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望舒变》第二章 一棍渡河去,僧敲雨下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烟雨寺的僧人在寺里商议时,却不知在这个电闪雷鸣的雨夜里,寺外灞河对岸大雨中站一个容颜逆天的僧人。

这僧人在雨中是手里举着一把纯白色的雨伞,穿着宽大的白色的僧衣,身上挂一白色的布袋,而这僧人的僧衣不知何原因,在这场大风雨中没有被风吹过的雨打湿的痕迹。

雨水顺着伞沿哗哗的向下流,僧人的身子欣长,在夜雨闪电中犹如神佛下凡。

在夜空偶尔的闪电中,隐隐约约影出这僧人比古代的美男子潘安,宋玉更加逆天的容颜。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目如夜晚之星,鼻如华山之险峰。真是增一份太妖,减一份太素。一切形容男子美的词语用在他的身上也足以说明他的长相。

或许世上只有那谪仙才会有这样的容颜,或许这世上只有神佛才配得上这样的容颜。

这僧人如果有一天行走在世间,怀春的少女遇到他,必整夜整夜的想入空门,这个僧人如果有一天续发还俗,必定会被世间万千女人追求,那些年老的妇人遇到他,保不准依然会春心荡漾,感慨青春逝去的太快。

僧人来得时候太过于着急,根本没有想到河上的桥会跨掉,在河边呆了片刻,感叹道:“来得真不是时候,监星观也不知是如何计算到这个时间点的。”

说完,不远处草丛中,不知何时何人,留下的一根木棍自动的飘向河水中,木棍长约二尺,只比少女的手腕稍微细一点,落到水中后就停在那不动。

僧人双脚轻轻的踏在木棍上,木棍并没有因为僧人重量而下沉。

僧人举着白色的伞,僧衣随着夜里风起舞,依照世人的逻辑,应浮不起来的木棍悠悠的载着僧人从河的这边飘到了河的那边。

渡河到河的中央时,一道闪电在天空划开,在闪电照射下,渡河的僧人犹如是天上神仙下凡。

僧人的这一举动,和达摩先师的一苇渡江的传说有点类似,只不过这僧人比达摩祖师做的稍微简单些,但神通的本身是一样的,不过是一人使用了芦苇,而僧人使用了一根木棍过河罢啦。

过了河后,僧人整了整一尘不染的僧衣,举着伞优雅的向烟雨寺走去,来到烟雨寺门前,伸手敲响烟雨寺的大门。

烟雨寺的僧人商议的结果是天一旦放晴,就派会会水的僧人圆戒游到对岸去上兰村借些粮食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僧人们正讨论到让圆戒过河借粮,住持慧能询问圆戒的意思,圆戒心中并不同意。

“住持,河水表面看似平缓,中间却有暗流,我虽会游泳,但本身技术并不纯熟,我想还是天亮时用倒塌僧舍的木料扎个伐子稳妥当些。”脸色有些微黑,身体微胖,个头不是很高,但眼神透着一股坚定的年经僧人圆戒如是说道。

寺里僧人里圆戒的年纪最小,人又老实木讷,入寺门的时间也是最短的,也就短短的不到一年时光,平时寺里其他僧人没有少欺负他,其实寺里会游泳的不至他人一个,只是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但寺里又实在没粮食,连明天开锅的粥也只剩下半碗,那够七八个人吃。

寺里的僧人刚想用平时的方式劝解一下圆戒,不想雨夜的寺院里传来一阵很有节奏感的敲门声

咚--咚--咚

在这宁静而又不宁静夜晚,不宁静是因为寺里这时候本应只能听到雨打房的声音,宁静是因只能听到落雨声音,而其他的声音本应听不到的。

在后院的僧人们,本来不应当能听到前门传来的敲门声,但偏偏在雨夜里听到,显得有点突兀和诡异。

僧人们很是疑惑,甚至想到是不是这山上妖魔鬼怪下山,这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大夜晚,兰桥己经塌方无法过河的情况下,怎么还会有人来烟雨寺呢。

疑惑归疑惑,惧怕归惧怕,但寺外敲门声还是在这风雨夜里不断的传来,像是不开门,他会一直响下去。

想来如果是妖魔鬼怪小小寺门根不挡不住,且寺后围墙早己倒塌,那里防得住妖怪。

住持慧能还是派圆戒开门去看看情况。

圆戒心中虽有一百个不愿意,寺里不是还有专门接待外客的知客僧师兄,但还是打着火折冒雨去天王殿前开门,一路上电闪雷鸣,圆戒一路上求佛祖保佑,门口的不是什么鬼怪。

或许是佛祖答应了他的请求,开了门,见门外果然不是什么妖怪,而是一白衣白伞的僧人站在寺门前。

圆戒打量了那僧人一番,心中感叹到这僧人得长得也特是好看,比经书画的佛陀还好看,也就三十来岁,站在那里仿是经书里神佛下界。

圆戒只顾着心中的感叹,一时间忘了心中疑惑和惧怕,忘记询问僧人如何过得河,甚至忘记僧人来寺里有何贵干。

僧人先开了口,显得彬彬有礼:“贫僧三藏,求见你烟雨寺的住持,请前往通传。”

