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一亩三分地》第六十四章 打栗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完两三个螃蟹,大家纷纷收手开始吃菜,等下再战。原因无它,扎着架势吃螃蟹,举的手酸,咬的腮帮子疼了。

因为林明中午茭白多吃了几筷子,晚上大姨直接把茭白春笋肉丝摆在了他面前。带来的河虾,被爆炒成下酒菜,撒满绿色葱花。照例还有姨父拿手的红烧鱼块儿,还有梅干菜蒸鳗鱼!

这里的鳗鱼做法,是切成微微相连的段儿,在盘子里码成圆形,下面垫已蒸过几次的梅干菜,上面再铺一层,洒上酱油一起蒸。林明伸筷子夹了一块儿,入口即化,表皮下是丰厚的胶原蛋白,肉质滑嫩,肥美可口。

鳗鱼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于预防视力退化、保护肝脏、恢复精力有很大益处。家有考生的应该会买。

而且,鳗鱼还含有丰富的“好”脂肪。其中所含的磷脂,为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另外,鳗鱼还含有被俗称为“脑黄金”的DHA及EPA(深海鱼油成分),含量比其他海鲜、肉类均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此外,鳗鱼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一定的效果,对老年人很有益处。

现在空间里有了海,鳗鱼可以自由繁殖,争取明年大量上市!鳗鱼的皮、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养颜美容、延缓衰老,被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不信那些爱美的女性不动心!

“来!好好干一杯!”姨父大碗碰了过来,打断了林明的思绪。这边喝的都是黄酒,一家之主吃晚饭时必来一碗,曰“夜老酒”。如果说某家子女对老爹不孝敬,那就是“连夜老酒都不给喝!”

冬季喝黄酒还要温一温,也有的会在温好的黄酒里打个鸡蛋,搅散成为鸡蛋茶,说是喝起来最补,不伤身。现在是十月,还不用温酒,所以是直接喝的,每人一碗,喝完再续。

大表哥浓眉大眼,身量不高,性格开朗,一喝酒就乐呵呵。此人做木工也是一把好手,老是和姨父搭档。这次做木架子就多亏他帮忙,不然没这么快。

大家边喝边商量着,应该再添两个柜子,再打张小床,可以放在二楼。还好木料有富余,尺寸姨父也都量过,也就是动动手的功夫。

谈起十一前的销售状况,大家都很高兴。大表哥家也有不少蔬菜,平常都是家里人在侍弄。林明下午已经把九月份的收入盘点好交给大姨,大姨去送鸡雏的时候,就已经跟各家结算好了。

林明分析了下市场前景,打算提前回去,和姨父把店整修好。这小卡车能装一吨,目前一周或隔五天送一次菜即可,菜都是地里现摘的,需要送了提前打招呼。平时姨父可以拉拉货什么的,把油钱赚回来,空闲时间想再做木工也行。

“泥水工的活计我们俩也都会做,这次跟你一并回去吧,争取十一后开业!”大表哥是个爽快人。自己家亲戚,做活儿的质量肯定有保证。只需要买点水泥沙子就行,工具都是现成的。

酒酣耳热,兴致高昂,林明不觉有点上头。和姨父送走大表哥,他提着暖水瓶回到卧室,打了热水洗脸洗脚,上网浏览,发了发帖子聊聊天,困意袭来,关机倒头就睡。

这一觉就睡到大天亮。

迎着朝阳,林明伸了伸腰,乡下的空气真好啊!

刚一下楼,就被阿黄和巴特这两个家伙缠住了,尾巴摇的不得了,一晚上没见主人,十分亲热。昨天它俩一起睡羊圈干草上了,哥儿俩好啊!七七一般要到日上三竿才会施施然出现。

“你起了啊?那我给你烧早点去!”大姨下厨房忙活去了。羊圈传来咩咩叫声,还没来得及喂羊。

“我去溜达一圈儿,顺便喂羊啊!”林明推开羊圈大门,四只羊发现来者不善,纷纷后退,母羊再次把两个孩子掩在身后。

“嗨,我算是名声扫地了。”林明苦笑,从空间收割出一大堆苜蓿和黑麦草,分成两份,倒在围栏前。然后退了两步,看羊们有何反应。终于饥饿战胜了恐惧,几只羊大口小口开始吃草,这个季节还能吃到这么鲜嫩的草,实在美味。林明用笤帚把草拢了拢,“全得吃完啊!不然我不好交代!”转身出门去后院。

林明往鱼塘里也扔了很多黑麦草,等太阳出来水温高了,草鱼会把这些草吃干净的。

奇怪的是,水边有很多鸡脚印,看样子还是只老大不小的鸡,围着鱼塘走了一圈又一圈的样子。“奇怪,谁家鸡啊,跑这儿来溜达?”林明纳闷儿着,正好大姨喊他吃饭,也就没多想,转身回去了。

“阿哥!吃完饭我们去打栗子啊!”小铃也起来了,还惦记着打栗子的事情呢。

吃罢早饭,林明拿了两根长竿,小铃带了个筐子就出发了。那棵野栗子树长在河边空地上,年头可不短,满树的绿色针状绒球,里面包的全是栗子。春季常有虫害,秋季鸟类也会来啄食,老树也不容易啊!

小铃给林明做示范,抡着一根一丈多长的大竹竿子,挥舞得轻松自如。栗子扑棱棱地直往下掉,砸到头上一个刺儿球,“好痛!”小铃揉揉额头。

小铃告诉林明,打栗子有技巧,有一个很短的蒂连着树枝,打准了只一下就行,打不准用的力再多也掉不下来。真是隔行如隔山。

林明也开始动手,到底是成年人,手劲儿大,满树的栗子和刺儿球啪啪落下。跌开的栗子,光亮得就像玛瑙,落在枯黄的草丛里,黑砂小道上,格外耀眼。小铃笑着躲闪着,巴特和阿黄也来凑热闹,跑前跑后的汪汪叫。

两人蹲下来开始捡,只一小会儿,就能捡上一大把,很快就堆满了半筐。当然,大部分的栗子是摔不开的,紧紧地裹在像海胆一样的外壳里,上面有尖尖的刺,用手一抓,又痛又痒,叫人望而生畏。小铃折了旁边的细竹枝,做成筷子,一夹一个,一会儿工夫筐就满了。

把带刺儿的栗子运到场院,晾晒几天,等开了口,用棍子一拍,栗子就掉出来了。打了半天栗子,出了一身汗,长了不少见识,尽管筋疲力尽,但还是觉得挺过瘾的,值了。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