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欢喜冤家朦胧情》二零二 亲人回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三九里的嘉峪关,苍白的天空虽然没有落下雪花。但是,戈壁滩上那块浑然天成的战场已冻得硬邦邦的。早就沦陷在一片湿气很重的雾霾中,只能隐隐约约地瞧见已到半空中的太阳啦!

不见了,往常的战鼓隆隆、旌旗飒展、剑戟铿鸣,杀声一片。只有两座城墙遥遥对望着,城门两边都建有一人高的碉堡。每个碉堡的洞眼里,都隐藏着两双睁得牛眼似的眨也不眨的眼睛。它们的主人,此时此刻紧握着箭上弦的弓弩。密切注视着对面是否有敌情哦!

遥遥对望的两座城墙上,寒风肆无忌惮地袭击着敌我双方“全副武装”的巡逻兵。虽然,露在外的脸颊、鼻子、嘴唇感觉到恰似遭遇到利剑的刺激般痛楚不堪。但是,心系着“保家卫国”使命的他们却必须高举着长矛和盾牌。继续昂首阔步地迈着整齐有序的步伐列队行走,谁都不想让对面的敌人看出自己狼狈的样子啊!

于是,寒冷的空气中就只充溢着两道单调的“咯吱、咯吱”声。可谓是嘉峪关一年里较为难得的清净哦!

戈壁滩对面山崖下,往常清澈透明的东湖已经结上厚厚的冰。岸坡上面的枫树叶子全都掉光了,落在冰上犹如铺了一条红似火的薄毯子。仿佛要为冰底下的水生动物、植物们御寒哦!

那两族掩盖着山洞口的爬山虎,在严寒的侵掠下只是比往常绿得稍微逊色一些。依然显得郁郁葱葱的势不可当呀!

洞口两块巨大的石块后面,四男、四女八位小孩大气儿不敢出地趴在石块上。一个个充满稚气的眼睛目不斜视望着斜对面的东湖,心里好奇地想着大自然的美景是从何而来呢?

当然,一颗颗稚嫩的心里还常驻着一条共同的疑惑:走了很久的小青奶奶,咋的还没回来呢?

这八位小孩的身后,默不吭声地站着各自的爹娘。一群二十几岁的男女,眼光全都落在各自的孩子们身上。只要哪个孩子不留神发出了一丁点儿的声音,就会被身为爹娘的人拖拽到山洞最里面啦!

这群大孩子身后石洞中央的石桌上,供奉着“天帝”、“观音”、“寿星”、“土地”和一些写了黑字的纸牌位。前面的四只洁净的圆盘子里,粟荠窝窝头、糯米团子、荞麦煎饼、豆浆奶尚且冒着淡雅的热气;六支手指粗的红蜡烛,在三樽烛台上燃烧着;它们的中间摆放着三只青铜香炉,里面的云檀香同时冒出丝丝缕缕的青烟。犹如几位婀娜多姿的舞娘一样,飞在半空中翩翩起舞着……

石桌边正襟危坐的余小兰,手握着铁剪子每隔一会儿就小心翼翼地剪掉燃尽了油的蜡烛线头。时不时地轻揉着干涩的眼睛瞅向洞口,随后就摇头叹气地喃喃自语:小青姐走了有些日子,至今还未回转。她去老家东郊口的法场送公爹和麒麟最后一程,莫非被朝廷官兵们识出来了早已出了意外哦!

嘴里念叨完了,她就会离开座位“噗通”跪在石桌前面的地上。满脸虔诚地弯腰俯身磕拜三下才抬起头,凄然泪下地嗫嚅:各路神仙菩萨,自从小青姐离开了这里。咱就每天焚香点烛膜拜你们,望你们和远在家乡的万府列祖列宗一起显显灵。有啥报应就冲着我来,只愿你们能庇佑小青姐平安归来啊!

这会儿,石洞外面的几棵大树早已落尽了曾经碧绿、厚实得如同伞儿一样的树叶。任谁怎么小心翼翼,都再也无法藏身于其中啦!当然,余小兰也不能安排男儿郎们轮流上树“放哨”。顺便看一下山脚下宽宽的土路上,是否出现了小青姐的身影啦?