圆戒见僧人彬彬有礼,脸上一红,连忙见礼后,带僧人进入了寺院,穿过大殿,来到后院的住持的住处。

寺中其他僧人见了圆戒引一名外僧进入寺里,心中虽然疑惑僧人的来历,也不得不感叹僧人的长得真得过份的漂亮,长得实在是犹如那画中的人。

心中还是更多是各种嘀咕,“明知寺里己没粮,寺里不接受外来的僧人的,还要引一外僧前来。”“明知外人来寺,先要通传,才能来,那有这样直接引进来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在其他僧人心中响起。

连那住持慧能对于圆戒事先没有告知他,就引僧人进门的事也心中不舒服。

一时间倒没有人询问僧人如何过河这件事,毕竟这个世上虽有有很多所谓妖魔鬼怪的故事,有很多神仙神迹的传说,但普通的世人那有人见过。

人们只能以正常的理解推论所发生的事,而不会想到正常逻辑之外去推理一件事情,这本身就只是正常的思维。想以僧人的打扮,总是有人送过河的。

三藏见过慧能,十分有礼的自报名号,慧能见是一外僧求见自己,想必是有所求,虽然也很礼的回应,但态度上显得很是傲慢。

三藏根本上没有在意慧能的态度,只是从随身挂着的布袋时里后掏出一纸文书,很有礼递给慧能。

用来装文书的袋子是皇朝少有皮纸袋,这种袋在地方见得很少,只有在长安城内才可以见到,慧能曾有幸见过一次这样制式的皮纸袋,慧能拿到皮纸袋回,态度就转了个弯,请三藏坐在旁边椅子上休息,又要圆戒给三藏倒茶水喝。

然后很是慎重从皮纸袋中抽出一纸,纸张是用皇朝里贵人们才能用得起的宣纸。

慧能看到文书的来信属名,心中猛得一跳,甚至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文书来自于帝国的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在皇朝里有多少人一辈子可能接到中书省的文书,想来也是可数的,毕竟文书的效力只差于圣上的旨意而己。

慧能扫了一眼,整要拿他的次茶给三藏泡的圆戒,训戒圆戒要他换另一包好茶给三藏。圆戒心道今天住持怎么啦,平日里外人来都是这种茶叶,只有当当地的官员来时,才会泡种好茶水的,难道这僧人是当地镇上官员的亲属。

心中虽然有疑惑,但还是拿了那包好茶,给三藏泡上。三藏瞧了一眼这个手忙脚乱,脸色微黑,但看起来很朴实的僧人

文书内容分了三段,第一段是解绍这名僧人,大抵是说这名僧人法号三藏,是长安慈恩寺的高僧大能,曾在天竺游学等等,第二段是说任命的大意是说三藏现调任烟雨寺的新住持,而烟雨寺的住持慧能另任为河间县兴育寺住持,寺中僧人一同前往,第三段却是说要求的,大意是寺中僧人见文书后即刻前往不得有误。

这件文书最为奇特是有几个地方,一是这种小寺的住持的调任文书,平是都是县里出,跨县的也是州府出,从未见过小寺僧人的调任,中书省出的文书;二是调任的不是一个,而是这寺里全体僧人,且最即刻前往不得有误;三是这僧人本来在慈恩寺里大能,却来这种小寺当住持,且没有其他的僧人陪同。

慧能又查了一下文书印信,觉察不到不对的地方,再说在大唐境内谁又能力假造中书省的文书,谁又敢假造中书省的文书。

不过,慧能的心中也是暗喜,因为河间县本来就是比河边县大的县城,且河间县兴育寺比烟雨寺大不知多少,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自己本身而言,是高升,虽然心中有其他的疑惑,但被这一份喜悦一扫而光。

慧能这时早己放下高傲的态度,不说对方的来历,只说对方手持的这封信的来历,只说对方像活菩萨一样救自已于水深火热之处,他也要感恩待怀,双方又含蓄了片刻,见三藏没有再聊天的情绪,慧能就知趣的和三藏进行交接,其实寺小也没有什么交接的。

随后,慧能就召集其他僧人说明情况。烟雨寺其他僧人都心中暗喜,有人心中把都把三藏当作活菩萨,也有人心中把三藏当作愣子。

不论如何,他们脱离了苦海上了岸,只是渡过那条河,一路平安去到河间寺,就到了佛所说的圣土,当然这样只是相对于烟雨寺来说的圣土。

僧人很快就准备好行馕,因文书的要求僧人到达的时间非常的急,他们也连夜用倒塌房屋的木料扎了伐子渡河去河间县兴育寺。

这些寺人或者因心情比较兴奋,或者本来天性比较炎凉。离开的时候,也没有数人数。直到过了河才发圆戒没有上伐。

即然没有上船,就渡不了苦海,渡不了苦海就到了彼岸,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或者不过是命运的玩笑,但谁又能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岸是苦海,还是彼岸是苦海。

苦海无涯,回头者或许才是岸,或者说岸就在那儿,只是没有人看得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