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袁术大帝》第六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求收藏,求推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乾宫。

袁庶龙骧虎步地进入殿中,左将军乐就起身下拜道:“臣乐就参见陛下。”

袁庶急忙上前扶起袁术的心腹大将乐就,说道:“公道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乐就,字公道,汝南汝阳人。少贫寒,然生的样貌不凡,武艺超群,而有勇力,同乡中游侠儿交好。

十五岁时,夜有匪寇袭乡中大户张氏一族,乡中人皆不敢出,乐就急中生智,点起自家牲畜草料,仗剑披甲若求盗剿匪,奔走呼喝,似是指挥众人。

夜里难辨真伪,加之火光甚亮,匪寇大惊,以为官军前来,仓皇撤退。自此,声名大噪,张氏族长为报答其侠肝义胆,许以家中女,资助其上京求学。

袁术于京城太学知晓其事迹,慕名拜会,两人相见恨晚,当夜抵足而眠,不在话下。

此后,袁术奔南阳,乐就引门下诸客随行,袁术以乐就为大将。后袁术败于曹操,乐就引军断后。因此,足可谓袁术心腹大将。

当下君臣各自就位,乐就抱拳问道:“陛下令太常阎公传令,速至宫中,不知有何吩咐?”

至于为何袁庶让阎象亲自去军中传达命令,乃是阎象与乐就私交颇好,昨日一番彻夜长谈,想必阎象对心中主公的看法也有所改变,有他前去传令,乐就定然能够知晓大概,对自己这个主公想必也会重拾信心。

当然,阎象此去也有其他任务,此时暂且不提,只说御乾宫中。

袁庶见乐就跪坐之后,也不啰嗦,当下讲出自己的想法:”朕意于军中施行武卒制,特请教将军,不知此法可行否?”

“武卒?”乐就一脸茫然后似有所悟得问道。

“不错,正是武卒。”

武卒,乃是吴子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战国时期,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兵圣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

据记载,魏之武卒,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木盾),50弩矢和强弩,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

作为袁术账下大将,乐就又岂能不知武卒之利,当下陷入思考之中,袁庶也开始打量乐就。

这乐就生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极为雄壮,看起来一打五是没问题,但不知能不能打得过吕布、关羽之流。

根据袁术的记忆,此时的战争并不像后世《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先是一番斗将,然后才是激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大混战,见招拆招,端得是精彩绝伦。

袁庶正在想象自己指挥千军万马,一番发号施令,接着便是收割人头。

只见乐就对袁术施礼说道:“陛下,这法子可行,军中滥竽充数的兵士太多,白白消耗粮草。如战事顺利,还能滥竽充数,倘若遇到精兵,一触即溃。如能效仿武卒选拔之制度,军中士卒必定奋勇争先,此法所得兵士,一经出场,即可扭转战局。”

“恩,武卒之制,君可先行拟定。此外,朕意周瑜统领此军,乐将军以为如何?”袁庶摸着胡子乐悠悠地说道。

乐就脱口问道:“可是昔日洛阳令周异之子周公瑾?”。

“正是。”

周异,庐江舒人也,官至洛阳令。家族名人众多,其从父周景、从兄周忠皆历位汉三公。

而周瑜,正是后世千古传诵的赤壁周郎——周公瑾。

话说,为何后世令人敬仰的周瑜周公瑾此时会在袁术账下呢?此事说来话长。

周瑜出身士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正好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于是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打败了笮融、薛礼,进入曲阿,逼走刘繇。

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万余人。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

此时袁庶提起周瑜,乐就能想起这个周公瑾,是因为其从父周尚至寿春时,袁术曾设宴款待,乐就于席间认识了周尚,惊讶于周公瑾年纪轻轻便随同孙策征战江东,故而心中有这号人物。

此时提起周瑜,乐就倒也觉得如武卒者,非英雄不能使也。故而向袁术行礼道:“陛下,武卒选拔不易,非俊杰不能领,可召其前来传输机要。

周公瑾虽为少年豪杰,然战阵之事还需稍加考核,且未知周公瑾其人如何。臣以为,陛下可观察试炼,方可任其此重任。”

乐就如此言语,并非怕此精兵之权旁落他人,而是担心周瑜是否有将才,且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不知周瑜是否觉得袁术不信任其叔父二人,故而有此一问。

周瑜与孙策渡江征讨秣陵、曲阿等地,乃是孙策之力,周瑜虽有战功,然则谋划有力,陷阵不见其功。

而袁术派袁胤任丹阳太守,其时,周瑜任周尚账下都尉,随同入寿春拜见袁术。

当时,袁术欣赏周瑜,欲委以账下军司马之职,但不知为何,周瑜只请求做居巢县长,袁术欣然同意。此时,周瑜虽不在寿春城中,却也在离寿春五百余里(汉里)的居巢县。

袁庶想了想,断定这居巢县长一定不会乖乖当县长,而是志在辅佐贤君扫平四方贼寇。

也不知此时的周瑜与孙策关系如何,但周尚前来寿春之时,周瑜并未只身投往孙策,而是选择了前来拜访袁术。袁庶心里也是颇为开心的,这表明周瑜还是想要更高的起点来证明自己。

说干就干,袁庶立即下令召周瑜进宫,十万火急。

又想到如此武卒若没有几员猛将带头冲锋,难以发挥效果啊!可是袁术整日接触的都是些名流士人,帐下并无极具勇力之士,乐就虽然勇猛,却是军中不多的习过兵法之人,还需统领大军,岂能做先锋?

既然袁术并不知晓猛士,想必乐就这厮杀汉必然可以引荐许多猛士,当下虚心问道:“武卒非常人不能统领,周公瑾虽可自领一军,却也需猛士冲锋陷阵。将军豪气干云,必然知晓天下熊罴之豪杰,请试为朕言之。”

乐就也是一愣,自家主公最喜宴会饮酒作乐,观赏美女抚琴轻舞。此时。突然被问到豪杰之事,虽有阎象前来传令时欣喜异常地告诉他主公已幡然醒悟,却也未料到转变竟如此之大,故而一时发愣。

好在乐就也是反应迅捷,略作思考,便说道:“合肥张霄,字彦武,修八尺有余,玉面长髯,力能扛鼎,双臂能开九石弓;阎公乡里,谯国谯县,有一人,名曰许褚,字仲康,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如能召此二人前来,各领一部,必能所向披靡。”

袁庶也是一惊,张霄虽未听过,可是这许褚可是如雷贯耳啊!一般稍微了解三国的,对这位裸衣斗马超的虎候可是颇为欣赏。

演义中,这位“虎痴”先后同典韦、吕布、张飞、马超等等天下最强者阵前厮杀,可谓是曹操的心腹爱将,只是听乐就此言,似是还未归附曹操,这可是个大好机会,必须得收入囊中啊。

至于张霄,能开九石弓(汉一石约为先进27斤),袁庶记得大汉“飞将军”李广也是能开九石弓,这可是更为不得了啊,只是不知是否真的如此。

不曾想,这天下居然有此等人物,但为何不曾留名于史。不过这也不是此时袁庶所关心的。

解决了武卒的事情后,袁庶又根据袁术记忆中的军队,加之自己记忆中历史上的种种强军,又有了新的想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