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牺牲1937》第二章 父子夜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守荣吃完饭就进了书房,陆文青也赶紧打扫完碗里的饭菜,跟着陆守荣的脚步进入书房。

陆守荣有晚饭后和儿子谈话的习惯,既是对儿子成长关心,也是对儿子能力的考校。这一点在陆文青的记忆力记得十分深刻,因为陆文青没少在陆守荣的考校中败下阵来。

陆文青跟着陆守荣进了书房,拿起暖壶给端坐在太师椅上的陆守荣泡了一杯茶,然后又给自己泡了一杯,在陆守荣下手坐下,等着陆守荣今天的考校。

“听管家说你今天下午让大正买了很多报纸。”

果然,陆守荣老神在在的抿了一口茶,开口道。

“是,这几日受了风寒,没怎么管事,想了解了解外面的时事。”

“看看报纸了解时事是不错,但也不要被那些清谈高论的文章迷了眼睛,做人做事,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的好。”

不知道是不是古今所有当爹的都有教训儿子的习惯,陆守荣一开口便将陆文青看报纸的行为和不务正业划了等号,这让陆文青觉得有些憋屈。

“爹,这您可说错了,宋真宗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现在虽然民国了,可这句话一样管用,如今这社会一日千变,多了解点时事没什么不好的,毕竟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看的多了,懂得也就多了。”

陆文青头一拧,把老爹的话给怼了个严严实实。

“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这两句话说的有深意啊。。”陆守荣有些惊奇的看向陆文青,似乎没想到自己儿子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来。

“口气倒是不小,这两句话是你从报纸上看的?”

“呃。。没有,这是我在齐鲁大学的时候听一个外国教授说的。”陆文青心里犹豫了一下,没敢说这是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借口将这事儿推给了外国人,反正齐鲁大学是基督大学,里面英美教授很多,而且流动性很大,就算陆守荣想问哪个教授,陆文青随便说个名字也能搪塞过去。

“说这话的人是个人才,能够做这位教授的学生,是你的幸事。说说吧,你看了一下午报纸,发现了哪些财富?”

果然,一听是外国教授说的,陆守荣顿时打消了继续追问的念头,端起茶杯品了一口,继续进行对儿子的考校。

“经济上的没有,我主要看了些时政和时事,因此没发现什么商机。”

陆文青略一沉吟,说道。对于这个时代初来乍到,虽然凭借着对历史的先知发现了些生财之道,但陆文青今天想说的却不是这个,因此故意跳过。

“经济方面没有不要紧,其他方面有也算是财富,说说你的发现吧”

陆守荣继续品着茶,劳神在在的道。

陆守荣本就指望儿子一下午能发现什么商机,也不失望,倒是儿子今天的谈吐让自己觉得有些意外,言语虽然有些鲁莽,但是充满自信,让一直觉得自己二儿子太过怯懦的陆守荣有些高兴,只是面上依旧无喜无悲,没有一丝情绪外露。

“。。我觉得,当今中国,大战将至!迟则一年,快则半年,中日必然开战!”

陆文青犹豫了下,还是将自己的判断说出来,然后一脸期待的想要看自己父亲的反应。

“这就是你的收获?”

陆守荣从第一句开始便眉头紧锁,越听下去脸色越黑,听到最后一句已是脸若冰霜。

此刻陆守荣心中对陆文青的言论大失所望,本以为能够从儿子的嘴中听出什么别有建树的言论,没想到还是中日即将开战那一套套老掉牙的言论!

狂论无知,眼高于顶!

这就是陆守荣现在心中对陆文青的评价!

“是,儿子并非信口胡言,而是有事实依据。”

陆文青一看老爹表情便知道老爹不相信,开口解释,同时在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看来不仅是国民政府高层不相信中日即将开战,连像陆守荣这种离平津近在咫尺的士绅阶层也不相信,也难怪宋哲元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仍然醉心于和日军达成协议,把宝贵的备战时间白白浪费。

“那我到要听听你的高论!”陆守荣冰着脸,冷哼了一句。

“自东北沦陷以来,日本图谋我中华,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民国二十一年,日军进攻上海,民国二十二年,热河沦陷,随后长城沿线失守。平津一带已无险可守,日军磨刀霍霍,开战之事已是不可避免!”

