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混世大神》凑字的原创小文(一)再谈红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楼梦中讽刺亦悲凉的情节:刘姥姥其人其事!》

说起刘姥姥,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典型靠务农为生的乡下老太太.她在此文中虽然仅有寥寥几次出场,却极其鲜明的说明了一个当时的社会问题:豪门贵族对下层贫民的歧视!可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正是这位他(她)们从没瞧得起的刘姥姥,演绎了另一幕感人至深的事,欣慰的同时令人感觉悲凉!这恰恰说明什么呢?有待深思---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第六回】,不明就里的凤姐使唤周瑞家的前去问询太太,当得知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凤姐儿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就这句话,先就凸显了当时社会的贫贱之别:是宗族不太近的穷亲戚,,只要前来投奔富家,终究逃不了趋炎附势之嫌-惹人轻视!王熙凤言下之意,她就不希望刘姥姥这样的下层贫民是她家的近亲!若两家都是豪门望族,那又另当别论了---

弄清了宗族关系的凤姐,嘴里边诉说着如今的家道困难,一边许诺给她二十两-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这区区二十两,在当时的贾府充其量只能算九牛一毛而已.然而正是这区区的九牛一毛,给凤姐的女儿巧姐获救埋下了伏笔.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贾府衰败以后,这位最低下层的刘姥姥,却勇于救巧姐一劫并为她撮合一段姻缘呢?看看刘姥姥现身贾府后,凤姐等曾经都怎么对待她的---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凤姐先将那乱七八糟的花儿插了刘姥姥一头.众人笑道:“你还不扒下来甩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老妖精了!”虽然在一般的人看来这只是在闹着玩而已,可这又一次暗中显现了贫贱之分的差别:贫民就可以任其戏耍,若是哪个达官贵人家的亲戚,谁敢如此戏弄?绕是如此,刘姥姥尚笑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多可亲多淳朴的刘姥姥啊!接下来凤姐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递于刘姥姥,偏挑了一碗鸽子蛋与刘姥姥.一副重且滑溜的筷子,去夹那滚圆小巧的鸽子蛋,掉到地上犹自不觉被耍,叹道:“一两银子一个,没听见响声就没了!”众人无心吃饭,尽看着她笑.其后,又将那黄杨木抠的整套十只杯子拿来,念她年老,只取其中最大的一只杯子灌了刘姥姥半醉,耍猴儿似的闹了多少笑话.来到栊翠庵,那位冰清玉洁,性情高傲尤胜黛玉的妙玉,因嫌弃刘姥姥脏,把她喝过的成窑五彩名贵小盖盅都欲丢弃.虽然现在的红学家追溯到妙玉的身份极其高贵,可即使这样不带凡尘俗子之气的女子,亦如此歧视贫贱乡民,可见当时是怎样一个社会.

临走,刘姥姥带走了些各色赠礼,感激涕零地走了.这样一个刘姥姥,收受了贾府二十两银子和一些物事之后,就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当贾元春这棵贾府背后的大树轰然倒下后,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憨厚淳朴的刘姥姥却没有退避三舍,前去探望之后,反而安慰凤姐,为她烧香祈福,并在关键的时候义不容辞地救巧姐度过一劫.这能不让人感觉讽刺吗:这个被贵族中人潜意识歧视的乡下老太太,却懂得知恩图报,适时帮了最爱戏耍她的凤姐一把,这说明什么呢?再看看那位出身高贵性情高傲的妙玉,她那么歧视贫民,连一个乡下老太太喝过的茶杯也容不下.可她自己呢?再冰清玉洁不还是被歹徒所迷,掳走后下落不明,她的清白,她的高洁亦无从保证!她凭什么瞧不起下层贫民呢?她嫌刘姥姥脏,可她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沦落那些花街柳巷,被逼干着最肮脏的事!前后这一幕的对比真是太戏剧性,也太悲凉!这一切难道不应该引人深思吗?即使在现代,这样的现象亦有之.在那些豪门望族狂妄,歧视下层人物的同时,还是得提醒他们一句:“歧视别人等于歧视自己,难保以后不会落难被人看笑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有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保证永远凌驾于别人之上呢---”

[央视旧版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曾经卖房卖地,倾家荡产,只为救出深陷青楼的巧姐,论她收受过贾府的财产,充其量能有多少呢?她值得为了凤姐这样做吗?这个情节与书籍红楼梦有所改动,因而暂不拿出说事,可一样引起我们敬重的-还是刘姥姥!】

《钗黛如果同伺宝玉:谁会更受宠?》

古典名著《红楼梦》,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探寻追究的不朽话题.今天,就现代人的角度,试讨论一下这个新话题:钗黛如果能同伺宝玉,谁会更受宠?【设想一下如果黛玉没有死】

很多的人都应该看过这本名著,所以细节无需说得太多,只挑一些切合话题的吧!黛玉自幼体弱多病,曹雪芹文中时有隐指-其先天不足怯弱不胜之症,此暗示:黛玉的病是她和宝玉婚事的第一大障碍.正如贾母在钗黛二人与宝玉的婚事,考虑谁是最佳人选时,有过这么一段-贾母皱了一皱眉,说道:"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从这里可以看到,钗和黛的婚战,黛玉的先天不足,先就在宝钗的丰腴圆润上输了第一回合.【古人亦迷信,利于生育后代且有汪夫相的女子大都是丰腴圆润的类型】黛玉的病在现代来说不是难题,和能够怀孕与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可荣国府的人难免不会想:她的病不利于怀孕,不利于生产,没谁会想娶一个成天病怏怏,有早夭危险的女子做媳妇.即便和宝钗共事一夫,宝钗的体格丰腴,血脉旺盛会比黛玉的先天不足更利于怀孕,这在母以子为贵的古代豪门里,是尤其重要的一条,谁会更风光立见分晓.

