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仙侠游梦》28 长征路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牛追梦感概万千:重走当年的长征路,才发觉红军是一支人民军对,长征路是一条艰辛路啊!

《七律·长征》诗词详情_中国诗词网

毛**(现当代)朗读鉴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神”毛**的长征诗词

毛主席自豪地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万里长征中,毛**收获的不仅是胜利。如果从1934年5月中央准备长征算起,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军会师,在两年多时间里,他还收获了10首诗词:《清平乐·会昌》《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七律·长征》《念奴骄·昆仑》《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这就是毛**的“长征诗词”。

这些诗词,既有对长征中残酷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危机时刻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胜利的高度自信;既有对红军英勇精神的深情礼赞,也有对中国革命美好明天的畅想筹划。如今,毛**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美好愿望早已实现: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的“强起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重温那段岁月,依然心潮澎湃;重读那些诗词,仍旧激情满怀。在新时代,常读常新毛主席的“长征诗词”,始终带给我们精神滋养和奋进力量。

心情沉郁,而诗情奔放激昂,

始终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作为一名高瞻远瞩的卓越领袖,一生中心情沉郁的时候并不多见。然而,从1931年11月赣南会议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他的心情一直阴郁不安。

当时,尽管他已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但却一直接连不断遭受着来自党内的严厉批判,也没人敢与他接近。他说:“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不仅如此,自己的亲属也接连受到牵连:长期分管文件的妻子贺子珍,改当收发;弟弟毛泽覃、弟媳贺怡被撤职;妻兄贺敏学被免去红24师代理师长职务。

当时的心境可想而知。但他没有消沉,一直表现得十分从容,尽可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为革命做些工作。在远离前线的会昌调研时,一天清晨登上城外岚山岭,写下《清平乐·会昌》。其心情,诗人自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但作者抒发的却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豪情和“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的必胜信心,丝毫看不出沉郁懈怠情绪。

湘江之战红军损失大半,全军群情压抑。行军途中,见张闻天骑马摔跤,但并未摔伤,毛**还不忘吟诗:“洛甫洛甫真英豪,不会行军会摔跤。四脚朝天摔得巧,没伤胳膊没伤脑。”革命乐观主义情绪跃然纸上。娄山关战斗,取得长征以来首次大捷。战后毛**登上硝烟未尽的陡峭雄关,望着远处浩茫如海的苍山和鲜红如血的残阳,联想长征以来,红军将士克服的种种艰难险阻,抒发的依然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壮志豪情。

挫折是弱者的坟墓,但却是强者奋发的阶梯。毛**从来都属于后者。

军情急迫,但诗兴丰盈勃发,

始终展现出革命者的宏阔气魄

长征中,红军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中,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大战,每天还要急行军50公里以上,军情急迫是十分罕见的。

梅花在风雪中怒放,鲲鹏在长空中翱翔。犹如两块燧石激烈撞击,定会迸发耀眼的火花一样。毛**的诗思,也常在充满压力和张力的斗争环境中不可遏止地迸发。在崇山峻岭的穿行中,在风雪弥漫的征途上,在激战过后的硝烟里,在扬鞭策马的风驰中,作为统帅的毛**,仍在马背上哼词吟诗。如在1934年到1935年间创作的《十六字令三首》,作者在第一首的自注中写道:“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由此可推断第一首当作于初入黔时,而全词著录在《忆秦娥·娄山关》后,则二三两首又当作于1935年2、3月或再稍晚些。

遥想当时,红军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中,左冲右突、且战且走,战事激烈、军情急迫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毛**仍是胸有成竹、忙而不乱,用诗词抒发豪情斗志,也激励红军将士。

此外,纵观毛**一生的诗词创作,在长征战事如此绵密的两年时间里,创作了10首诗词,这个密度是空前的,甚至还包括最著名《沁园春·雪》在内的多篇雄文。尤其是在1935年10月间,当时战事虽缓解,但仍有“砍尾巴”之战,胜利在望的毛**诗情如井喷般爆发,连续创作了《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4首,平均7天一首。革命领袖、红军统帅宏阔的胸襟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山阔水,但作泥丸细浪观,

