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超神元草根逆天记》第一百二十章 草根,终其一生,只为改变出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吧,我爱听,就算是给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任永说。

“一个人,怎么能不懂历史呢?”武士彟继续说:

“行将覆灭的陈氏王朝,政治军事一团糟。当许多官员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时,陈后主却说:‘王气在此。齐军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大臣孔范随声附和道:‘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于是他们醉生梦死,依然故我,连沿江告急文书都不屑过目。等隋军逼近建康,陈后主先是日夜啼哭,束手待毙,后又出城决战,指望侥幸取胜,结果大败,都城陷落,他藏至景阳殿的井里,最后连同张贵妃、孔贵妃一起被隋军俘获。二月,全境皆平,隋得州三十,县四百,户五十万,人口二百万。开皇十年八月,隋将韦洸招降岭南、南越,冼夫人率所部迎洸入广州,岭南悉平,南北统一。虽然南北统一,百姓的生活,就好过了吗?错。”

这就是历史。

任永没想到武士彟对这些如数家珍。

“身为老百姓,身为大丈夫,难道只在田野间,求得一箪菽,一碗粥吗?仅仅是为裹腹饿不死吗?不,那样,岂不是要枉过一生!”

说到这里,武士彟显得特别愤慨。

“那你要怎样?果真能找到门路?”

任永想知道的是武四哥的发迹之路。

“对,就是要找对门路,门路门路,你找就有门,你走就有路。你若不找,不走,既无门,也无路。隋朝行‘府兵制’。太原设有‘军府’,叫‘鹰扬府’。我一边经商,一边到太原府转悠,思谋着如何由商转军。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了太原军府中的队正,管五十人的小军官。当时,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反隋大起义首先于大业六年610年,爆发于山西北部的朔县一带,雁门人尉文通领导三千人点燃了反对隋炀帝暴政的第一把火。这时候,太原军府的人员,此时有调动,有增加。像我这种人,看起来像农民,做起事情来是商人,毫不夸张地说,可谓头脑灵活,善于钻营,我就是乘这个时机,进入太原府当了‘队正’的。”

“615年8月,炀帝巡游到山西雁门,突然遭到始毕可汗的包围,几乎脱不了身。隋朝贵族唐公李渊奉命带兵来到太原,救驾。但炀帝又怕他们造反,对所有姓李的心存芥蒂与防范。这时,李世民十八九岁,英勇骁战,参加了防御突厥部队的战役,我身为队正,就是在这时候,结识了李渊李世民父子,还在家招待过他们两次。两次在我家,他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喝酒,就怎么喝酒,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反正,只要他们高兴,只要他们随意,我都满足他们。”

“第二年,李渊奉命留守太原,成为太原府的最高长官,这时唐公就叫我当留守府的司铠参军,相当于后勤参谋一类的小职。这年,反隋农民大起义,同时也有不少地主武装,不仅遍布南北各地,而且已经达到高潮,把暴君围困在杨州,走投无路了。”

“这种形势,唤起了天下英雄李世民,刘文静,还有我等趁机出来争天下的野心。真是,此时不争,更待何时。我们几个先后劝说李渊动手起兵,夺取战争的胜利果实。即唐公李渊答李密书,所谓“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相争之势,以收渔人之功”。当时,我在干什么?你说我在干什么?我灵机一动,拿着谶语、符瑞、兵书等来找唐公。唐公问我何事。我则劝李渊起兵争天下。李渊智谋多略,受隋室打压日久,反复再三。我就又去找李世民。如此这般这般一说,让李世民劝李渊。父子二人进行了交锋。这个当口,显示了李世民的政治与军事胆略才干。从此以后,我心里开始喜欢并佩服李世民,认他是个真英雄,天子命,将来总差不了。当时,我就说,‘如果我现在有个女儿,就一定会嫁给你。以此笃定我对你的认识与判断。’李世民自然很感激我,英雄也需要有人来识啊。李渊在李世民的劝说下,终于同意起兵举事。他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的好意,将来事成,我父子定不会忘记你,我们共同富贵。但目前还要保守秘密。’就这样,我武氏,一介百姓,一介商人,就这样与李家的关系又贴近了一步。”

“这时,李世民、刘弘基等用留守李渊的名义,在太原招兵买马,准备起兵,‘旬日间,众且一万’,风声不小,势头很大。但是,隋朝军府旧将王威与高君雅还想为隋效忠,我身上有银子,经常请他们喝酒。他们对我还是十分信任。于是,就对我透露,说他们打算逮捕出面招兵的刘弘基。我赶紧阻止他们,说不敢不敢,这样容易伤和气。他们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刘弘基是唐公所养的‘客’,他们招兵和李世民招兵一样,都是出于长官唐公的命令,二位如果加以阻挠,逮捕,就会给你们带来很大的麻烦。王威因此不敢动手。当时,军府的司兵参军田德平说,他要去向王威建议,查问招兵的事!我又私下里劝他说,现在兵权都在唐公手里,王威有多大本领!你还是不要自找苦吃,少管闲事吧。田德平因此打消了原意。这两次,都是我积极主动秘密地给李渊父子起兵消除了障碍,对唐朝起兵与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你说,李氏父子感激我不?自然会。我武氏与李家关系进一步加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