深冬里天寒地冻的,每天啥事都不能做。整天只能这样心神不定地坐在石桌边,焚香点烛膜拜自己所供奉的四尊菩萨。时不时地拿着铁剪子小心翼翼地剪掉蜡烛黑线头,时不时地跪地磕拜四尊菩萨低声诉说一番;一边仔细倾听着洞口边八位小孩的动静,一边小声地重复叨念着心里的担忧。不厌其烦地瞅向洞口的眼睛都已经瞅得干涩了,一颗心儿总是“噗通”狂跳着。她感觉自己都郁闷得快要窒息哦!

此时此刻的余小兰,就算哪位神仙菩萨垂怜她的苦心送她九颗脑袋。都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小青姐已经乔装打扮成马车车夫。与小翠姐一起先行去了银凤妹的娘家——苏南华阳县牵牛镇的王府啦!

与生俱来就忠厚、老实的她,当然不会想到:自己平素最为敬重的大姐林小媛,已经领着林府侍卫一行人带着可以过关卡的“腰牌”赶来嘉峪关。接她和小青姐的子嗣们离开两个石洞,去王府与三位万府老夫人回合-----

其实,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余小兰和咱们一样只是凡人一枚。不可能像神仙一样变成一只苍蝇飞出石洞,或者像“孙猴子”一个“筋斗云”翻出石洞外。又怎么可能猜得出,身在数千里之外的亲人小青姐为何迟迟未归呢?

陡然,石洞外传来“咯吱、咯吱”繁杂的脚步声。八位趴在石块上的小孩,都赶紧蹑手蹑脚地跑向里间;他们的爹娘一齐跑到石桌边望着唯一的当家人,一个个神色紧张、浑身颤抖地指着石洞口不敢吭声啦!

毕竟,他们全都出生于豪门宅院。自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可谓是娇生惯养的一代人哦!往日呆在富贵显赫的万府,从未经历过一丝一毫的江湖“险礁恶浪”。几个月前突然遭遇万府惨变早就吓破胆啦!跟着叶小青和余小兰藏身在石洞里,他们一旦听到外面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神色紧张、浑身颤抖。这会儿,脑袋哪里还能保持冷静的状态呢?

看到这里,余小兰心里也禁不住地“咯噔”一下:当初,林府侍卫送咱和小青姐以及这些孩子来此的时候。并未发现有谁跟踪,山脚下也没人盘问。今儿个,这是来了什么人呢?该不会,是官府的人得到信儿来抓咱和这些孩子吧?

心里发慌的同时,脑海中的潜在意识却提醒着她:这会儿,我在这群孩子面前是唯一可以依赖的长辈。不、不能,我绝对不能先“自乱阵脚”呀!

这么一来,余小兰“噗通”狂跳的心儿很快沉静下来。她一边飞快地收拾石桌上面的菩萨和纸牌位,一边转向浑身颤抖的孩子们压低嗓音说:现在,你们都躲到最里间去。待会儿不管发生啥事儿,你们记着忍住声儿不要出来。肯定能够躲过这一场劫数哦!

她的话音一落地,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孩子们犹如一群脆弱的小鸡一样。一窝蜂蹑手蹑脚地溜进最里间,那条乌漆抹黑的长圆形过道里啦!

望着孩子们失魂落魄的样子,余小兰心里禁不住暗自下定决心:今天,不管遇到啥麻烦。我都必须昂首挺胸,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样啊!

想到这里,平素一贯胆小怕事的她。虽然心儿依然“噗通”狂跳,但是却硬是将腰板挺得毕直的。一边轻轻地走向石洞口,一边在心底思量应对官兵们的说辞哦!

这时,杂乱的脚步声相继停在石洞外面。而且,有人在拨动遮掩两个洞口的“爬山虎”藤蔓啦!

片刻之店,石洞里飘进银铃似的女人声:居侍卫,当初送小青妹、小兰妹和她俩的子嗣们入住的就是这俩洞口。先前,我跟爹爹来过这里两次旅游。不会记错呐!

