全员驻在丰州城么!”

“没错,属下正是这个意思。”见党崇孝开了窍,勾钧笑着向众人解释起来。

其实勾钧的意思是,武清军大可将各军安排到治下四县去驻防。丰州城作为武清军的本部,除专司城防的第九军外,第一军与第三军也驻在丰州城。而西南面的安县,因为临近夏州,可以安排他的第四军与别珂的第五军在此驻防。

永丰县因为即将筑造新城,又定了第十军驻防,因此只需安排赵德昌的第二军与章牧的第六军驻防永丰便可。余下的常明县与舒县,因为靠近内路的保德军,因此一县只需驻防一军。这样一来,乡兵的统领问题就解决了。武清军不仅能很好地担当起丰州地界的防务,还能在整训完本军后,抽出时间来料理县下的乡兵。而无需再像先前考虑的那般,由谁兼任统领一职主事乡兵。

勾钧一说完,众人均是大为赞赏,连夸此法甚妙。

其实勾钧的主意,本就是再简单不过的军务安排罢了,只因在座的一众人等都是军盲,根本不通军务,所以才会大为惊叹。

接下来众人又讨论了一下乡兵人数的议题,赵德昌认为,乡兵人数不必每县都相同,而是因根据各县所处地理的实际情况来定员。像常明县与舒县这样靠近内路的县,乡兵人数有一千足矣。而安县临近夏境,乡兵人数应该满员为五千人。至于永丰县嘛,倒也可以编制满员。

关于赵德昌的这个建议,须佑一却不同意。他说官家的口谕中便提及到了,让党崇孝大力发展兵力,还许了三团没有定额的乡兵。须佑一认为,官家的意思应该是说,除去各县应有的乡兵外,额外再编制三团。

须佑一刚一说完,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党崇孝先前可没怎么去细细琢磨那份诰书,现在回想起来,好像还真是须佑一说的那般回事。这乡兵要么就不招,要招的话就应当是招四团才对,因为丰州下辖四县对不对。可既然如此的话,那为什么诰书上说的不是四团而是三团呢?

想到这,党崇孝赶紧招呼咪洛去将那已收藏到书房内的那份诰书拿来。少顷,咪洛捧着诰书回转了来。展开一看,黄绢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特许于丰州境内再编练三团乡兵’。

党崇孝细细地琢磨着‘特许’,以及‘再’这两个词。良久,才缓缓而道:“我想,官家口谕中提及到的要我大力发展兵力,应该只是指这三团乡兵。官家在口谕中一再提及,只是怕我不把乡兵瞧在眼里,不花心思去尽心打理,而非是让我私下里再去豢兵。”说道这,党崇孝望向赵德昌问道,“元休,可知我大宋乡兵都有哪些?”

“这就多了,十五路里均有乡兵。光是这河东路便有神锐、忠勇、强壮、义勇,及弓箭手等乡兵号。好像是,这河东路目前的乡兵人数便已达八万余人。”

什么,光是一个河东路而已,竟然就有这么多乡兵,官家这大肆铺张兵制到底是在搞什么呢?党崇孝很是烦闷,恨自己没有一个熟识朝廷各制的帮手,光凭自己这半吊子水平,根本就不能完全理会官家的意思。

唉!党崇孝摇摇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这样吧,既然是官家要求,咱不得不从。三团就三团吧,那常明县与舒县的乡兵合为一团,乡兵仍在户籍地。团总领以赵嘉祺为正统领,宫保刚为副统领,两县县尉也为副职协助,其余两县各为一团。”

赵嘉祺统领的乡团,被定名为健锐。别珂为正统领的乡团定名为钢锐,而章牧统领的乡团,则被定名为锋锐。各团定员却不再是早先商议的十指挥,而是增加到十五指挥共七千五百人。

这样一来,一个小小的丰州,如今便有了四万七千五百人的兵力。虽说目前实际兵员数并没有这么多,但这是迟早的事。军械、粮草以及着装,这些不日都会由太原府的都转运司职运至丰州城来。可因为上回孟洛在党崇孝这里吃了瘪,想来即算他不敢违背上令,却也定会将些老旧残破的物资来充数。因此党崇孝不得不再做打算,让作院日夜赶工,争取早日让武清军及三团乡兵都能用上趁手的军械。