其二,书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宝钗和黛玉的为人处事方面,黛玉的性情孤傲,远不及宝钗大得人心,如书中这一段: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这也就发生了后来,袭人去黛玉处试探她的妻妾相处之道时,被黛玉一句:大凡这样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黛玉的话并没有含沙射影之意,却因为过分的直言,先就失去了宝玉身边,至关重要的袭人之心.这也就引发了袭人暗谏王夫人,着她与凤姐儿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酿成了这段旷古的悲情,此后话暂不提,但它却更深刻说明了:黛玉的不受下人欢迎,即使她和宝钗共事一夫,亦会有孤立无援之危险,在那豪门大院里,不能象王熙凤那样威慑下人,亦不如宝钗得人心的话,她的日子可想而知,恐怕只能一个人独自伤感,除了等待宝玉来哭诉几句,还能如何?即使宝玉爱她甚于宝钗,可谁会愿意时时面对一个哭哭啼啼的怨偶呢?如果是现代的男人,早躲之不及了---

其三,抛开钗黛二人的为人处事,宝钗和黛玉的心机更是大不相同.黛玉,追根到底是纯情的代表.黛玉的孤傲,黛玉的才情,黛玉的痴情,无一不彰显了至高至纯的情,眼里容不下半点沙子的情.越是纯的情,就越没有心机可言.如果黛玉能够抛却孤傲,如果黛玉也会变相的讨好贾母,王夫人,凤姐,以及家下人等,就不会发生宝黛生死两分离的悲剧.这样的纯情和毫无心机,即使她和宝钗共事一夫的夫妻妻妾生涯中,亦会给她带来致命的打击.宝钗虽然为人憨厚豁达,可自从嫁给了宝玉,就开始了她的闺房心机之旅-来看这一段:宝钗早知黛玉已死,因贾母等不许众人告诉宝玉知道,恐添病难治.自己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归一,庶可疗治.贾母王夫人等不知宝钗的用意,深怪他造次.后来见宝玉醒了过来,方才放心.立即到外书房请了毕大夫进来诊视.那大夫进来诊了脉,便道:"奇怪,这回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明日进调理的药,就可以望好了."说着出去.众人各自安心散去.袭人起初深怨宝钗不该告诉,惟是口中不好说出.莺儿背地也说宝钗道:"姑娘忒性急了."宝钗道:"你知道什么好歹,横竖有我呢."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就此一段,足以看出宝钗的足智多谋,冷静从容.她知道怎么对症下药,怎么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再看这一段:这日晚间,宝玉回到自己屋里,见宝钗自贾母王夫人处才请了晚安回来.宝玉想着早起之事,未免赧颜抱惭.宝钗看他这样,也晓得是个没意思的光景,因想着:"他是个痴情人,要治他的这病,少不得仍以痴情治之."想了一回,便问宝玉道:"你今夜还在外间睡去罢咧?"宝玉自觉没趣,便道:"里间外间都是一样的."宝钗意欲再说,反觉不好意思.袭人道:"罢呀,这倒是什么道理呢.我不信睡得那么安稳!"五儿听见这话,连忙接口道:"二爷在外间睡,别的倒没什么,只是爱说梦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儿,又不敢驳他的回."袭人便道:"我今日挪到床上睡睡,看说梦话不说?你们只管把二爷的铺盖铺在里间就完了."宝钗听了,也不作声.宝玉自己惭愧不来,那里还有强嘴的分儿,便依着搬进里间来.一则宝玉负愧,欲安慰宝钗之心,二则宝钗恐宝玉思郁成疾,不如假以词色,使得稍觉亲近,以为移花接木之计.于是当晚袭人果然挪出去.宝玉因心中愧悔,宝钗欲拢络宝玉之心,自过门至今日,方才如鱼得水,恩爱缠绵,所谓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了.此段足以看出宝钗的手段,绝不亚于王熙凤的心机细密.宝钗的以柔克刚,足以证明她会在荣国府成为第二个王熙凤,除了不及她的狠辣.这里已经预示了钗黛的闺房之争谁是胜者.一个懂得适时迎合,巧妙利用男人的劣根性,把宝玉操控于股掌之上,不动声色中更加优雅娴静;一个只会暗自神伤,甚至于在宝玉面前耍小性子,哭哭闹闹,成天价眼睛肿得象只红桃似的,宝玉再爱她,也经不住岁月的磨炼.用一句现代的话说:适当的吃醋会让男人感觉你爱他而有所惊喜,可过度的沾酸吃醋呢,再伟大的男人也吃不消!再深厚的爱情也会被磨逝.宝玉之所以会在黛玉死后念念不忘,还源自一通俗的谚语: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当黛玉和宝钗同样成为了他的女人,宝钗的温柔善解人意,黛玉的善妒取闹哭泣,日子久了,同样是他得到的女人,他会更喜爱谁不用思考了吧!宝玉虽然挚爱黛玉,可他少年时,就早在梦里和秦可卿行过云雨,后来亦和袭人真实历练过,这足以证明:男人再深情,都不会为了深爱的女人守身如玉.【红楼梦】一书在那样的年代,就把男人的性和爱是两回事-解颐得淋漓尽致.还有一句不能不说的是:男人有时候是用下身谈恋爱的.宝钗的善于揣摩迎合,和黛玉的只会吃醋哭泣,谁更高明谁更得男人心,只要不是呆子傻子都知道结果!

看到这里,黛玉若是能够不死,和宝钗共伺一夫的话,谁会更受宠就不言而喻了!很多事都有它的定律:至纯至真的爱情,如果不善于不用心去经营,终究经不起真实生活的磨炼!这个道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的---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