随之,飘进来的是浑厚粗犷的男人声:四小姐,当初我陪着御使大人在苏南华阳县执行公务。没有机会一起护送她们来此藏身,也就不可能知道确切位置。这会儿,你可得仔细回忆……

没等他说完,骤然响起银铃似的女人声:居侍卫,就这里两个洞口靠在一起。我记得清楚楚,你就赶紧安排人手搬去两洞口的大石头吧!

闻听此言,走到洞口边的余小兰忙不迭地低呼:这位兄台,咱林大姐确实没记错。最近这些日子,小青姐又冇在这里,咱和孩子们已经憋坏啦!

她的话音一落地,外面的男人立即压低嗓音说:大家听清楚,虽然凭着御使府的“通关腰牌”。咱们一路畅通尼阻地来到这里,但是嘉裕关的山上尚有部分达官贵人在欣赏冬季的枫叶。你们搬石头的时候还是要悄然行动,以免引起他们的疑惑啊!

立时,就响起男人们刻意压低的附和声:头儿,咱们都懂得在这里做事必须谨慎,你就只管放宽心态吧!

说着话儿,一片搬动石头的“咯吱”声。就隐隐约约地钻进石洞里啦!

此时此刻的余小兰,已经忘记了躲在最里间通道的孩子们。她捂着“噗通”狂跳的心窝,隔着逐渐减少的石头紧紧张兮兮地抛出常驻心口已久的疑虑:林大姐,你是否有小青姐的消息呀?她、她、她……,这么久不回来。一定是……,出了啥意外吧?……

说着话儿,泪水如同“开了闸板的洪水”一样快速弥漫了双眼。她急忙闭紧嘴巴转过身去,掏出手帕使劲儿擦拭眼泪啦!刚才一不留神说出“意外”两个字儿,心里既懊恼又暗自责怪着自己说出不吉利的话。于是就硬生生地吞下没说完的话儿,只感觉整个人虚脱得快要窒息哦!

看到这里,林小媛急忙跨过被府内侍卫们搬去一半的石头。一手将颤抖着身体、声音哆嗦的主儿搂进怀中,一手轻拍着她的肩膀心疼地说:小兰妹妹,你青姐这会儿已与三位老夫人相聚在银凤妹妹的娘家。你就别再担忧她咯!

这番言语,刺激得余小兰抓耳挠腮地嗫嚅:林大姐,三位老夫人与咱们万府一别之后就一直下落不明。这次,小青姐离开石洞是回老家县城送公爹和夫君最后一程。她们怎么可能有机会相聚呢?你一定是看我不开心,就编出善意的谎言哄我开心哦!

林小媛扳过她的身子,盯视着她的眼睛温和地说:小兰妹妹,咱说的话儿字字句句都是真实存在着。待会儿,我就会告诉你她们的详细情况。你千万别再心烦意乱啦!

最近几日,外面一直笼罩在湿气非常严重的雾霾之后。余小兰每天无法领着孩子们出外劳作,呆在石洞里除了吃喝拉撒简直就无所事事。只能在石桌上摆上三尊菩萨像和手写的纸牌位,随后在它们的前面放上四样供果、再点燃小蜡烛焚香跪地膜拜。如此千遍一律、烦躁无趣的日子,早已将她的心儿推残得不堪一击哦!

这会儿,林小媛的话语恰似为她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心结。终于,她破涕为笑地转向最里间低呼:孩子们,咱们的亲人来了。都快出来看看是谁吧?

立时,躲藏在最里间过道上的大孩、小孩就犹如一群“下山虎”争先恐后地涌出来。大家伙迫不及待地瞄向来者,几乎同时发出不敢置信的欢呼:哇塞,咱们总算不用再呆在这憋闷、无聊的石洞里。真是太好啦!

这群孩子脸上流露出来的笑容,和很显然是压抑已久的欢笑声。瞬间感染了林小媛、余小兰,和已经搬完洞口处石头的林府侍卫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地张开长长的双臂,紧紧搂住这群出生于豪门却突遭家庭变故的孩子们。忙不迭地说:孩子们,风雪过后就是晴天。你们经历了磨难,也是一次不错的锤练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