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他是小草莓》端午节快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端午节快乐哈!记得吃粽子!!

关于粽子由来的传说,详见下述:

(1)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棕子的传统风俗,与纪念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后,洹罗江附近的渔民闻讯立即驾渔舟赶来抢救。

为了尽快救到屈原的遗体,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担作桨片,几个人划着一只船,争先恐后,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没有找到。

这里的人民耽心屈原的遗体被鱼吃掉,就用竹简装米丢在水里,让鱼去吃,免得伤害他。

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白天睡觉,梦见屈原对他说:“听说你要来祭我,我很感谢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给蛟龙抢吃了。

“希望你用楝树叶把竹筒塞好,外面用五色丝线缠起来,因为蛟龙怕这些东西。”

殴回就照他的话去做。

这大概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棕子的由来。据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说:“世人作棕,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因此,每到端午,民间有吃棕子,划龙船的习俗。

(2)“包烹”之说

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人们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

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来源网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