始终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们翻越了20多座大山,渡过了30多条大河。可以说,红军长征是山重水复的曲折征程,是跋山涉水的艰难前行。但对于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毛**来说,对山的审视从来是俯瞰的,对山的艰险始终是淡定的。面对崇山阻隔、急流拦路,毛**笔下呈现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从容,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淡定,是“五岭逶迤腾细浪”的浪漫,还有“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轻松。

因为在主席的眼中,没有比红军更高的山,没有比草鞋更长的路,没有比桥船更宽的河。山和水便也由此成了毛**“长征诗词”的主题。

在《毛**诗词集》收录的67首作品中,以山为题和写到山的,就有30多首,而在毛**10首“长征诗词”中,有7首直接描写山,其余3首诗词中也都提到山。写到的河流有三条:《七律·长征》中的大渡河、金沙江,《沁园春·雪》中的黄河。中国革命是从山里起步的,中国革命的道路也是靠着对山的跨越而走向成功的。所以,山不仅是敌人,更是红军的朋友。

主席在《忆秦娥?娄山关》的注解中说:“万里长征,千回百转,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尽管如此,但他相信,急风暴雨过后必是晴空万里,山重水复尽头定是柳暗花明。每当捧读毛**“长征诗词”,一种革命英雄主义情怀顿时扑面而来,令人热血沸腾。

指点江山,风流人物看今朝,

始终表现出革命者的高度自信

长征开始前,毛**差点被留在苏区打游击。据当时担任李德俄文翻译的伍修权回忆:“最初他们还打算连毛**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面对个人和革命事业受到的双重挫折,毛**没有灰心气馁,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

长征开始后不久,他就向中央建议,趁“追剿”军主力薛岳、周浑元两部没有合拢时组织反击,以扭转战局,但遭到拒绝。湘江战役前后,他又以病弱之躯在担架上同张闻天、王稼祥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不能取胜的问题,耐心做工作,统一思想认识,为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坚强的思想基础。

与四方面军会合后,又战胜张国焘分裂阴谋,率红一、三军团北上胜利到达陕北,此时的毛**更加自信。1936年2月,毛**在陕北清涧袁家沟指挥红军渡河时,恰逢一场大雪,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山河,面对刚摆脱反动派围追,又迎来侵略者进逼的严峻形势,毛**写下一生诗词中最精彩的雄篇《沁园春·雪》。

在审视历史,点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代风流人物后,更以豪迈的语气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上这些风流人物,如同旧黄历般都翻过去了,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今天,真正的风流人物,还要看今朝、看人民……

如今,亿万风流人物正进入新时代,奋进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新征程上。

***说,“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正如他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革命者的天下情怀和英雄主义精神,自信应对强国强军的各种挑战,直面改革发展中的重重难关,像毛**在《忆秦娥·娄山关》所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不管“苍山如海”,抑或“残阳如血”。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

