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霸世黑科技》第20章:abb是如何炼成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白,把从现在起往后30年汽车界的资料调出来。”杨墨和小白调侃了几句后,又恢复了办正事的架势。

“不卖药啦?”小白狐疑地问。

“不卖了。”杨墨对先前天真幼稚的想法有些懊恼,他像自我反省似的说,“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药物不单纯是纸面上的数据和公式,它还需要在实验室通过动物实验,到医院经过临床测试,这些步骤不仅耗时而且需要消耗庞大的资金。按照陈立行的说法,药物从开始动物实验到完成上市审批,整个流程可能需要花费4~6年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在此期间干等着无所事事吧。”

“我们不是卖技术吗?又不是准备自己开医药公司?”

杨墨耐心地解释道:“药物是很特殊的一类工业产品,它需要通过了人体试验才能卖出高价,否则就有把‘人参当萝卜’的贱卖之嫌……算了,这些事你就别管了,按我说的办吧!”

“哦……”小白眨眨电子眼,有些不明觉厉。

它按杨墨的吩咐将一大堆的汽车公司以及旗下各种各样的车型调资料出来显示到3d投影上。

杨墨对着投影隔空使出不同的手势,将种种车型的详细资料放到眼前。

太多了,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把所有的经济型轿车、跑车和卡车资料全部剔除掉。”

“只留下豪华汽车吗?”

“对。”

杨墨眼睛扫着投影上的一个个豪车品牌,劳斯莱斯、宾利、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捷豹、凯迪拉克、林肯、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

还是太多了!让人看着头晕眼花。

“留下销量最大的一线豪华品牌。”

“那就只剩abb了。”

投影上显示着奔驰、宝马、奥迪三个品牌车型的身影。

眼睛顿时清爽了不少。

“现在,谁的市场占有率最高?”

“奔驰。”小白的回答非常简略。

见杨墨皱眉,它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从60年代中期开始奔驰就在豪华车市场站稳了脚跟,70年代中后期就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一直到90年代中期宝马和奥迪才逐渐跟上奔驰的发展步伐。”

“哦……”杨墨有些意外——不知是对奔驰丧失绝对优势还是对宝马和奥迪的突然发力感到意外。

小白又说:“现在的宝马在豪华车市场只是一名小玩家,而奥迪更是名不见经传。”

杨墨不置可否,“把它们发展史的资料调出来看看。”

奔驰起步最早,十九世纪末期就开始进军汽车市场。

奥迪的前身则是四家单独的汽车公司——奥迪(audi)、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这四家车企几乎与奔驰同期成立。

然而,与奔驰的发展境遇截然不同。

从1932年起,作为独立品牌的四家车企烟消云散——它们合并组成了汽车联盟公司(也就是奥迪汽车),并且开始采用四环徽标。

即便抱团组队,二战后的奥迪发展的也并非一帆风顺。

1958年,作为德系最强的车企奔驰公司收购了陷入困境的奥迪88%的股份。

隔年,奔驰全资拥有奥迪汽车。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五年,背靠奔驰这颗参天大树的奥迪,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财务危机。

于是,奔驰“挥泪斩马谡”,将奥迪的股份分批转售给了大众汽车公司。

直至1966年,大众公司才完成奥迪汽车的全部收购。

至此,奥迪才算有了稳定的依靠。

相比奔驰和奥迪,宝马进入汽车产业界最晚。

二战以前,宝马依靠航空发动机起家,成为了德国航空产业界的巨头。

二战后,受限于战败国地位,西德被禁止从事航空工业的研究和制造。

于是,宝马果断的转身进军汽车领域。依靠航空发动机的技术积累,很快就缩小了和奔驰、奥迪的技术差距。

奔驰入行最早,不管是技术积累、资金储备还是品牌知名度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然而,世事难料。

颠沛流离、命运坎坷的奥迪却抓住机会选择了一条捷径。

它于90年代中期抢先奔驰、宝马一步,通过和大陆车企以合资的形式率先占领了大陆豪华车市场,并且依靠官车地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陆市场一度占奥迪全球总销量的近半,很快就赶上了奔驰和宝马的发展步伐。

“宝马因为匡特家族巨额资金的扶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依靠早期航空发动机产业的技术积累发展的很快,相比奔驰而言,技术上并不存在明显差距,差就差在外观设计。”小白将奔驰、宝马同期主力车型的照片并排放到投影上,尽管两者的车身设计都显得方方正正,但相比奔驰的霸气侧漏,宝马则看上去有些呆头傻脑。

“至于奥迪,不说也罢。如果不是依靠大陆的官车地位,奥迪最多也就跻身豪华品牌的二线地位,大概和日系的雷克萨斯持平。”小白显然对奥迪耍无赖的营销手段有些看不上。

杨墨手指摸着下巴,盯着图片的眼神有些犹豫不决。

思考片刻后,他最终下了决心,“把奥迪留下来,其余的统统移走。”

小白尽管不明白老豆的意图,但手上的动作不慢,很快投影上只剩下了四个圈的奥迪,“我们要卖车吗?”