“中央和日本不是已经达成协议了么,而且日本国内也发生了经济危机,而且还发生政变,政局不稳,财力窘迫,这种情况下,日本人那什么开战?就凭这些陈年旧事,你就敢断定日本要开战,稚子狂论!”

陆守荣淡淡的回了一句,神色越发的不耐。

二二六政变和日本的经济危机在国内被报道以后,认为日军在三五年内不会对中国开战已经成为国内的主流共识,甚至连宋哲元也曾公开表示,只要中央何梅协定,不给日军以借口,平津一带三五年内不会有战事。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也是转嫁经济危机引发社会矛盾的最好手段。日本政局越是不稳,内阁越想通过战争转嫁国内矛盾,民国二十年,日本若槻内阁也同样面临经济危机和政局不稳,随后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民国二十一年和民国二十二年,日本斋藤内阁同样面临下台危机,可日本制造了热河事变,攻占了长城沿线,由此可见,以政局不稳和经济危机来判断日本不会开战,不过宋哲元一厢情愿下的自欺欺人!”

陆文青慷慨激昂的说完话,书房内的气氛却有些沉默,陆守荣眉头紧皱,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拿着杯盖不停摩挲,似乎一时间消化不了陆文青这一番话给他带来的震撼,不时倒吸一口凉气,平日里在陆文青面前的威严庄重都有些维持不住。

“但。。自去年以来,日本确实并未挑起任何战事,连两个月前傅宜生在绥远和蒙古德王大战月余,日本人都没出兵参与,连北平城内亲日的几家报社都说日本人对目前平津的现状十分满意,并无挑起冲突的意图。”

思索良久,陆守荣不得不承认儿子说的话有道理,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解,于是开口问道。

德县地接冀北,从平津到济南之间来往的政要富商都要途径德县,陆守荣作为商会会长,自然免不了要迎来送往,因此对平津的消息了解较为及时。

“汉奸的话也能信?如果日军真的不想挑起冲突,那为何会强占丰台?日本人早已算准宋哲元无心抵抗,只想保存实力,不然怎会用一个中队就敢驱逐驻守丰台的一个团?”

陆文青冷哼一声道。

陆守荣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那你如何断定中日开战在即?就算日本人算准了宋哲元不敢抵抗,何梅协定签订这才一年多,悍然撕毁条约开战,日本人连国际声誉也不管了?”

“国际声誉只能限制住弱国,强国从来不需要在乎什么国际声誉,更不要提何梅协定了,日本人占领丰台的时候,国府连何梅协定都不敢承认,又怎会以此来限制日军的行动?”

陆文青把父亲面前凉了的茶水倒掉又重新给父亲泡了一杯,然后说道。

“至于如何断定日军即将开战,我的依据有三:

其一、自去年年中以来,日军不断增兵华北,尤其是绥远抗战后,据北平时报报道,由于日本人军列突增,出关客运列车的档期被压缩至不足往日一半,可见日军增兵之急迫。

其二、日军自绥远开战以来,屡屡开战实战演习,丰台一带枪炮声日夜不停,就在一个月前,日本人还在龙王庙一带冒雪开展强度永定河的演戏,其开战之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其三、日军兵力日渐雄厚,演习也屡屡上演,可为何不出兵绥远,难道日本人不想占据绥远么?当然不是,他们挑动德王,武装伪军,耗费大量武器弹药,其目的便是为了占据绥远,所以日军不出兵参战,并不是不想得到绥远,而是有个比绥远更重要的地方,让他们宁肯暂时放弃绥远和德王,也不愿分散兵力。敢问父亲,您认为这个地方是哪儿?”

陆文青一口气把自己所有的判断都说完,然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把问题抛还给了老爷子。

这些判断陆文青想了好几天,结合了新闻报道和陆文青记忆中的历史走势,事实道理俱在,不信老头子不认可。

“当然是北平。。还有天津。”

半晌之后,陆守荣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平复了一下震撼的心情,然后道。

得出这个结论对陆守荣自然轻而易举,平津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工业、学术中心,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失去平津基本等同于失去了北方所有的重工业,连自己都知道平津何等重要,日本人又岂会视而不见,对绥远的不闻不问恰恰说明了他们对平津是何等的志在必得。

“你说的这些话,是谁教给你的?能够对中日态势看的如此清晰之人,必然不会是等闲之辈,他为何要将这些消息判断告诉你?”