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

横空出世入天将,绝地逢生穿铁蹄。

一曲悲歌多壮烈,千秋正气树丰碑

滚滚红流染碧空,飘飘巨练舞长虹。

千山飞越云追月,万马奔腾虎啸风。

天地低昂歌正气,江山驰骛走英雄。

梦随万里长征路,凭吊忠魂觅旧踪。

千古江山吊英雄,红流磅礴走工农。

湘江血战连天浪,泸定飞行绝地风。

走马南天人似铁,挥鞭北地气凌虹。

江山不负英雄志,遗有风流天地中。

博古先生羞博古,翻云覆雨一言行。

兵临赣水狼烟滚,苦战湘江腥雨倾。

将士阵前纵喋血,书生纸上尚谈兵。

古城遵义英雄出,力挽狂澜日月擎。

古城遵义出真龙,一代伟人毛**。

赤水河边遗妙笔,金沙江畔走神工。

兵胜诸葛不毛地,将越达开绝境中。

三面红旗期陕北,英雄弯弓引雕弓。

一曲悲歌天地荡,红军血雨染湘江。

惊涛骇起连天雪,烈火熊燃彻夜光。

战马长嘶偎侠骨,飞鸿凄唳俯沙场。

湘江呜咽湘君泣,今古英灵是国殇。

一代枭雄石达开,安顺兵败不胜哀。

江河横断英雄路,风雨终消霸世才。

身陷重围孤奋战,军临死地久徘徊。

风云巧遇百年后,万里长征走疾雷。

一桥飞越风云里,大渡河头兵马行。

号角齐鸣穿地裂,炮弹俱发向天倾。

满腔正气冲霄汉,千古悲歌泣鬼灵。

深褐斑斑看铁索,终为壮士血凝成。

天风浩荡天神怒,一面红旗上雪峰。

背顶寒天吹面雨,足踏冻土打头风。

漫山壮士猛如虎,动地豪情矫胜龙。

一代伟人衣雪点,风流儒雅赋苍穹。

窃国窃军张国焘,红军队里一飞枭。

朝违北上搞分裂,暮作南冠降敌曹。

狼子心肠血开口,阴阳权术暗藏刀.

奴才面目一朝现,人物风流也折腰!

十一

万里长征歇远行,茫茫草地久纵横。

兵濒死地不曾灭,祸起萧墙但又生。

同室操戈千古恨,扬镳分道五更星。

才超益德板桥上,喝退曹操万甲兵。

十二

地缘深处莽千里,天宇尽头红一边。

千曲蜿蜒过草地,三军磅礴走泥丸。

马革饥餐粮食尽,河流渴饮血拼干。

人间风雨出奇迹,正气悲歌动九天。

十三

一道鬼门腊子口,长征北上挡头行。

三军号角震深谷,万道火光封险陉。

绝壁飞梭下云脚,横空出世走神兵。

当年鏖战风云急,侠路相逢死后生。

十四

气压风云天帝惊,红军横越陕川中。

长缨共舞千年雪,赤练齐飞七彩虹。

西指昆仑王母地,东临渭水汉秦宫。

巍巍宝塔锋芒露,万丈金光映碧空。

十五

一剑丰碑刺碧空,六盘山上气如虹。

百岩峻峭履平地,万马轩昂飞巨龙。

拔地千层迎旭日,插天一线送归鸿。

行吟高处今何在?一代伟人回首中。

十六

千山飞越关前月,万马嘶鸣垄上秋。

战士欢呼将台堡,红旗漫卷会师楼。

三江云歇高原上,四海风停陇水头。

万里长征魂不死,古看铁血尽风流。

十七

西路红军开后方,全军覆没泣沧桑。

男儿纵死极边土,女子不从马匪帮。

大漠孤烟血流海,黄昏落日骨如霜。

孤兵深入穿西域,抗日烽火在北疆。

十八

走马江天人未歇,长征万里几人回?

南天烽火沉沉灭,北国狼烟滚滚来。

指点江山回世力,肩挑日月挽天才。

西安事变惊雷动,抗日风云从此开。

十九

红军万里几消磨?人困马乏三万多。

西接穹庐北近漠,南连烽火东临河。

飞行瀚海征马匪,挺进太行抗日倭。

不是张扬戳天日,又多风雨几悲歌?

廿

盘古开天一代中,千山万水走红军。

铁蹄荡漾山前月,铜号徘徊岭上云。

慷慨悲歌天地泣,轩昂遗曲古今闻。

将军自古沙场死,壮士当年岂顾勋!

廿一

万里长征万里雄,雄师谁吊觅遗踪?

砺磨剑气千山上,挑战人生极限中。

日月朗朗魂不死,风云浩浩曲难终。

今朝重走长征路,兴我中华期大同。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念奴娇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牛追梦想:读着红军当年的长征诗篇才深深感受红军的伟大,东方红太阳升,中国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万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万岁!中国万岁万万岁!伟大的长征万万岁!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