“对,不卖药改卖车。准确地说是出售技术资料。它不像药物那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汽车是好是坏坐上去兜两圈心里就有数了,技术是否先进专业的工程师也一目了然。”

“我们要将奥迪未来的车型卖给现在的奥迪吗?”小白的话听着有些拗口,“为什么不选奔驰或宝马?”小白有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的趋势。

“你刚才都说了奔驰占据着豪车的霸主地位,它对汽车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并不会很积极,至少相对宝马和奥迪而言是如此。

从现有的德系三大豪华车品牌和市场格局来看,宝马居中,奥迪掉尾。

既然奥迪能够在未来的全球豪华车三强谋得一席之地,就说明它有进军豪华车市场的强烈意愿。

我们给奥迪送上新技术和新外观对于它们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对奔驰而言则属锦上添花而已。”杨墨踌躇满志地说道。

“那宝马呢?”

“宝马啊,它不缺技术,缺的仅仅只是车身的外观设计,靠工业设计卖不了几个钱。”杨墨的胃口听起来很大。

“原来如此。”小白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不过问题又接踵而至,“为什么选择豪华车而不是经济型家用车呢?”

“经济型家用车的技术含量要低一些,而且车型种类太过繁杂,车企都是采取以量取胜、薄利多销的策略赚取利润,相对来说豪华车的技术含量要高的多,比如v12发动机就是很多车企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其次,豪华车的利润非常可观,你看从80年代起,依靠经济型家用车打下技术基础和完成资金积累的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不就纷纷推出了豪华车品牌吗?”

“那怎么不选择卖给rb人呢。”

杨墨像看白痴一样的盯着小白。

“啊哈?!我知道了,老豆是中国人嘛!”小白拍着后脑勺,一脸后知后觉的神情。

“反正是一锤子买卖,便宜了德国人也不能便宜rb人。”杨墨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小白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奥迪身上,对着投影上的图片侃侃而谈,“奥迪在正式发布a4、a6之前通过奥迪80、100系列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1994年奥迪发布第一代奥迪a4。1995年,奥迪推出内部代号c4的奥迪100的中期改款型,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奥迪a6。起步最晚、积累最少的大型豪华车a8则与a4同年推向市场……”

它接着说:“我觉得早期奥迪的a4、a6、a8,不管是从技术还是外观设计上相比同期的奔驰、宝马都不具备丝毫优势,从销量上就可见一斑。”

“你想表达什么?”杨墨知道小白不可能无的放矢地刻意强调这个事实。

“既然老豆想做一锤子买卖,咱们不如一次性捞够!”小白神神秘秘地说道。

它还真就吸引了杨墨的注意力,“有屁快放。”

“将05款的二代奥迪a8,04款的三代奥迪a6,05款的三代a4拎出来打包出售。”小白的话让人听着有股斩钉截铁的味道。

杨墨问:“理由呢?”

小白说:“这三款车型都采用了家族式外观设计语言——‘大嘴版’的倒梯形进气格栅,和奔驰的盾形进气格栅、宝马的双肾型进气格栅一样,奥迪才算正式拥有品牌的标志性特征,而且相比过往的车型,它的外观更加圆润而且优雅大气。”

杨墨有些迟疑不定。

“相比现在,虽然技术跨度有些过大,但二十多年的技术代差对我们来说没有丝毫难度,反正技术资料都储存在数字资料库里,只要调出来打印成册就算完成任务。”小白拍着自己的肚子朝杨墨示意,“如果担心泄露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咱们可以将机械设计部分完全予以保留,将相对先进的电子设备比如电子手刹、电子档杆、换挡拨片、液晶显示屏等等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替代产品。”

“老豆,你应该有进军汽车制造领域的心思吧?”小白狡黠地冲着杨墨眨眨眼,“相对更先进的技术可以增加车企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延缓对方的上市进度。此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可以卖出更好的价格。”

“那你有没有想过车型一旦大卖由此引发的后果?”杨墨微笑着看着鬼灵精似的小白。

小白迷惑不解,“什么?”

“技术上的代差,我想其它车企即便想赶也赶不上。然而,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颜值即正义’的世界,工业产品拥有优秀的外观设计势必会吸引消费者更多的关注目光。如此一来,新车型的外观设计肯定会引来其它车企的争相仿冒……”

“然后呢?”小白还是没明白杨墨想要表达的观点。

“那就意味着2005年以前的车型外观设计很可能会全部作废。从现在开始到2005年,中间有二十几年的时间,而车企更新换代的速度通常为6~8年,这样一来,相比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整个汽车界的外观设计将会出现至少三代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没有历史资料的参照,咱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难道将05年以后的汽车设计样式提前拿出来使用?”杨墨摊着双手看着小白。

“啊?”小白有些傻眼。

“所以咱们还是不要过分的标新立异为好,就把第一代的奥迪a4、a6、a8‘还给’奥迪公司好了。”

“老豆,你可真会说漂亮话。连抄袭都让你说的义正言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