武清军目前只有第一军与第二军全员有马,库世维答应过的马匹,如今也只剩四千余数没有运到而已。也就是说,党崇孝手上现在有两万三千匹马可以支配。武清军有八军是马军这不假,可党崇孝听取了纪平文的意见,认为一军不必全员配马。毕竟,每一军里都有为数不少的非战斗人员。这样一来的话,实际上每军配马只需两千匹足矣。

这样一来的话,按需分配下去,党崇孝手里头尚还有八千多匹马。这些马党崇孝可不想拿去卖了,他留着还有大用呢。三团乡兵不可能都是步军,这不利于战事的需要。当然,也不可能全是马军,党崇孝就算有这个想法,他也弄不到这么多的马。再说了,丰州没有几处大的草场,即算他能弄到数目如此庞大的战马,也是养不起的。

除健锐团只配一千匹马以外,其余两团各配两千匹马,余下三千余几,可圈在丰州城郊外饲养,以作损耗的补充。

至于各军驻地的营房,这就不属于党崇孝操心的范围了,只需将银钱拨下去,由各军自行安排便是。可这样一来的话,党崇孝手里的钱又不够用了。

先说武清军的耗费,按军例来说,大宋禁军的军薪支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现银支付,其中军薪为主体,郊赏与随衣钱为辅。每年支付给军士的现银军薪,合计为九贯半。二是每月耗费的粮食,禁军中军标准是每月粮二十五斗,折成银钱就是二十一贯。最后是织物收入,每军士年支出需十一贯钱左右。

除去物价时时不同,以及额外的军功赏赐,光是这样按均价算下来的话,两万五千人的武清军,一年的军薪支出就达到了百万贯。

两万五千人需要多少房舍,又要耗银多少,党崇孝都不敢去想了。

再说所需军械吧,一把马曲弩需钱一贯三,配五十矢需钱一贯。一把寸札弩需钱一贯一,配矢二十需钱三百五十文。一把银合刀需三贯三百文,一身军服耗银八百文。这样算来,一名武清军身上所配,就需耗银至少十贯。

战马要养、损耗要计、房舍要建,各军备用开支至少得五十万贯,这样一来的话,党崇孝手里那北、西两副城卖地得来的两千几百万贯,只是在武清军身上便耗了四成。

可这还有两万多乡兵呢,党崇孝可是应了军薪按武清标准的七成来给付的。这样一来,又要耗去百万余贯。永丰新城的建筑可不能像丰州四副城这般卖地了,那河汊处的四方圩田也需得先掏钱来修筑。

可以这么说,党崇孝这个富家子不过只是做了半月不到,眨眼见便又变成了穷人。

“常明,能不能尽快将其余两城的地,也拾掇着卖喽!”

常明,取自‘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是观文殿大学士吕端替赵嘉祺取的字。当初党崇孝请赵德昌向贵妃请字,只是因为赵德昌在汴京要处理的事务太多,顾不得入宫请字,因此才求吕端给取了个字。不过对于赵嘉祺来说,观文殿大学士这样的从二品高官替自己取字,足已令他自豪了。

赵嘉祺闻言摇摇头,“东南两副城原本只是作为军营之用,并未规划商业。况且,有西北两副城,已足够商事了。再辟,怕是达不到什么效果的。”

“其实,就目前丰州衙府所蓄银钱而言,足以支付一年所用有余,咱们还有的是时间。”赵德昌似是胸有成竹般谈笑自如,“明年这个时候,想来那二百余万亩的圩田,应该能给丰州带来一笔丰厚的财源。还有丰州城的会市课税收益,以及德朴你那酒坊中的玄银与赤金,也能给咱们带来大笔的收益。再有就是,武清各军习练一段时日后,总还是要找机会出去历练一下的,纸上谈兵终不是什么幸事。那夏境良马众多,正好可以派兵去磨砺。”

赵德昌的这番话很在理,就目前来说,银钱倒还真是不缺,党崇孝担心的只是后济问题。若圩田丰收,自然是一大笔的收入。截留的课税与玄银以及赤金的销量也能给丰州带来不菲的收益。

最关键的是,赵德昌与党崇孝想到一块去了。武清军在校场上练得再好也是无济,还得真刀真枪地上得战场经历一番才能成器。而夏州,正是一块不错的试金石。既锻炼了武清军,又能顺上不少的良马,还可以搅得夏州李家整日不得安宁。这实在是一件一举多得的美事,何以不教党崇孝宽心呢!</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