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葬宋》蒲寿庚的历史贡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蒲寿庚在宋元鼎革之际,导元倾宋,叛宋仕元,主观上是为着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但客观上使泉州港得以幸免战争创伤。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福建左丞蒲寿庚上奏元廷:“诏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五十,民实艰苦。”朝廷下令停止建造。

元代泉州港在元军占领泉州的第二年就开港,进而达到极盛,这有蒲寿庚的一份功劳。蒲寿庚对元代海外贸易制度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诏唆都、蒲寿庚:“诸蕃国列居东南岛砦者,皆有义慕之心,可因蕃舶人宣布朕意,或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元史·卷十》)。并任命唆都、蒲寿庚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镇抚濒海诸郡”。

元世祖把招谕南海诸国的重任委寄予唆都和蒲寿庚。但唆都昧于海外交通和南海风物,主要得靠蒲氏。秉承元世祖旨意,福建行省派遣蒲寿庚长子、正奉大夫工部尚书海外诸蕃宣慰使蒲师文和蒲寿庚亲信孙胜夫、尤永贤等人“通道外国,抚宣诸夷”。此后,元朝政府几次重大的招谕活动都从泉州港启航,且主要由泉州当局负责,并有蒲氏亲信参加。尽管蒲寿庚没有亲自出使,但起了筹划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如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蒲师文等人的出使,借助了蒲寿庚“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服”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打开了中国与南海诸国关系的新局面。

又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六月,又派蒲寿庚部下尤永贤招谕南毗国,“占城、马八儿诸国遣使”来华,其他国家(地区)的使者和商人也相继而至。

通过招谕活动,泉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蒸蒸日上,在元代出现了鼎盛的局面,跃居为世界大港,以“刺桐港”之称名扬四海。蒲寿庚同时代人庄弥邵这样描述泉州港的盛况:“泉本海隅偏藩,世祖皇帝混一区宇,所以重其镇也。一城要地,莫盛于南关,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泉州府志·卷十一》)。

蒲寿庚的另一贡献是促成元世祖忽必烈对妈祖的加封。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八月,元世祖“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这与元朝急于恢复海外贸易和元·舟师击灭南宋残部有关,这是应蒲寿庚奏封而决定的。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