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朝种地的日子》第十五章 县试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举起于隋朝,始于大业年间,就是那个被称为千古第一暴君的隋炀帝。

后世,我们从小就被灌输,隋炀帝是多么残暴,多么昏庸,多么荒淫无道,多么残忍好杀。作为一个皇帝,他把皇帝能干的不能干的坏事都做尽了,他害得中华大地尸横遍野,战火风飞。他把一个大好盛世,变成了人间地狱。

可是从没有人告诉过我们,隋炀帝是多么英勇善战,也没人告诉我们他开凿的运河比长城还要伟大,更没人告诉我们,他提倡的科举对整个国家民族意味着什么。

寒门如何出贵子?科举。

无论学子出身富贵,还是贫寒,这是成为人上人的唯一途径。好比后世被人吐槽烂了的,中国式教育。

国家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远大前程,一个人的未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家庭出身和后天努力。

但国家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只要读书,就会保证无论各种家庭出身的学子,都使用一种教材,一样的老师,希望的试题。

这种教育和选材之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保证大多数人公平教育的权利,保证大多数人只要通过自身努力,就有向上的阶梯。

后世整天在网络上卖弄思想的文人们,对古代的科举,当代的教育嗤之以鼻,却对西方的一切奉若圣经。

他们不会告诉你,西方贵族统治制度下的西方,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是一种奢望,却不会告诉你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精英对科举制度的惊羡。他们会告诉你义务教育种种弊端,却不会告诉你,西方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惊叹。

他们会告诉你,西方的学生是多么了快乐,却不会告诉你国家每年在教育上的巨额投资。他们会告诉你,西方人是用玩的方式在学习,却不会告诉你,整个亚洲,都是在中国的影响下,都是以教为主。

他们会告诉你,填鸭式教育对学子的残酷,却不会告诉你,西方奉行的精英教育。也不会告诉你,贵族学校永远对贫民学习关闭,更不会告诉你,精英学校高额的学费,普通大学高额的书本费。

文人有才无良,就像隋炀帝,他带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在他死后的一千多年里,没有一个他所重视的寒门学习,在功成名就以后为他发声,正名。反倒是,这些掌握舆论的笔杆子,前仆后继的在他身上拼命踏脚,让他一臭再臭,万万年。

杨烁不是愤青,但他对这些事物的看法,愤怒。他崇敬那些兢兢业业,三思而后言的学者,鄙视侃侃而谈,误导青年的文人。

谁想,造化弄人。来到这大明,他自己居然也马上将成为文人阶级的一份子,史上最庞大臭不要脸,白眼狼朋友圈地一员。

不是杨烁太偏颇,而是事实就是如此。求贤若渴,放牛娃皇帝朱元璋,给了士人空前的地位,国家供养,免粮免税,有明一朝,士人何止千万?换来的是什么?

这千万士人中,固然有于谦那样力挽狂澜的名臣,也有海瑞那样的道德楷模,更有史可法,史忠正这位最后一位士大夫。可更多的是什么呢?

更多的是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时的凄惶无助,是李闯入城后,挣着做官的丑态,是清军入关后,指点江山,奉谋献计的谄媚,是南京城里,才子名士的跪地请降。

~~~~

“上房一间!”

小顺子啪地一下,一串明晃晃的铜钱拍到客栈的柜台上,他身后的杨烁,背手望天儿,一脸大爷样。

太气人了,和小顺子进了县城,天晚了找地方住,谁知进了第一家客栈,伙计直接就把他俩带去了大通铺。

大通铺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张大床,十几个人挤,臭脚丫子味儿,呼噜声,咬牙放屁吧唧嘴。

也怎么也是小有资产的地主,又是来赶考的,能受那份罪?不巧的是,临近县试,这县里稍微有点排场的客栈都住满了,直走到县城边上,才有这么一家差强人意的。

“二位客官里面请!”小二点头哈腰,“咱家这客栈别看小,可干净敞亮,保管您住得舒坦。”

杨烁跟着小二走到后院,说是上房,其实就是一个单间,单间旁边的空地上就是一个马骝。

将就吧,杨烁点点头,小顺子扛着行李包袱就蹿了进去。

小二见杨烁一副东家派头,笑着问道,“这位客官,眼瞅着到饭点了,您二位用点什么?”

“上好的牛肉切二斤,半壶酒。”杨烁也土豪一把,来明朝好些日子了,居然连牛肉都没吃过。

小二呆了会儿,强笑,“客官真会说笑,谁家敢卖牛肉呀!”

杨烁恍然大悟,这年月牛属于战略物资,私自杀牛的罪过,堪比养汉。

就听小二继续说道,“不过咱家有新鲜的驴肉,下酒最好,早上刚杀的,炖了一天,入口即化。”说着,挤了下眼,“驴鞭驴宝大腰子,都全乎,大补!”

我倒想补,补出火来哪发去?杨烁心里笑骂,说道,“切二斤驴肉,拌个新鲜凉菜。”

“得嘞,您稍等。”小二笑着答应,一溜烟的走了。

“东家,咱带的被子用换吗?”小顺子把东西放屋里,问道。

杨烁瞅瞅,屋里头两张床,一张桌,被你褥子看起来也挺干净。可一想到自己有脱衣服睡觉的习惯,还是点头,让小顺子都换上。

其实他大可放心盖,这年月的住宿条件比不了后世,但被子褥子洗漱绝对比后世良心。更不会拿擦马桶的抹布,给你擦桌子。

此时,旁边屋子传来几声说笑,杨烁看过去,正巧一个三十出头的书生,也探出头往这边看。

那书生先拱手笑道,“这位兄台请了,敢问阁下也是来县试的?”

“正是。”杨烁回礼,“您也是?”

书生笑道,“相请不如偶遇,屋里有几位县学的同窗,大伙一块聚聚。”

杨烁正欲拒绝,他这赶考纯粹是走过场,和这些正牌子读书人在一起,非得露馅不可。

却不料这书生是个自来熟,几步走过来,抓着杨烁手臂道,“在下刘一周,痴长老弟几岁,叫声贤弟不算托大吧!屋里坐坐,一快喝上几杯。”

“恭敬不如从命了。”杨烁无奈,被刘一舟拉到了那屋。

咦,这刘一舟不是鹿鼎记里的亲亲刘师兄么,想不到这里遇到一个同名的。

屋里已有三四个书生围坐一起,都是三十出头的样子,似乎已经喝了半天,几人有些醉眼迷离了。

“坐,坐。”刘一舟笑着对众人道,“诸位,这位贤弟也是今科的生员。”

众书生抱拳行礼,其中一长脸书生看了杨烁半晌,问道,“贤弟看着面生,可是青田县人士?”

“本地人?杨家村的。”杨烁笑笑,一坐下他就觉得不自在,有些尴尬。

长脸汉子哦了声,道,“原来不是县学里的,怪不得面生呢,贤弟恩师是哪位?”

文化人就这德行,上来就查户口。就好比后世一个名牌大学生,张口就问你哪学校的,你导师是谁?

你要是个三流大学,或者大专生,恼不?

杨烁道,“在下自学。”

“哦……呵呵……贤弟大才。”长脸书生皮笑肉不笑,言语中颇有不屑,欠揍的很。

刘一舟却若有所思道,“贤弟说的杨家村,可是那亩产千斤稻的杨家村?那位稻童子,贤弟可认识。”

杨烁笑了,瞌睡来枕头了,想说相声就有捧哏了,你不是瞧不起我么,爷也是有名号的人物。

当下抱拳道,“在下就是杨烁,杨十三,稻童子不过是乡人谣传,当不得真。”

今天卡文了,就这些,抱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