陆守荣抬眼看向正悠哉悠哉吸溜着茶水的儿子,略带严肃的问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陆文青放下茶杯,笑嘻嘻的道。

之所以敢在陆守荣这种商海沉浮几十年的人精面前说这些话,是因为陆文青早已做足了功课,根据身体主人原本的记忆,对陆守荣可能提出的问题都事先做过预想,因此不怕陆守荣的盘问。

“噢?我倒是不知道,我们陆家居然还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

陆守荣来了兴致,有些将信将疑的问道。

依照对儿子的了解,陆守荣觉得儿子不会对自己撒谎,但以自己儿子的水平,能将中日态势看的如此透彻?陆守荣还是有些不信。

“自从大哥参军以来,没少给我寄信,对中日开战一事大哥也是确信无疑,而且预感就在这几年,我相信大哥的判断,就按照大哥的假设和当下的一些时事进行验证,结果越验证越觉得像真的,时至今日,我对中日年内开战,已经是确信无疑。”

陆文青给第二次给父亲换上茶水,递给父亲说道。

绥远开战之时,国民政府一度担心日军会借此对中国开战,陆文远也给家里寄了几封信认为中日开战在即,让家人准备变卖家产南迁,这信陆守荣也看过,当时他一度想把家产卖掉准备南迁,但绥远之战中日军始终未曾出兵,顶多搞搞演戏,陆守荣也就将此事放在一旁。此刻,正好成了陆文青研究中日态势的借口。

“那你为何今日才说。”

陆守荣听陆文青提起陆文远的信,心中已经信了八成,不过还是有些奇怪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何自己儿子今日才说。

“我这几日头晕时,曾经做了个梦。”

陆文青没有正面回答父亲的话,而是转头说起另一件事。

“什么事?”

陆守荣端起茶杯慢慢品酌着问道。

“梦见我因为风寒感冒过度死了。”

“咳。咳。咳咳!臭小子。。瞎说什么胡话!”

陆守荣一个预料不到,狠狠的呛了一口,刚喝进去的茶水喷了一地,连手里的茶盏都差点打翻,陆文青赶忙到父亲身后帮他顺了顺气,好半天陆守荣才恢复过来,看向儿子的目光略有不善,勾起了陆文青对家法的回忆。

“我梦见我死了之后,我大哥从部队回来,给我写了一副挽联。”

看见老爷子想发怒,陆文青赶忙解释道。

“什么挽联?”

“上联是:恨做商贾生,才无所用;

下联是:惜未报国死,心有不甘。”

书房内的气氛再次陷入沉默,陆守荣眼中的怒火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略显红润的眼眶和放下茶盏后略有颤动的双手,陆文青说完这句话后便抬头望向对面的父亲,目光灼灼,神色坚定。

“这三年,我让你从济南回家来跟着我办商业,看来是我想错了,也做错了,把你的志向给拘着了。。”

沉默良久,陆守荣缓缓开口说道,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平缓,只是声音却有些沙哑。

“父亲。。”

陆文青眼眶也红了,略带梗咽的开口,却被陆守荣挥手打断。

“无需解释。。”陆守荣嗓音沙哑摆摆手说道:“当初你大哥走的更决绝,连封信都没给家里寄就参了军,你能在家里守这三年,证明你还是孝顺的,如今国难将至,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为父都不会怪你,如今你选择和你大哥走一样的路,是国家之幸,这说明我陆家男儿都是好样的,为父很欣慰。”

“父亲,儿子。。不孝!”

陆文青跪在陆守荣面前,早已是泣不成声。

“起来吧,男儿膝下有黄金。”陆守荣看着跪在身前的儿子,沉默片刻,伸手把陆文青拉起来,正色道:“既然已经选择了,那便全力去做,不要管能否成功,重要的是决心和坚持,这是你大哥参军后我给他寄的信,这句话我今天同样转赠给你,放手去做,为父支持你。”

“父亲。。”

陆文青还想再说,陆守荣摆摆手让他闭口。

“时间不早,我累了,回去歇着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